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哥曼德特种部队_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奇袭圣纳泽尔
 

哥曼德特种部队_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奇袭圣纳泽尔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8:12 影响了:

  1942年3月27日午夜,在法国西海岸比斯开湾圣纳泽尔港口以南黑黢黢的洋面上,一支挂着德国旗帜的神秘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急匆匆地向港口驶来。当神秘舰队接近港口时,搭载有突击队员的冲锋汽艇迅速向岸滩驶去,很显然他们是想偷袭圣纳泽尔港。就在冲锋汽艇接近岸滩之际,守卫岸滩的德军探照灯却“唰”的一下全亮了起来,将整个岸滩照得如同白昼,密集的炮火如影随形般倾泻过来,有2艘登陆汽艇当场中弹。神秘舰队也不回击,急忙按德军的信号灯编码向守卫港口的德军发出信号:“混蛋!我们是自己人,遭己方炮击,2舰受伤,请准许进港,勿延……”守卫港口的德军信以为真,立即停止了射击。于是,接下来神秘舰队便开始实施了登陆……
  
  “哥曼德”受命出征
  
  圣纳泽尔港口位于法国西海岸比斯开湾卢瓦尔河河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离英国最近的港口法耳默思只有400千米,是穿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北海的必经之地。德军占领法国后,把这里建成了重要的海军基地。港口内的诺曼底船坞长350米,宽5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坞之一,可容纳约9万吨的船只进入维修。两端有闸门,可将船拉入西岸的隐坞内。该港口还是德军重要的潜艇基地,有多艘潜艇驻扎其内。如此重要的港口,德军对其防御自然格外重视。德军在此部署了众多兵力,并把其建成包括众多岸炮阵地在内的坚固防御堡垒。
  为支援同盟国作战和鼓舞英国的民心士气,袭击具有战略地位的圣纳泽尔港口自然进入英国决策者们的视线。于是,奇袭圣纳泽尔港口的秘密作战计划于1942年初春,在英国决策者们中孕育形成了。英军战时指挥部在进行周密细致的研究之后,决定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在战争初期刚刚建立,但却屡建奇功的特种作战部队“哥曼德”。
  负责指挥此次作战行动的是西摩尔中校。他精明强悍,机智灵活,曾多次参加特种作战任务,并屡立战功。西摩尔接受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准备。在组建作战指挥部的同时,还从“哥曼德”特种作战部队中精挑细选185名队员,加上总部推荐的80名技术过硬的队员,共有近300名突击队员参加此次作战。
  突击队员选定后,西摩尔中校着手进行战前训练和演练。组织官兵们进行了海上训练,主要进行了夜间登陆以及远航、反潜、射击和武装泅渡等海上作战的实战训练,并注重游冰技术的提高。
  对于如何圆满完成任务,西摩尔的计划是:由于诺曼底船坞门长51米,高达16米半,厚达11米,因此,要想彻底摧毁这个船坞,必须使用重载船只冲撞。计划利用驱逐舰强行撞击诺曼底船坞,随后,在舰首稍后处装载炸药,使用延时雷管,在炸毁驱逐舰的同时,也炸毁坞门及附近岸壁。与此同时,突击队强行登陆,破坏船坞内的水泵车间、动力车间及油罐。尔后,视情况再破坏德军潜艇基地以扩大战果。
  随后,英军在岱翁港附近,进行了一次代号为“逼真”的实战演习,“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充当“破门”角色,并做了撞击船坞闸门的演练。演习中,西摩尔中校发现“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目标过大,容易过早暴露行动企图,而且吃水深,易搁浅。为克服这一缺陷,在专门技术人员帮助下,遂对“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进行改头换面。技术人员将该舰的烟囱削去一截,并涂成与德国的鱼雷艇相近的颜色。并拆去了原装的3门100毫米炮和全部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投掷器等,使吃水由4米变为2米。另外还在该舰前甲板和舰桥上装上能抵御穿透20毫米子弹的防弹板。
  为了声东击西,迷惑敌人,隐蔽作战企图,英军还采用了瞒天过海之计。英军战时指挥部将集结在法耳默思港口的这支“哥曼德”突击队,正式命名为“第10舰艇攻击队”,并放风说这支实施潜艇扫荡作战的部队,不久将开赴海外执行任务,目前正在大量采购所需装备。这些消息对于无孔不入的德国间谍来说是很容易捕捉到的,不久便毫无遗漏地反馈到了希特勒的办公室。然而,这个正在忙于扩张的战争狂人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希特勒做梦都不曾想到,圣纳泽尔港口已在劫难逃,诺曼底船坞也将毁于一旦。
  
  攻其不备
  
  3月26日14时,突击队员乘坐的舰队从英国法耳默思港启航秘密出发了。整个舰队成三列纵队,纵队中间是西摩尔中校乘坐的驱逐舰“阿萨斯顿”号,他的后面是314号炮艇、“挺迪尔”号和“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西侧是14艘用于登陆的汽艇(大部分突击队员乘坐其中)和74号鱼雷艇。东侧则为“斯特约”号潜艇护航。整个舰队以13节的速度驶向比斯开湾的圣纳泽尔港。
  舰队刚驶出港口不久,海面大风骤起,浪涛汹涌澎湃,直扑甲板。队员们虽在训练中都付出了汗水,但在实际风浪中还是有不少人吃不消,晕船、呕吐接踵而来。由于汽艇吨位轻,颠簸得更厉害些,所以乘坐汽艇的队员这些不良反应更加强烈一些。好在不多时,海面变得风平浪静,队员们又都逐渐恢复了过来。
  黄昏时分,在“阿萨斯顿”号驾驶舱内,当西摩尔中校与海军舰艇指挥官莱伊德中校正商讨着登陆的具体细节时,突然观察员打断他们,大声报告说:“前方发现敌情。”莱伊德中校随声抬眼望去,只见前方约450米处洋面上出现一黑色物体。“是德国人的潜艇!”他下意识地喊到,并当即下令“挺迪尔”号驱逐舰向目标射击,并迅速投下水雷。德军潜艇似乎也发现了他们,急忙下潜逃之天天。
  虽然这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西摩尔仍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如果德国潜艇没被击沉的话,定会向圣纳泽尔的德军指挥部发出电报,这场奇袭战很可能就变成一场攻坚战。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西摩尔最终决定横下一条心赌上一把。于是他命令:原作战计划不变,舰队全速前进。
  舰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于27日下午时分抵达比斯开湾临战水域(距圣纳泽尔港只有3个多小时的行程)。停泊该水域后,西摩尔决定进行战前的最后部署。计划除“阿萨斯顿”、“挺迪尔”号留在比斯开湾实施支援外,其他舰艇行进中编队参加登陆。西摩尔与莱伊德进一步进行了协同:西摩尔带领突击队进行陆上突袭,莱伊德则负责海上的接应和支援。一切准备就绪后,晚22时,西摩尔与莱伊德对好表,下令启航。
  西摩尔所在的314号炮艇(西摩尔已转移到314号炮艇上实施指挥)首当其冲,接着是“堪培拉塔温”紧随其左后,“斯特约”号潜艇在右侧护随,14艘汽艇摆成两列纵队阵形,最后是74号鱼雷艇。在浓浓的月光笼罩下,舰队迅速向卢瓦尔河口逼近。
  就在此时,一阵强烈的轰鸣声掠过舰队上空,西摩尔清楚地知道这是作战计划的重要一环:是己方的轰炸机即将对圣纳泽尔实施火力准备,意图是分散设在克多西克角德军雷达的注意力,掩盖汽艇航行时的巨大噪声,为顺利登陆创造条件。
  只一会儿,8架“威灵顿”轰炸 机飞临圣纳泽尔上空,圣纳泽尔顷刻间就被巨大的爆炸声所吞没,火光映红整个天际。守卫港口的德军被打个措手不及,急忙组织防空力量进行抵抗,一时间,探照灯光束划破天际,警报声、防空炮声不绝于耳。轰炸过后,硝烟笼罩下的卢瓦尔河口又恢复了夜间的寂静。
  28日凌晨1时20分,登陆舰队已接近卢瓦尔河河口,黑黝黝的河两岸还是沉默如山。难道是德军被轰炸吓怕了?还是根本没有发现舰队?西摩尔心中正在纳闷,突然,从卢瓦尔河西岸射来几束刺眼的探照灯光,随后,密集的炮火随光束倾泻过来,随即有2艘冲锋汽艇中弹,突击队员伤亡惨重。
  西摩尔赶忙命令伪装成德军下士的信号员,像开篇叙述的那样,按德军的信号灯编码立刻发出德国海军鱼雷艇的识别信号。这信号是“哥曼德”部队在1941年12月攻击挪威勃克塞岛时,从德国的武装拖船上缴获的密码本上破译的。在临战训练时,西摩尔中校指示信号员反复地练习,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
  这一招果然灵验,德军回复了信号,并停止了射击。但狡猾的德军并没有放过这支可疑的舰队,他们把情况马上报告了上级指挥部。德军情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得出结论――这是一支可疑的舰队!5分钟后,卢瓦尔河两岸的德军又对登陆舰队开始了炮击。
  在这关键时刻,“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舰长向西摩尔中校提议道:“现在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诺曼底船坞,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贻误战机。”西摩尔同意舰长的意见,命令突击队员降下德军舰旗,升起英国国旗,立刻向圣纳泽尔港发起突击。担任支援的各炮艇、驱逐舰接令后,立即向敌岸滩工事进行了炮击,掩护“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和冲锋汽艇行动。一阵猛烈的炮击过后,德军阵地顿时就安静了许多。
  西摩尔中校望着近在咫尺的诺曼底船坞,会心地一笑,果断命令“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发起攻击。1时36分,该舰以20节的航速,径直奔向船坞的闸门而去,随着一声晴天霹雳般巨响,船坞钢制闸门被彻底撞坏。3分钟后,舰首舱内的延时引爆雷管引爆了高爆炸药,水面上又发出一阵排山倒海、震耳欲聋的连环爆炸声,船坞闸门及两岸被炸得稀巴烂。到此时,迷惘的德军才如,梦初醒,终于弄清了这支舰队的真正目的,于是急忙调集各方火力阻击登陆舰队登陆上岸。
  此时,船坞内已是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各路突击队员乘坐的汽艇纷纷抵滩强行登陆。然而,德军的炮火犹如一道死亡屏障横在他们面前。192号汽艇首先被击中起火,向左转离开队列,并抢滩于旧码头之南;156号汽艇被击中,操舵装置失灵,撞在旁边的一艘货船上,队员大部负伤,只得转出队列撤退。另一艘汽艇被气浪掀翻,突击队员掉入水中。只有左右各一艘汽艇登陆成功。
  与此同时,西摩尔从炮艇上一跃而起,率8名突击队员迅速登上了岸滩,并匍匐通过了敌人的火力封锁线,直奔船坞旁的德军指挥所而来。然而,由于敌火力太强,指挥所没端掉,反而牺牲了2名队员,敌人的火力一时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从左路汽艇上冲下的突击队员准备摧毁闸门的控制所,但在敌人探照灯照射下,遭到猛烈的火力射击,伤亡惨重。另一方面,从“堪培拉塔温”号上冲下来的突击队员(乘坐在舰尾部)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迂回冲入供水所,消灭了零星的守敌,并迅速炸坏了供水系统,随后又摧毁了给他们带来巨大伤亡的闸门控制所。
  德军发现英军的企图后,迅速向该地增调大量的兵力,并迅速集中兵力、火力向突击队员压了过来。西摩尔迅速收拢剩余力量,并清点了一下人数,即使加上30多名轻、重伤员,也仅剩大约70人。此时西摩尔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敌重兵包围之中,要想撤回是不可能了。因为在德军的强烈炮火下,预定撤回登陆部队的汽艇有的被击沉,有的被迫中途折返,从海上回撤的后路已被断掉。于是他做出悲壮的抉择:率部从陆上向中立国西班牙边境迂回,而后再从西班牙回国。之后,他将情况通报了负责海上接应的莱伊德,并让他们先行撤出战斗,自己则率部按计划行动。
  
  悲壮的结局
  
  在陷入敌军重兵包围、弹粮即将告罄的情况下,依靠约70人的力量(还有30多名伤员),迂回上千千米回国谈何容易。西摩尔决定先潜入船坞南面的圣纳泽尔旧城,向右进入市中心,尔后,进入有茂密植被的田园地带。并将队员分成8个小队,化整为零,各自为战,避亢捣虚,机动灵活,边打边撤,向西班牙边境迂回。
  在向圣纳泽尔旧城撤退的途中,许多伤势严重的队员需要休息、治疗,西摩尔决定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稍试休整,等天黑再行动。派出去的侦察员回来报告:“前方发现了一座防空洞。”西摩尔率突击队员们随即钻了进去。这里有烹饪设备,就寝褥垫,环境十分理想。西摩尔清点了人数,跟随他的只剩下20来人了。在对伤员进行简单治疗处理后,他决定天黑后分2人一组行动,现在抓紧时间休息,做个好梦。
  然而,好梦不长,就在他们进入防空洞后还不到一小时,就被一队德国兵发现并包围。经过殊死抵抗后,许多人又壮烈牺牲,在寡不敌众的条件下,再抵抗下去已毫无意义,于是西摩尔和他的队员一起缴械投降。德军将他们带到德军警备司令部,经过简单审讯后将他们送到了圣纳泽尔以西25千米处的一个收容所里。在这里,西摩尔遇到了德军从其他地方俘获的突击队员。从他们口中得知,莱伊德已将剩余的舰船带回国内。他长长地松了口气,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自己已胜利完成此次任务,这次辉煌的战绩必将为“哥曼德”特种部队又增添光辉的一页,自己受点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次作战是“哥曼德”部队所有作战行动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其作战史上最悲壮的一次。作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歼灭德军数百人,德军船坞被彻底破坏,直到二战结束,也没能再次投入使用。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作战使“哥曼德”威名远扬,令敌丧胆,德军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吃了这次亏后,希特勒急忙调遣了大量的兵力加强西海岸防御,从而达到了使其分散兵力的目的。
  但此次战斗,却使英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海军丧失了3名军官,751名士兵。“哥曼德”部队失去了34名军官,178名士兵(在德军关押期间,西摩尔带领队员成功越狱,最后历经磨难,辗转西班牙回国,西摩尔中校只带回4名队友)。而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以汽艇作为输送突击队员的登陆工具是很不合适的。其噪声大,易暴露目标;防护能力弱;吨位轻,乘员易受颠簸。这些问题在作战中暴露无遗,也是导致英军登陆受挫的重要原因。二是计划不周密,突击队的撤退点与登陆点不一致,麻痹轻敌,忽视了德军的抵抗,致使汽艇遭受损失,不少队员被俘。三是海军压制火力不够,与陆军协同、联络不畅。海军炮火对德军岸炮压制不够,致使德军岸炮火力能从容对付登陆舰船;突击队员上陆后,由于联络不畅,无法及时召唤海军火力对需要压制的目标进行压制,这也是导致受挫的重要原因。四是袭击目标过多,任务过重。比如把破坏德军潜艇基地作为次要目标,在兵力有限、敌重兵把守的情况下,显然不切合实际,远远超出了突击队作战能力的范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