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俄第五代战斗机前路崎岖】 第五代战斗机
 

【俄第五代战斗机前路崎岖】 第五代战斗机

发布时间:2019-02-08 03:53:52 影响了:

  2002年4月26日,俄罗斯政府宣布,苏霍伊公司已经赢得研制俄军第五代战斗机的合同,大约耗资15亿美元。但是在俄国内,对这种新机能否如期面世,有着不同看法。   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一直是俄罗斯国防工业面对的最复杂和尚在探讨中的问题。这不仅仅在于他们的研制计划本身对俄罗斯国防很重要,还在于这种飞机最终能否投入批生产与俄罗斯航空工业命运攸关。此外,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实际上已经成为不管是俄飞机还是机载复杂武器以及航空电子装备研制和生产能力的试金石。然而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从组织、时限、资金、技术等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至今俄罗斯也没有像美国研制JSF那样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就使人们对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产生了种种疑问。
  
  一 俄罗斯能在10年期间内研制出第五代战斗机吗?
  
  俄罗斯政府官员及空军有关人员曾在不同场合说过,俄第五代战斗机的样机应于2005~2006年进行飞行试验。从总体上说,根据国家装备计划,预计应于2010年前结束新一代飞机的试验工作,并开始装备部队。
  实际上,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98年,当时俄空军决定研制一种轻型多功能前线战斗机。接着2000年底进一步确定研制一种未来型前线战斗机。2001年4月俄空军修正了未来前线航空兵对未来飞机的要求,从战术技术要求上放弃了研制重型战斗机(MFI)的计划。准备研制一种未来轻型多功能战斗机。
  情况表明,俄罗斯想在10年的时间内研制出第五代战斗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新一代飞机的研制,需要飞机制造业出现革命性的发展。俄罗斯研制第四代战斗机以及国外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经验表明,一代飞机从出现其构想到装备部队,一般要经过15~20年的时间。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无论其组织措施、财政支持和技术能力多么有力,也无法比这一时间更短。
  因此,仅从时间上讲,俄罗斯要用10年的时间研制并试验成功第五代战斗机是很困难的。
  
  二 “米高杨”与“苏霍伊”谁主沉浮?
  
  “米格”和“苏霍伊”是俄罗斯最负盛名和最具实力的两家飞机设计及制造公司。两家公司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或者说是构想。“苏霍伊”试验设计局和航空生产联合体的总设计师米哈伊尔・波戈相说,第五代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已经开始;而“米格”公司的领导人尼古拉・尼基京则称,第五代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将于2002年春完成。显然两家公司的竞争是激烈的。
  很明显,许多高级官员都倾向于“苏霍伊”公司的方案,俄罗斯航空航天局认为,“苏霍伊”公司的产品出口能为其研制新型战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是不争的事实。“苏霍伊”也想借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名义并购一些飞机设计及制造企业。“米格”公司也不甘示弱,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和计划。俄政府在把研制合同交给苏霍伊的同时也提出让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和米格飞机公司一起参与这项计划。
  
  三 15亿美元够用吗?
  
  资金是决定第五代战斗机命运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俄罗斯许多官方人士曾说过,研制第五代战斗机需要15亿美元。而15亿美元无论对俄罗斯的研制者、生产者、还是订购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和美国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相比,这点“钱”简直微不足道。美国人在研制JSF时,仅框架构想阶段(1993~2001年)就耗资35亿美元,而大规模的研制和试验阶段(2002~2008年)需要190亿美元。
  当然,在俄罗斯科研和试验设计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但是俄罗斯使用的仍然是10年前的技术设备。就连俄罗斯的许多官方人士也不相信,能用15亿美元研制出类似美国JSF那样的产品。俄罗斯航空航天局负责人尤里・卡普捷夫称,尽管我们的方案比美国要花费少得多,但也需要数十亿美元。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体的专家们认为,要研制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至少需要25亿~30亿美元。而“苏霍伊”航空生产联合体的负责人则认为,S-37要从试验型转入系列生产需要大约100亿美元。
  法国研制“阵风”战斗机(相当于俄罗斯的苏-30MKI和苏-35,界于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之间)耗资达480亿法郎,相当于60亿美元。
  在俄罗斯经济尚不景气,军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资金总是研制第五代战斗机遇到的最大问题。
  
  四 2005年前能研制出相应的配套系统吗?
  
  第五代战斗机要配备什么样的发动机呢?在2005年以前,俄罗斯能研制出适用于第五代战斗机的新型发动机吗?俄航空航天局负责人尤里・卡普捷夫称,在第五代战斗机上将首先采用经过改进的AL-31F。然而,这种重型发动机如何才能适应按要求只有20000公斤重的新一代战斗机呢?就算能用,这种发动机的现代化改进就需要12亿~15亿美元。而要对AL-41F发动机进行改进至少也需要6亿~8亿美元。很显然,俄罗斯很难筹措到这笔资金。而美国JSF飞机发动机的研制就耗资35亿美元,并还将拨款40亿美元。
  俄空军专家认为,在机载航空武器方面,俄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差距。要适应第五代战斗机,需要在航空武器方面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现在俄罗斯战术空军尚没有相应的“空对地”武器,在“空对空”武器方面,也只有远程武器尚可应用。正常情况下,到2005~2010年就只有超音速反舰导弹能使用了,这还要看“宝石”和“白蛉子”这两种导弹能否获得相应的保障。
  为了说明第五代战斗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不妨举个例子。波音公司正在为JSF战机研制超音速导弹ARRMD,它的速度为6马赫,射程为1200公里,在系列生产的情况下每枚需要20万美元,能够杀伤地面和海上目标,预计2010年后装备部队。据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体的专家称,俄罗斯要为第五代战斗机研制相应的新型武器至少需要30亿美元。
  美国专家认为,在机载电子设备方面,俄罗斯比美国落后10年。吉洪诺夫科学生产联合体于2001年刚刚开始研制有源相控阵天线机载雷达。而美军却可以在2~4年后获得这种有源相控阵天线机载雷达。
  这就是说,如果俄将15亿美元的资金全部用于研制S-37的机体也许够用,那么,所谓的第五代战斗机将只能采用苏-30MKI和苏-35战斗机上现在采用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到时,俄罗斯不知还是否有勇气称这种飞机为第五代战斗机。
  
  五 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能从国家拨款中得到多少资金?
  
  俄罗斯能为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找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吗?据俄官方消息,俄空军2000年得到的科研经费为1亿美元。到2010年时,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不妨将其高估为年增长率为5%),在国家预算中国防经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这项拨款也只能达到1.6亿美元。如果能成功地实现当年叶利钦总统的命令,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由2.6%增加到3.5%,到2010年时,空军的科研经费也只有2.15亿美元。应当指出,现在用于武装力量维持和发展的经费比例分别为70%和30%,根据俄国防部的计划,到2010年时达到50%和50%。那么,如果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到2010年空军的科研经费能达到每年2.5亿美元;如果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到2010年空军的科研经费也只能达到每年3.5亿美元。
  通过计算,10年间从国家的国防预算中,俄空军能获17亿~2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而其中能有多少用于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国家的国防订货有多少就更难说了。就算未来10年每年空军的科研经费有20%用于研制第五代战斗机,那么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也只能获得3.5亿~5亿美元。当然,上述计算会受价格波动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就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俄用于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拨款也只有其他国家的二十至五十分之一。
  
  六 是否可以找到其他的投资者?
  
  毫无疑问,俄国防工业的专家们也清楚问题的所在,那么能否利用航空武器出口或吸引国外参与者来解决第五代战斗机研制的资金缺口呢?
  首先,无论是“米格”公司还是“苏霍伊”公司,如果从其所获得的外汇收入中,每年拿出50%~65%投资于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那么他们最近5年也只能有3亿~5亿美元。遗憾的是这一数字也难以维持,更不用说增加了,5年后俄飞机的出口将呈下降趋势。即便是集中所有相关公司,包括飞机制造企业、发动机、武器装备、机载电子设备研制和销售企业产品出口所获得的资金,能够用于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经费从理论上说也不超过10亿美元。
  是否可以找到国外投资者呢?众所周知,俄罗斯的两个主要合作者都在推进自己的未来轻型战斗机计划,印度在研制LCA。即使是有国外的投资者,他们也会要求至少有平等的权力,同时装备部队。而俄罗斯的原则是:本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要优于出口方案。如果国外投资者在10年内投资5亿美元,那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求之不得了。
  如果这一项目的总投资仍然是15亿~20亿美元,按最有利的方式计算,国家也只能承担20%~25%。而在国外,类似计划当中,国家的投入要占到绝大部分,如,法国的“阵风”,国家的投入就占72%。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在经费上遇到的困难最大。那么是否可以采取通过预售获得研制经费的方式呢?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上述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得知,俄空军在2010年可获得的科研经费为2.5亿~3.5亿美元,装备经费与其相同。就算那时第五代战斗机已经成为俄空军的首选机种,将30%的装备经费用于购买第五代战斗机,每年也只有7500万~1.05亿美元。俄空军每年最多也只能购买3~5架。
  而在2010年前,国外预购俄第五代战斗机的可能性更小。由此,我们便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便俄第五代战斗机于2010年左右研制成功,一年也只能生产几架,没有买家,就无法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而一些大型企业对这样的产量不会感兴趣,因为,进行批量生产准备所需要的经费同研制第五代战斗机机体的经费相当,就是大型企业也无力承担。
  
  七 谁愿意做第五代战斗机的生产者?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进行如此大的生产项目,国家拨款都是至关重要的。时至今日,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包括美国的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这种巨大的生产项目。没有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这种项目是没有利润的。因此,指望这样或那样的非政府投资者来承担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的主要经费是根本不现实的,没有利润任何投资者都不会感兴趣。即便是像“苏霍伊”这样的公司,为了国家的利益愿意冒这种风险,最后也必将因为资金问题而鸡飞蛋打,壮志难酬。
  通过上述分析,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无论从时间上、资金上、技术上、组织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至少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研制者、生产者、订购者都不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在15年的时间内使自己的巨额资金被一个无法预计的项目占用。俄罗斯已经无法像前苏联时期那样,一声令下,便可以集中国家所有的资源来研制一种能与美国抗衡的武器。
  
  八 出路何在?
  
  2001年4月,俄“米格”飞机公司、尼日莫泽罗“鹰”飞机公司、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体、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就共同研制并生产第五代战斗机发出倡议、号召大家都投入自己的资源、对项目负责、参与研制和生产、实行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原则,但此举并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面对困境,难道俄罗斯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退一步想,如果俄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推到2015~2017年可能更合适,到时候也可以获得国家相应的拨款支持。如果这样,就必须解决空军现有飞机的老化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过渡方案”,即通过优化现有机型,装备新型机载电子设备、武器系统、控制系统获得第四代半战机,如苏-35、苏-30MKI等。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解决方案,国外也有类似的经验。
  “过渡方案”可以赢得时间,可以使研制者更准确地根据现代战争中空战的性质做出相应的改进。
  其实路不只一条,具有跳跃式思维才可以获得跳跃式发展。俄罗斯的军事专家们有足够的智慧,为什么非要走与美国的JSF争长论短这一条路呢!要知道,正当俄罗斯想方设法望着JSF暗地里使劲的时候,美国,甚至西欧其他国家已经考虑更新的技术了,如无人驾驶战斗机。2001年11月,五角大楼已经定出了未来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框架,将在波音公司研制的X-45无人驾驶飞机的基础上为美国空军研制无人驾驶战斗机,预计于2011年装备部队,美国海军也将于2015年装备类似的产品。
  现在俄罗斯在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制方面甚至落后于中国,更不用说美国了。而实际上,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专家们是完全有潜力迎头赶上的,现在也有许多人赞成研制新一代无人驾驶歼击机。
  通过“过渡方案”或研制新一代无人驾驶飞行器,既可以缓解第五代战斗机研制面临的种种困境,又可以使俄罗斯保持强大的空中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