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奇花日日新]发展中的我国海军扫雷舰艇】 日日新的意思
 

【[奇花日日新]发展中的我国海军扫雷舰艇】 日日新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10 03:38:17 影响了:

  编者按 航母因“巨无霸”而受关注,驱逐舰因“宙斯盾”而被热捧,护卫舰也因高效攻击成为谈论的焦点,甚至导弹快艇、两栖战舰等等,都常常成为人们的谈资。然而扫雷舰艇却很少被提及,总认为它很难直接参与到战争中,即便能起作用,也是间接性的。于是,当海湾的大规模海上扫雷成为国际性作业,当美国尚未对伊朗动手就先派遣扫雷舰艇时,忽然发现,水雷这种百年老兵器,即便是在新装备层出的今天,依然以廉价、高效占据着航道封锁的榜首,其对手扫雷舰艇也承担着马前卒的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濒海大国,各类海岸线蜿蜒达18000千米长。对于中国的扫雷舰艇,6605、6610型是其名牌,据说最近又出了些新的,除此便也是知之甚少了,惭愧呀!因而找资料、请专家,终于约得此文,与朋友们共享。
  
  新中国成立后,溃逃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不甘心失败,依靠自己相对优势的海空军力量,肆意加大对新中国的武力封杀。其中的国民党海军,为阻止新中国的一切海外贸易和商业活动,对大陆的两个主要海上贸易通道――华东的长江口和华南的珠江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布雷活动。于是,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匆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海军,一年之后即在华东海军成立了一个扫雷舰大队,揭开了我国扫雷舰发展的序幕。
  
  建国前后:登陆艇+钢缆
  
  最初成立的华东海军扫雷舰大队虽然号称扫雷舰部队,却没有一艘正规的扫雷舰艇,只是在10艘排水量仅25吨的登陆艇上分别加装了一些钢缆收放设备,就匆匆成军了。
  称这些艇为扫雷艇,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它们的全部装备仅是四条扫雷索,而这四条所谓的扫雷索实际就是四根2公分粗的钢缆。
  当时是将两只扫雷艇编为一组,每艘艇上固定住钢缆的一头,两艘艇拉开距离拖带钢缆前进。因为那时的水雷绝大部分是锚雷,在离水面数米的海水中漂浮着,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能控制拖曳钢缆的深度,一般都会把这些水雷拖扫出来。由于钢缆上没有一般扫雷索都配备的切割锚雷索的锋利割刀,因此最初的扫雷设想是,在拖出水雷后再由枪炮手开火击毁。
  
  可惜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扫雷作业,并没有扫除一条水雷。而且由于25吨登陆艇马力太小,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已,“扫雷索”又太细,且没有切割刀具,四条扫雷索扯断了三条,扫雷被迫中止。此时,那些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外国货轮或者我们自己的货轮,则频频在长江口触雷沉没。形势越来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决策部门采纳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的建议,开始改装排水量更大的登陆船。它们的动力较原来登陆艇要大,还在舰尾改装了电动锚机,机动能力大大加强。这时候从苏联引进的十条带有切割刀具的MT-3扫雷索也到货了。这些扫雷索虽然也由钢缆构成,但强度更高,而且每隔一定间隔都有一具锋利的钢刀,只要能接触到锚雷索,就能很快的将水雷与其控深装置切割开来,从而实现扫雷作业。
  1950年9月29日,配备苏制扫雷索的扫雷舰突然拖出了一个黑咕隆咚的大家伙,大家立刻兴奋起来,新中国海军终于扫除了有史以来第一颗水雷!之后,扫雷舰大队一鼓作气。很快就在长江口扫除了国民党海军布设的水雷,新中国外贸航线正式通航。
  这是新中国海军第一次海上实际扫雷成功,虽然经过改装的第二批舰艇相比第一次改装的扫雷艇更好,但是从实际扫雷效果来说,没有根本转变。从某些方面来说,第二次改装后的扫雷行动,与其说是新扫雷舰的功劳,不如说是苏联扫雷索的功劳更确切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法上马的舰艇毕竟不可靠,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有具备真正扫雷能力的现代化舰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国海军决策部门开始考虑从苏联进口真正的扫雷舰艇。
  
  五十年代:引进改装苏制舰艇
  
  1953年6月,根据“中苏六・四协定”,我国向苏联购买了254K和254M型基地扫雷舰的技术资料和器材设备。这型扫雷舰,又称为T43型扫雷舰,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德国技术开发的较新型号扫雷舰。
  该级舰的国内仿制编号为6605型,标准排水量为520吨,满载排水量可达590吨。该舰总长60米,宽8.8米。吃水2.3米,编制人员70人。采用2台9-D-8型柴油机,功率2000马力。最大航速14节,10节时续航力可达3000海里。
  该舰配备63式37毫米舰炮1~2座(后期的改进型称为“南方方案”,装有85毫米主炮一门),60式25毫米双联舰炮2座,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部分舰只装备)。该舰还配备有BMB-2大型深弹发射装置2座,装载深水炸弹20枚。舰上扫雷装具包括MKT-2型海洋切割扫雷具2套、BAT音响扫雷具1套(另有一发声器备用),TEM-52型电磁扫雷具1套。
  其中MKT-2型海洋切割扫雷具同之前引进的MT-3扫雷索一样,仅为被动拖曳式切割扫雷索,功效一样,只是型号不同。
  BAT音响扫雷具是一种发声扫雷具,就是在扫雷具内有一个发音器,内装电动机振动锤和振动板,扫雷舰根据扫雷需要给发音器通电,使振动板发出强大的类似舰船航行的噪音,其半径可达100-200米,诱爆音响水雷。
  TEM-52型电磁扫雷具是一种“开口式”电磁扫雷具。具体地说,它依靠两个相距较远的水下电极,利用船上发电机提供的强大电流来释放不同工况的电脉冲,使得两电极之间产生强大的闭合磁场――极为类似舰船航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从而引爆磁感应水雷。这种扫雷方式必须利用海水作为介质来导电才能实现。
  从综合性能来看,6605型舰基本上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技术水平,在当时已不算先进。不过对于我国海军来说,由土法上马的原始扫雷艇转变为正规的新装备。也是一个飞跃。
  6610型是6605型的改进,首批4艘于1956年7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这型扫雷舰在排水量、船体总长、推进方式、航速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增强,扫雷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扫雷装备除350型猎雷声呐一部外,还有两套爆破截割式扫雷具,一套音响扫雷具和一套电磁扫雷具。其中,换用大型的MKT-1型扫雷具代替了MKT-2型中型扫雷具,扫雷宽度增加一倍。而且可以爆破雷链;电磁扫雷具改进为带有多种电流脉冲工况的TEM-52M型,扫雷范围大大提高;音响扫雷具改进为BTAK型,带有多种声脉冲工况,总的扫雷能力大幅度提高。我国后续建造的T43型扫雷舰,基本都是6610型的改进型。
  6605型和6610型扫雷舰陆续服役后,深受我海军部队指战员的欢迎。在当时我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装备的各型苏制舰艇中,这两型舰大小适中,拥有比较大的续航力、自持力,以及较好的适航性,而且设备齐全,火力较强,航程基本 满足我国对海防的需要。该级舰战时可以执行扫雷、布雷、配合反潜、巡逻、警戒、护航等任务,平时可以执行各项训练任务,并能担负一定的人员和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其性能在平战要求间达成了良好的平衡。特别是对于我国海军亟需的扫雷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正是通过对这两型舰的引进制造,我国学到了世界先进的扫雷技术,并真正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扫雷能力。
  这两型扫雷舰在实战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建国初期的海上巡逻中,在抗美援越海上扫雷战斗中,在中越西沙海战中,它们不但次次参战,而且实际表现都很不错。
  
  六七十年代:自行研制新型扫雷艇
  
  在使用苏制扫雷艇及其扫雷具的过程中,我国海军逐渐发现苏制磁感应扫雷具并不适用于河流入海口处的海淡水混合区域和纯淡水河流的扫雷作业,因为淡水的导电率不如海水。为此,我国海军开始研发一种能够在海水和淡水中都使用的新型扫雷具。这就是“环圈式”扫雷具。它的环圈形电缆由扫雷舰上的发电机供电,通电后产生强大的磁场,其附近的磁感应水雷就会被立即引爆。
  适用于淡水港湾扫雷的170吨级057K型港湾扫雷艇,是我国海军扫雷部队服役数量最多的扫雷舰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首艇于1962年开始交付。其主要武器为63式37毫米双联舰炮1座,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1972年,应越南方面的紧急请求,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海军派出了057K型港湾扫雷艇,在越南海防港水域成功地扫除了5枚美制MK52水雷,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这种艇的设计是成功的。
  从1967年开始,我国海军决定适应世界海军的发展总趋势,开展针对磁性水雷的低磁钢艇体结构扫雷舰艇的研制,这就是058型“连云”(汉语名称为北约代号,下同)级扫雷艇的由来。
  该级艇艇体总长40米,型宽8米,设计吃水3.5米,总排水量400吨。因为是内河港湾扫雷艇,因此动力和航速要求都不高(动力为一台400马力的柴油机,最高航速8节),并且其武器配置也仅为两挺14.5毫米双联机枪。因为艇体材料首次采用国内资源丰富的锰铝低磁钢材料,该艇的消磁防护性能有很大提高,对于磁性水雷的扫雷作业非常有利。
  到了60年代末,为满足越南反水雷的需要,我国开展了遥控扫雷技术的研发。该项设计的原则是:快速、有效、人员安全、机动灵活、适用水域广。因此,从方案上就大胆创新,摆脱了拖曳式扫雷具和有人驾驶扫雷艇这一传统模式,以艇具合一式和无人驾驶这样两个新颖的构想出现。
  该艇由中国舰船研究院第701所和708所联合研制,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从方案论证到两条首制艇下水,总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它被命名为312型遥控扫雷艇,可在5千米外进行遥控操作,人员和主要装备安全性很高。全艇长20.9米,宽3.9米,吃水深2.1米,标准排水量47吨,动力为一台300马力柴油机,最高航速12节,最大航程260千米。
  该艇服役后,应当时越南总理的要求,我国派出一批该型扫雷艇投入越南战场,在不长时间里就取得辉煌战绩。仅在海防港航道上就扫除了大量多种型号美国水雷,赢得国际反水雷界的重视和好评。
  当然,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由于我国当时的总体科技实力比较落后,因此在系统配套性、目标高精度定位和舰艇自动航行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由于艇小,因此适航性和续航力都受到了限制,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也不高。但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参加实战并成功扫雷的遥控扫雷艇。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联邦德国才开发出与此类似的“特洛伊卡”型遥控扫雷艇。整整比我国晚了近lO年。
  这一阶段,我国扫雷力量的重点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发展急需的河口和港湾扫雷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八九十年代:自行研制与适当借鉴
  
  根据在越南战争期间扫雷的实际经验,1976年,海军在第三次反水雷装备规划会议上,提出研制新一代艇具合一港湾扫雷艇的任务,要求配备电磁、声响、次声及截割爆破等扫雷具,作用范围要超过312型扫雷艇,艇上设备要具有抗强度冲击的能力,可在强磁场环境下工作,并具有集中控制及自动化的能力等。
  中国舰艇研究院立即组织数个研究所参与研制,在多方借鉴国外技术的前提下,1984年完成设计,由江新造船厂开工建造,1987年首艇完工,1988进入现役。该级艇长44.8米,宽6.8米,吃水2.3米,满载排水量320吨,动力为4台柴油机共4400马力,最高航速25节。最大航程可达900千米,战斗定员40人,配备有25毫米双管舰炮两门。艇上还装有导航雷达,配备有声响、电磁和机械扫雷等器具。这种扫雷艇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开始建造。这就是082型扫雷艇,西方国家称为“沃扫”级。
  这种新一代艇具合一扫雷艇抗冲击能力强。各型设备均能在强磁场下正常工作。该型艇不仅可由集中控制室控制扫雷具扫雷,也可在指挥台上遥控312型遥控扫雷艇。艇上装备的小型截割爆破扫雷具、电磁扫雷具、声频扫雷具和次声扫雷具都是710所研制的。1988年10月,082型扫雷艇在长江口试爆沉雷成功。该型艇及其扫雷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反水雷兵器技术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期,依照那个时代“引进来,走出去”的总体方针,我国海军也与技术先进国家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扫猎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过直到20世纪末,我国并没有大量建造反水雷作战舰艇,只是不断建造改良的082型,因此这一时期同我国海军的其它舰艇建造一样。是一个技术摸索期和积累期。
  
  21世纪:新篇章
  
  我国海军在新世纪到来前后开始开发新型扫雷舰艇。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报道,进入新世纪,我国至少出现了两型新一代的扫雷舰。
  首先出现的是被西方称为“沃藏”级的扫雷舰,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2004年下水,2005年6月服役。该级舰满载排水量575吨,全长55米,宽9.3米,吃水2.6米,装备有1座双联25毫米炮。该级舰采用长艏楼布局。舰桥和烟囱连为一体,体积较大。舰桥前甲板室下方装有主动探雷声呐。
  该艇外观接近于西方眼中标准的“扫雷艇”,由于至今没有后续舰出现,因此西方分析这可能只是一型专门用来试验各种扫猎雷装备的试验舰,建造数量不会太大。
  继“沃藏”级之后,很快被国外确认又出现了另一种新的扫雷舰――“沃池”级。该级舰的长度大约为65米,这是迄今我国已知扫雷舰艇中体积最大的一艘。从该级舰的整体外观上看,它比6610型扫雷舰略大,可能是用来代替6610型执行远洋扫雷任务。该级舰采用首楼船型,与前者的基本配置相似,但武备只有前部的一座双联37毫米炮。
  在未来的海战场所进行的反水雷作战,关键是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探测手段快速探测水雷,即全天候、全天时、精确、实时地获取有关海战场的水雷信息(水雷的精确位置、数量、分布、种类等)。这是21世纪反水雷技术发展的热点和关键,也是我国扫雷舰艇发展的主要方向。
  
  编辑 严晓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