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救灾背后】救灾
 

【救灾背后】救灾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7:14 影响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后,日本自卫队迅速加入了救援行动。目前,已经有10万自卫队员活跃在灾区。日本自卫队的总人数约为23万,此次派出10万人参与救援,堪称自卫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到3月14日为止,日本自卫队在东北地区各县已救出15900人。虽然日本自卫队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保持着世界第四位的军费开支水平,但是这支武装力量自二战结束以来,很少有机会参加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或者称准军事)行动,因此人们对于日本自卫队的真实战力一直存在争议。而此次救灾行动,则能帮助人们从侧面认识一番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从兵力投送看反应能力
  
  对于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体现。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军队才能在作战中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同时,表现出比对方更快的作战节奏,才有希望使对方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就被击败。快速反应能力主要由军队指挥系统的动员、决策能力与兵力的投送能力构成。从本次救灾行动来看,日本自卫队的反应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11日地震发生后,日本防卫省于当天14时50分就成立了灾害对策总部,并于18时发布了大规模派遣命令。海上自卫队则按照命令,立即将大量主战舰艇派往宫城县近海了解灾情;航空自卫队的F-15战斗机则从石川县小松基地和北海道千岁基地出发,赶赴灾区上空;陆上自卫队也派出具有影像传输功能的直升机前往支援。据日本《读卖新闻》称,到12日中午,自卫队已调动各类飞机190架,舰艇25艘,之后在灾区救援的自卫队员已达10万人。此前美联社曾经披露,自卫队最终将出动多达300架军机和40艘舰艇,而目前来看,实际参加救援的飞机和舰艇可能已经超过这一预计。日本自卫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结与投入这么大规模的兵力兵器,已属不易。
  日本自卫队的快速反应自然离不开飞机的帮助。日本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各自配备了大量飞机,因此具有较强的空中机动能力。正是借助空中机动,日本自卫队在13日开始救助在仙台机场候机楼里被困3天的1200名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至当地时间下午5时就成功完成任务。此外,日本自卫队还利用飞机快速运送国际救援队奔赴灾区,紧急疏散灾民,运送大型救灾装备。由于日本是个岛国,除飞机外,舰艇也是其投送兵力的重要手段。灾难发生后,日本出动包括满载排水量1.9万吨的“日向”号直升机航母在内的数十艘自卫队舰艇,抵达灾区近海,并用舰载直升机救出之前被海啸卷走的船上受困人员。
  当然,此次救灾行动也暴露了日本自卫队机动方面的一个弱点:虽然日本自卫队通过空中和海上平台实施了有效的兵力投送,但其陆上机动能力却表现得不尽人意。或许是日本自卫队对装备的依赖太大,因此当地面交通设施受损时,其陆上机动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导致了自地震发生以来,连续四天,日本自卫队的救灾行动始终局限于数量有限且以“点状救援”为主的垂直救援方式。在重灾区地面上,难见成建制的自卫队官兵的身影,这与我军在道路被毁的汶川地震救灾期间表现出的陆上机动能力就有较大的差距。
  
  从统筹协调看指挥效率
  
  指挥体制的有效性也是武装力量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最近的救灾行动中,我们同样可以隐约看到日本自卫队指挥体制的作用。2008年,日本防卫省新设立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正式运作,以取代过去的统合幕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日本这一举措之目的是将原本各自为政的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权归并统一,以提高日本国防力量的指挥效率,尤其是联合作战指挥效率,同时建立起顺畅的联合指挥体制。由于建立了统一的联合指挥体制,使日本自卫队能够打破军种的界限,根据形势的需要来综合运用军力。
  从本次救灾行动来看,日本的这一指挥体制也产生了实际的积极效果。由于具有了联合指挥体制,使得日本自卫队能够根据灾情的需要,统一协调救灾力量。这与战场上根据战况统筹使用兵力兵器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日本自卫队根据当前地震主要损害是海啸造成的房屋损毁和人员溺水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直升机作为救灾行动的主角,并将陆海空自卫队的直升机集中使用。为应对近日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问题,日本自卫队又迅速派出了专业的防护力量。如果没有统一而高效的指挥体制,这些动作是很难迅速完成的。
  观察日本自卫队的指挥体制,还必须考虑美军的因素。美军是日本自卫队最重要的盟友,日本自卫队的指挥体制能否确保美日武装力量顺利进行“联军”行动,同样是考验日本自卫队指挥体制的“试金石”。而日本之前进行的指挥体制改革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为了与美军接轨,以便在“有事”时与美军联合行动。而从本次救灾行动的情况看,日本确实与参加救援的美军进行了很好的协调配合。由于指挥体制相似,使得美军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日本自卫队协作,顺利完成包括协助运送日本自卫队与物资到灾区,协助日本自卫队开展搜寻和救援工作等行动。既然日本自卫队能够与美军协调一致地进行救灾行动,那么在战争条件下也就可能协调一致地实施作战行动。
  
  从美日协作看外来援助
  
  现代作战,即使是像美军这样的强大军队也少不了盟友的援助,因此考察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也必须考虑“外援”因素。日本在战争条件下最可能获得的援助主要来自美国。美国也于今年2月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了《国家军事战略》,明确表示要为日本自卫队“扩大国际和平合作能力”及防务活动提供支援。而且《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提出了日美两国的合作机制。但是,由于日本所面临的军事环境的复杂性,人们对于美国在日本“有事”时能够给予多大的支援,在此问题上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而这次日本地震海啸灾害的发生,也从另外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对于日本军事支援的“含金量”。
  当地震发生时,美国防长盖茨很快宣布,将尽一切可能向日本提供援助,美国的智库专家也建议美国给予日本更多支持。美国的援助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有实际行动的:由于地震造成日本多个机场关闭,为缓解混乱的空中交通,驻日美军宣布开放横田空军基地,接纳民航班机着陆。美国《洛杉矶时报》12日称,在接到日本政府的求援申请后,美军大批飞机和舰艇向日本灾区开进。驻冲绳美军于12日下午开始用军机运送医疗和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美国第七舰队宣布。位于西太平洋的美国舰艇向日本集结,包括“里根”号航母在内的8艘军舰纷纷赶往地震灾区,到13日该航母已经抵达日本宫城县海域,展开救援行动。美国还计划继续向日本派遣海军陆战队和城市救援队。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也经考虑后回应日本提出的处理核事故的求助,已经向日本灾区派出了沸水反应堆领域的专家。
  美国对于日本的援助,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美日“兄弟般的亲密关系”。但美国是不是会在日本面临危机(包括军事危机)时不顾一切地支援日本呢?美国海军“里 根”号航母到达宫城县附近海域后,出于对核电站泄漏核辐射的担心,“中止”舰载直升机的救援行动,并于14日驶往太平洋外海,其他美军船只也纷纷改变航向,开始远离日本灾区。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日本面临战争时,美军可能也会派遣军舰和飞机进行支援,也可能利用太空资源给予日本情报支持,但如果日本的对手足够强大,并且能够威胁前来支援的美军时,美军是不是也会像本次救灾行动中一样“中止援助”呢?
  
  从辐射控制看“三防”能力
  
  虽然核化生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已经遭到全世界和平力量的反对,但任何军队也不敢对“三防”能力掉以轻心,因此在观察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时,也不能忽略“三防”问题。日本自卫队的“三防”力量主要由“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和自卫队常规部队中的防核部队组成。其中,陆上自卫队六个师团都编有“三防”部队,可针对核化生武器的打击,对所属部队实施洗消和“三防”战场救护,飞机和舰艇上也设有独立的“三防”系统。从编制上看,日本自卫队的“三防”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在本次救灾行动中也有具体体现。3月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引发爆炸。日本政府13日表示,福岛核电站的两个反应堆可能已经出现“熔毁”现象,这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到目前为止,福岛第一核电站已经发生多次爆炸,形势严重,核辐射甚至已经威胁到东京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卫队走到了辐射控制队伍的前列,负责对危险的核泄漏的处理工作。
  此前。参加到核辐射控制的自卫队主要有陆上自卫队第44普通科连队和拥有“三防”反恐能力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但是,据中新网3月15日消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三防”部队,紧急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原先派往核电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这说明日本自卫队已经为控制核扩散,又派遣了新的专业力量。从媒体透露的情况来看,日本自卫队的专业力量目前采用的控制核扩散手段主要有监控辐射量、用消防车冷却核反应堆、人员疏散、消除核沾染等。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新派遣的专业部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核反应堆除尘。
  虽然日本自卫队在核泄漏事故的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担负了急难险重的任务。但是,日本核电站仍然在连续发生爆炸,核辐射的危害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并使日本“几乎失去了对福岛核电站的控制”,可见日本自卫队虽然有了“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这样的专业力量,但是其核防护能力仍然不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即使是最新派遣的防核部队,也对核泄漏显得手足无措。对于这种现象,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解释是:因为从来没有接受过核电站的核辐射处理的训练,对于核反应堆的燃料棒溶解问题“根本没有经验”,因此这支防核部队只能与东京电力公司的核能专家合作,在核能专家的指导下工作。如果在战争中面临核化生武器攻击,或者是****对核设施的袭击,日本自卫队是否有能力应对,目前还难下结论。
  
  结语
  
  总体来说,日本自卫队这次在救灾中的表现还算合格,至少无愧于精良装备和理顺指挥机制的努力。但必须指出,此番救灾期间自卫队暴露了经验不足、依赖外援的缺陷,媒体炒作的“抗命”传闻实际上反映的是自卫队指挥机制值得商榷之处,而这番救灾对于日本自卫队的战斗力检验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