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传说中的勇士传说_“勇士中的勇士”
 

传说中的勇士传说_“勇士中的勇士”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8:37 影响了:

  好莱坞大片《拆弹部队》一度风靡影坛,该片描述了美军拆弹专家在伊拉克的经历,较真实地反映了驻伊美军的残酷战斗场景和心理状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二战期间英国也有一支拆弹部队,他们以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挽救了无数英国人。
  
  隐患
  英国首批拆弹专家之一斯图尔特・阿彻中尉承认,当第一枚炸弹1940年8月落在英国本土时,英军基本没有“炸弹可能未爆,需要拆除”的意识,自然对如何拆除它们一无所知,但正是因为3个月里高频率高强度地冒险拆除炸弹,很多人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在历时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土法自学”的拆弹专家们没有休假空闲,忘我工作期间约750人身亡,比在不列颠之战中阵亡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还多。
  不列颠之战爆发前夕,英国政府最初估计,在德军对英国本土头6个月的轰炸中,英国伤亡人数可能会达到180万!万幸实际伤亡人数远比估计的数字低――只有5.5万人,其中英国平民共有4万多人丧生,半数是伦敦人。相比之下,1941年德国空军结束空袭时,总共投下了超过19万枚炸弹,其中近2万枚没有爆炸,似乎浪费了德国本不充裕的工业产能,英国局势好像没那么糟糕。但英国政府没有料到,那些没有直接爆炸的炸弹让太多的隐患留了下来。
  1942年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南伦敦古尔尼街一枚埋于地下一年多的炸弹突然爆炸,将周围6栋房屋夷为平地,正在街上玩耍的孩子被炸死,一个17岁的姑娘尸体倒在自家门前。那天,古尔尼街有20人死亡,60人受伤,200人无家可归。
  未爆炸弹一种可能是投弹时高度太低,引信没有足够的时间在飞行中充电,落地后却继续充电,任何产生冲击力的事物(如过往车辆引起的震动)都有可能将炸弹引爆;另一种可能则是敌人故意设定成击中目标时不会爆炸,这种炸弹装有定时装置,可以在落地几秒后甚至几天后爆炸。后一种炸弹不是为了造成多大杀伤,而是希望通过渲染恐怖和“德国威力”,让英国人产生恐慌情绪。
  
  惊险博弈
  英德两国的科学家围绕炸弹应用了各种科技手段,围绕着“杀人”和“救人”惊险博弈。
  以赫伯特・鲁尔曼为首的德国科学家创造了电驱动引信,能准确控制炸弹起爆时间,必要时可以适当设定延迟,即便炸弹没有直接爆炸,后续的周围环境某些震动一样可以启动爆炸。不过最早落在英国本土的炸弹少而分散,引信很容易拆除,英国专家还很快发明了消电器和提取器,专门对抗电驱动引信,然而麻烦很快来了。
  1940年8月18日,汉普郡铁路线附近,一颗看似普通的未爆炸弹突然爆炸,5名工兵和1名司机当场身亡,死时都不到23岁。原来,他们死于一种德国新型引信――不是在遭撞击数秒钟后引爆,而是最长80小时内的任意时刻。
  丘吉尔意识到这些未爆炸弹对英国基础设施和士气构成的潜在威胁,立即下令:考虑到拆弹小组工作的高度危险,应给予他们足够的资源、设备和认可。英国陆海空拆弹部队的人员均得到补充,每个小组由1名军官领导(理想情况下,这名军官具有科学背景),具有从事这种危险任务所需要的耐心与勇敢。
  1940年12月13日,英国上尉马克斯・布拉尼细致检查在东伦敦罗姆福路一枚未爆炸弹。他拆弹经验丰富,将这枚约250千克重的炸弹从弹坑中拖出来前,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范措施。不久,他找到了炸弹的两个导爆引信:一个是设定80小时的定时引信,另一个是设定60小时的动敏式引信。
  布拉尼拿出时钟制动器――这是利用磁场来干扰定时引信的机械装置,夹在炸弹周围,避免误操作引爆。他还希望用到蒸汽灭菌剂――主要用于溶解炸药,将其排空。可惜战时交通管制严格,运送这种东西的货车遭遇堵车盘查,不能及时赶到。于是布拉尼决定将时钟制动器拔出来,把绳子绑在炸弹周围,把它吊起来,由于定时引信设置的引爆时间已经过去,这种处理的风险应该不大。炸弹被从弹坑中拖出,布拉尼上前察看,此时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布拉尼、8个拉绳子的人和旁边1位警察全部身亡……专家事后猜测:冻土的低温延长了动敏式引信的电池寿命,因此布拉尼等人试图将其从弹坑中拖出时,震动引爆了炸弹。
  “蝴蝶炸弹”更是鼎鼎大名,其外壳降落时会像蝴蝶翅膀一样展开。只要轻微触碰,立即就会爆炸。1943年6月13日,德国飞机从格里姆斯比和克利索普斯上空飞过,投下18吨重的炸弹,包括6000枚燃烧弹和2000多枚“蝴蝶炸弹”。整座城市的运转陷入停顿,居民不敢出门。
  “蝴蝶炸弹”只有咖啡罐大小,或是挂在晾衣绳和公园大门上,或是一头扎进潮湿的草地中,只有对整个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才能找到并拆除。为了将一枚夹在阁楼、天花板、顶梁之间的“蝴蝶炸弹”拆除,年轻的拆弹专家克里夫・格林冒险跪在木板上,按照自己当童子军时学到的打结本领,用绳子套在炸弹周围,让炸弹翻滚45度,再用绳子将炸弹牵引至安全地点,然后遥控引爆。格林因此获得赞誉,但他承认“紧张得心脏都要停跳”。
  
  对死亡习以为常
  无论冒多大的风险,由于德国空军正在大规模轰炸英国机场和空军基地,英国拆弹专家只能凭借牺牲精神,日以继夜地清除跑道上的未爆炸弹。1940年9月和10月,英国皇家空军上尉沃尔特・查尔顿拆除了投放到英国西部机场的200多枚未爆炸弹,为此获得一枚乔治十字勋章,他的事迹其实在拆弹小组中并不鲜见。
  1940年9月,在德国空军头几次空袭中,仅伦敦就有5730人死亡,20万栋房屋被毁。很多时候,炸弹在被空投到地面后,拆弹专家立即在周围竖起“危险UXB”的标志,据说当时伦敦人对这种标志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公共汽车。
  随着德国炸弹设计越来越复杂,英国拆弹专家的伤亡开始上升。1940年9月2日,一枚炸弹被投至斯旺西炼油厂,恰好在巨大的燃料箱下面。斯图尔特・阿彻奉命赶到现场,趴伏在炸弹下面,不顾空袭造成其他燃料箱燃起大火,将炸弹的定时引信拔出,因为他明白这座炼油厂对英国的前途至关重要。
  他用螺丝拧开炸弹的底座,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炸药倒出来,最终抓住里面的引信,彻底消除了威胁。在回家的路上,当阿彻将引信从包里拿出来,他才意识到,炸弹暗藏着机关――根据设计,如果有人从炸弹中取出引信,炸弹会立即爆炸。刚才之所以没有爆炸,是因为有水渗入炸弹,令引信出现短路。英国政府向阿彻颁发了乔治十字勋章,表彰他的奉献精神。对于这份工作的危险性,阿彻的心态相当平和:“当你坐在炸弹上,如果它爆炸,你就彻底玩完,你就不会身负重伤而痛苦地躺在地上哀嚎了。”
  虽然英国大城市的居民渐渐习惯了爆炸声,习惯了深约6米的弹坑以及千疮百孔的房屋,但很少有人习惯死亡场景:婴儿的尸体被爆炸冲击波掀到路边,太平间成堆的尸体,触目皆是断臂残肢……对于拆弹小组来说,这场面再普通不过了。
  1941年2月,英国工兵哈利・瓦兰斯所在的拆弹小组在拆除斯旺西的炸弹时,突然发生爆炸,6人不幸身亡,更可怜的是,炸飞的人体残骸到处都是,根本分不清是谁的。他说:“战友们的棺椁已被密封,不让打开,有些里面其实只是沙子……”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些人确实吓怕了,要求调到其他部队。按照英军规定,在拆弹小组服役半年即可以离开,然而大多数人选择留下,而回报则是结下的战友情谊,以及挽救他人生命的自豪感。
  
  继续
  当1945年5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英国拆弹部队总共拆除约4万枚高爆炸弹、5700枚“蝴蝶炸弹”以及6900枚防空炮弹、燃烧弹。不过,他们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从1950年到1958年,又有140颗未爆炸的炸弹被拆除,另有150颗被发现,炸弹清理工作至今仍在继续……
  不过令人惋惜,或者说愤愤不平的是,英国政府既没给拆弹小组立碑纪念,也没向他们颁发任何战役勋章,甚至没有宣传他们英勇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也许在二战期间是出于麻痹敌人的需要,之后……已经尘封在历史档案中。
  今天,身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英美拆弹专家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战友的生命,也让英国公众再次想起那些二战中“勇士中的勇士”,希望相比服务于目标不明、前途不明的“反恐战争”的同行,那些二战期间毫无争议的英雄更能被纪念,人们更应该将他们的英勇无畏与自我牺牲传承下去……
  
  (摘编自《联合时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