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5:40 影响了:

  王有国 任景帅 何明渊 赵国琳 孟宪政 沈启云 孟海波 赵桂荣      摘要:面对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沙漠化加剧、草原继续退化等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在哪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以“再造秀美山川”为切入点,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之路。这也是本文对“生态保护是更硬的道理”的思考和对可持续发展的热切祈盼。
  关键词: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再造秀美山川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属高山―荒漠系统,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因素,毁草毁林垦荒,无休止地掠夺资源,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黄河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不断撞击,过度开垦放牧的价值取向,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直到现在仍未能有效遏制。长期以来,人们以扩大耕种面积的方式来解决温饱,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西非有句谚言:在贫瘠的土地上产生贫困的人群,贫困的人群在制造贫瘠的土地。
  
  1生态环境整体继续恶化的严峻现实
  
  1.1甘肃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载体。水土流失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甘肃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8.90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70%,水土流失量黄河流域占89%,长江流域占9%,内陆河流域占2%。而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占到全省水土流失的60%以上。多数地区侵蚀模数在5 000t/km2以上,局部地方超过10 000t/km2,每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达5.47亿t。土地沙化、草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生态问题相当突出,而且恶化趋势加剧,已严重威胁到甘肃人民的生存。每年由于大风、沙尘暴、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盐渍化等造成的损失都在千万元以上。
  1.2甘肃是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境内从西到东的大部分地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中的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沙地,是中国荒漠化、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沙漠化不断蔓延加剧,是甘肃面临的最大生态危机。甘肃荒漠化面积约28.30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6.60%,占中国荒漠化面积的33.80%。沙漠化面积14.37万km2,占中国沙漠化土地的38.70%。河西走廊的酒泉市和武威市的民勤县草原沙漠化最为严重,湿地不断萎缩。民勤县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亿m3减少到现在不足1亿m3。石羊河末端尾闾湖已经干枯成荒漠,石羊河下游的天然植被成片死亡,几十年前的产粮区变成生态灾区,十多年来有3万人被迫远走他乡。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治理荒漠化会议上强调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1.3甘肃是草原退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目前全省90%以上的天然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退化面积7.13km2,占甘肃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2%。重度草原退化面积2.23km2,中度退化面积1.97km2,轻度退化面积2.93km2。草地退化降低了水源涵养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据报导黄河首曲水草丰美的玛曲草原冻土层由1970年的120cm下降到目前的70cm。被喻为“黄河蓄水池”的黄河玛曲段产流量严重下降。1990年以来,玛曲草原湿地面积减少了45%,而裸地、居民用地、沙化土地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黄河玛曲段的产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2亿m3。20世纪80年代,黄河玛曲段的年平均产流量为38.5亿m3,90年代为25.40亿m3,减少了34%,而21世纪初的5年,年平均产流量为13.80亿m3,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4.20%,“黄河蓄水池”的功能在日趋丧失。
  
  2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伟大社会实践
  
  2.1种草种树,改造山河的起步
  1983年7月18日至8月3日,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甘肃,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其后,省委发出“念草木经”号召。从此,一场改造山河、再造秀美山川的序幕拉开了。1984年以解决能源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和补助政策;1985年注重草畜同步发展,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治穷致富的门路;1986年着重抓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进一步完善种草养畜脱贫致富的配套措施;1987年种草转向三荒地,并向集中连片的草带建设方向发展;1988年种草由种养加销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1987年12月1日,省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把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甘肃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
  2.2退耕还林还草的智慧回归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从1999年开始的。这是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继续和智慧思想的回归。当年秋天,时任国家总理的朱�基同志考察陕北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治理时指出:防治水土流失,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急迫任务。治理水土流失,要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当前最重要的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要坚决实行坡耕地退田还林,坚决停止毁林毁草开垦,做到树上山、粮下川。之后,还在甘肃、四川等地反复阐述了这些观点,并在各地组织实施。按照甘肃退耕还林还草规划,近10年内,全省有2 000~3 000万亩的坡耕地要退下来,相当于全省实有耕地面积的27.50%~41.60%。这是在经受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生态严重恶化之后理性的思考,是顺天意合民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举措。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工程的建设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2.3藏粮于草,农牧耦合的希望
  藏粮于草,首先要解决好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种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中;其次要很好地与畜牧业结合,否则将会失去其意义;再次要与实质性的农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明确建立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大目标。从退耕还草角度讲,不仅要把错误开垦的耕地退出来种草,而且要把部分农田拿出来种草,农田改为草地,实行草田轮作。这不但不会降低粮食产量,反而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研究证明,如果拿出20%的农田种草,粮食单产和总产都将显著提高,总产提高40%,单产提高60%,化肥用量至少减少1/3(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1987)。用牧草、饲料发展畜牧业,生产肉、蛋、奶等畜产品,增加动物性食物生产,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使农业产值成倍增加。
  
  3建设新农村的内涵是再造秀美山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展是硬道理”,那么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生态保护是更硬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为毕竟人的生存与发展并不仅仅依赖片面的经济发展。
  3.1“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启示
  学者田松先生在“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一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样的现象,用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能够并且敢于剃光一个个山头,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而落后愚昧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山野之人,害怕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的迷信,却可以保护环境。这绝非完全是巧合。事实上,在看似荒诞不经的山民迷信中,包含了他们自己并不能充分认识和深刻表达的生态智慧。
  3.2全球气温升高的主因在人的反思
  最新资料表明全球气温升高的主因在人,超过90%的可能性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在今后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向人类发出了什么警告?为什么人类文明一路高歌猛进,而最后的结局竟是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谓的“弑母”呢?如果没有地球母亲,人类的幸福何在?人类的文明何在?人类和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3.3 坚定不移地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致使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极大伤害。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前所述,我们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这样情况倘若不能扭转,任其下去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用生态文化的新视野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首先也必须是再造秀美山川,坚定不移地走已被实践证明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之路。“再造秀美山川”,重整山河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炫耀政绩,而是一个伟大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工程。对子孙后代来讲是莫大的福音!这不仅仅需要对问题深刻的认知,更需要一种责任,一种情怀。
  
  参考文献
  [1] 任继周.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系统[R].甘肃沙草产业.2003,4
  [2] 蒋文兰,发挥比较优势,创建草产业基地[R].甘肃沙草产业.2003年4月
  [3] 张生贤,大力发展沙产业,加快小康建设步伐[R].甘肃沙草产业.2003年4月
  [4]蒋劲松,生态问题上的科学与民主[R].科学与民主.2007年4月
  [5] 金涛,太湖忧思录[R].科学与民主.2007年4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