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史记》与《春秋》《汉书》《世说新语》的比较 史记世说新语
 

《史记》与《春秋》《汉书》《世说新语》的比较 史记世说新语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9:38 影响了:

  【摘 要】《史记》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比它早成的《春秋》相比,《史记》的详略得当。与它差不多同时代的《汉书》相比,《史记》的思想高度令人佩服。与晚后的《世说新语》相比较,《史记》的人物刻画成熟。
  【关键词】《史记》;《春秋》;《汉书》;《世说新语》;比较
  《史记》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是说它的史学价值极高,是史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二是说,它的文学性极高,可与屈原大夫的《离骚》相媲美。与比它早成的《春秋》相比,《史记》的详略得当。把《史记》与其同时代的《汉书》相比较,可以看到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史记》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高度。与晚后的《世说新语》相比较,《史记》的人物刻画更成熟,让人佩服。
  一、《史记》与《春秋》的比较
  《史记》成书于西汉,《春秋》成书于春秋,在成书时间的早晚来看,《春秋》是《史记》的前辈,《史记》是《春秋》的后生。都出自于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的文人笔下,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在《史实》的记述上,《春秋》要略逊《史记》一筹。在春秋时期诸侯发生的大事小事上,《春秋》只用短短数句便一笔带过。而在《史记》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每一环都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但是却没有一句话会让读者觉得咯唆,觉得多余。详略得当,我们才看到了历史上的“完璧归赵”等充满智慧并发人深省的故事。如果只是像《春秋》一般寥寥几句简单的话便一笔带过的话,读者又怎能知道呢?所以《春秋》只是提纲,而《史记》的详略得当让人佩服。
  《史记》为什么能做到详略得当呢?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司马迁之前已有无数的史学传记,比如《春秋》等。司马迁能够通览这些传记,取其精华。这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指的是它能看到更多的记述这些史实的资料。司马迁当时的职位可以随意阅览“西汉皇家图书馆”,里面的资料丰富且详实,对于司马迁写作《史记》功不可没。二是《史记》文学性的处理方式。这种文学性处理方式一体现在人物的选择上。在一件历史事件中,哪些人物是该出场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比如在《鸿门宴》中项羽有无数的侍卫,但一个都没写出来,没点明这是谁那是谁。而却写了刘邦的侍卫,不是所有的刘邦的侍卫,而是在刘邦众多的侍卫里只写了他一个,樊哙。这种文学性处理方式二体现在事件的选择上。《酷吏列传》中写有张汤幼年审鼠【1】这一件事。张汤小时候发生过无数的事,可司马迁却选取了这一事件。在一个历史人物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发生,在为人物作传时,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记录下来。这样的传记像流水帐,而且些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文学性的处理方式三体现在语言的选择上。作传时,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正常人自然少不了语言描写,就算是残疾人也有语言,那就是肢体语言。如何在众多的语言中选取最恰当的语言,这也是对做传者的一个考验。司马迁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当看见秦始皇的天家气派时,项羽说:“吾将取而代之。”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 【2】不同的人物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语言。这样的语言体现了人物不同的个性。详略得当地选取语言有助于叙述故事,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文学性的处理方式四体现在史家的补白。在垓下之围,项羽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项羽自吟的诗又有几人能听到呢?又有多大的几率能传诵至司马迁的时代呢。后人多以为这是史学家的补白。史学家根据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情、人物性格推测任务当时会做的事、谁说的话,以此丰满人物形象。
  二、《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汉书》成书于东汉,《史记》成书于西汉,两书成书时间相去不远,可以说成书的大背景的相似度是极高的。并且都出自于专业的史学家之手。把《史记》与其同时代的《汉书》相比较,可以看到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史记》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高度。《史记》的主要创作时间在汉武帝一朝。司马迁不畏权贵,这一思想在他的行动上就是为李陵说情,结果被宫刑,但司马迁从未为此而后悔过。这一思想在他的作品《史记》中也有体现。只要是与作传有关,司马迁从不会因为是权贵而笔下有所畏惧并留情。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是无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在司马迁之前,从来没有人为商人作传,但司马迁写了《货殖列传》。在他的眼里商人并不是可要可不要的,而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在司马迁的写作的潜意识里,并未刻意去划分谁是高谁是低,权位高的人并不是高的,社会底层的也并不是低的。
  这种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思想在过去是少见的,在与其同时代的传记中是没有的,在后来的传记中更是少见。一是随着王权的不断加强,对文化的控制也越来越强,这样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传记自然少了。二是与史学家的个人品格是分不开的。史实传记,本就要立足史实,不能有半点掺假,只有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人才能坚持这个立传的初衷,还立传一个本来的面目。
  三、《史记》与《世说新语》的比较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北朝,记载的是当时的士大夫的逸事,《史记》成书于西汉,记载的是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看起来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可在人物描写上,他们还是能比个高低的。《史记》的人物描写更成熟。
  《史记》和《世说新语》在描写人物上都有一个特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在《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覆巢之下》中,“孔融被收,中外惶恐。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在这里“了无遽容”“徐进”都将孩子的镇定从容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中外惶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神态描写不可谓不成功。在《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中“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在这里“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这些动作、神态无一不表现了樊哙的英勇、壮猛,连力能扛鼎的项羽也有所忌惮。
  但它们在描写人物上又有所不同。《世说新语》的人物描写相对单薄,刻画了人物在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而《史记》的人物描写则更成熟,描写了人物的多方面的特点。在《史记》里,项羽是勇猛的,力能扛鼎,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项羽又是软弱的,垓下之围,不禁眼泪沾衫,部下亦不忍视。这样的人物描写是更贴近人物本来面貌的。人本身具有复杂性,具有多面。《史记》的人物描写在这一点来说是比《世说新语》更成熟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2】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3】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第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4】刘义庆.《世说新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