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爱情与物质生活]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
 

[爱情与物质生活]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

发布时间:2019-04-08 03:58:01 影响了:

  爱情生活受  物质条件制约  爱情,或称性爱,是有人类以来就有的。爱情是男女双方思想感情上的相互倾慕和结合,它是精神上的东西。但爱情又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发展成为婚姻,组成家庭,和家庭生活琐事紧紧溶合在一起。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对爱情生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社会的爱情生活时说:“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但是,我们现在还处在这样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仍然不高,“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尚未消除,旧的传统观念还在发生影响,物质生活条件不能由“爱情”这种精神生活现象所代替和转移。今天,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条件还有着很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一般人们的爱情生活。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当前,我国农村中还存在着买卖婚姻,城市中也有变相买卖婚姻存在。其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加上男女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水平上的差距很大,一些人(特别是妇女)把爱情和婚姻作为改善和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一种机会和手段。因此,要铲除买卖婚姻,除了应从政治、思想方面进行很多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生产力,要改善和提高妇女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才能比较彻底消除封建遗毒在恋爱婚姻中的影响。
  单纯因经济考虑而排斥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买卖婚姻更应当受到谴责。但是,能不能因为强调爱情,就可以闭眼不考虑物质条件和经济原因呢?如果我们不仅从爱情的道德原则出发,而且还着眼于现实经济生活,那就不能不看到,爱情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彼此的志向、情趣、性格一致固然很重要,但它归根到底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改变物质条件,却不可能改变这种制约关系。当代西方社会里曾有一些年轻人,想要挣脱金钱物质的枷锁,或者出于颓废没落的情绪,结伙跑进森林,搞他们的“爱情至上”,其实不过是重过一下人类社会蒙昧时代的杂婚生活。这些年轻人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肚子饿得咕咕叫,恐难长久保持打情骂俏的兴趣。到头来,他们还是逃出森林,乖乖地回到现实社会,回到物质世界中来。我们只能脚踏现实世界,面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物质生活条件,采取正确的态度。既不能以爱情完全排除“物质”,也不能用“物质”彻底取代爱情,而应当在爱情生活中正确地奠定物质基础,这包括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包括真正投入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之中。
  不应责备正当的物质要求
  人们都赞美爱情的纯洁、专一和高尚,厌恶和谴责那种被物欲所玷污或取代的没有爱的结合。但是,爱情并不是一种排斥一切物质内容的纯粹精神现象。一些人在向青年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不恰当地指责那些本来是正当的物质要求,甚至主张爱情应当是物质上奉行禁欲主义。这显然不符合爱情这种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也不能够为广大的青年所接受。
  看一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的。马克思就认为自己有义务以“健全的理性”置身于女儿劳拉·马克思与保尔·拉法格之间。他不仅对拉法格向劳拉的“求爱”方式提出批评,而且还要求这对恋人最后肯定关系以前完全弄清楚拉法格的经济状况,要求了解拉法格同劳拉开始生活以后能够从旁得到什么帮助,要求拉法格“在考虑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显然,马克思认为在爱情生活中追求正当的物质
  条件,乃是一种“健全的理性”的表现,而自己从这个方面对女儿爱情生活进行“直接干预”也是一种必须负起的责任。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爱情生活必须服从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一般法则,那就是人们必须吃、用、住、穿,然后才能谈到其他。这里的其他,无例外地包括着爱情。
  因此,我们认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家庭生活搞得好一些,美一些,实在无可非议。例如,人们常常用“三十六条腿”来指责一部分青年人。这究竟起到了什么好的效果呢?不仅没有,反而引起了一部分青年的反感。其原因是这种指责违背了社会生活以基本物质条件为基础这个事实,也违背了社会生活发展的客观现实。其实,掰着手指算,“三十六条腿”也不过是些桌椅板凳、立柜、床头柜之类,最多,再加上沙发,或者落地台灯,不过这一加就要超过“三十六”了。所谓“三十六”,其实是生活必需品,与现代化目标将要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相比较,仅带有“起码”的性质。我们不能拿解放前或建国初期的标准,要求今天的青年完全过他们父兄当年一样的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会逐渐提高,衡量标准也会变化。恩格斯曾经预期“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生活必需品的具备,可以视为消除姑娘们担心的“经济后果”,是建立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依托,只要双方经济能力所及,实在没有必要加以指责。
  当然,也确有货真价实的“高价姑娘”,同时还有朝三暮四的“高价小伙”。他们不懂得感情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而把物质条件当成唯一追求的东西。他们把“爱情”变成了“爱钱”“爱物”,把自己当成商品待价而沽。他们脱离自己和周围的生活条件,提出一些过分的、非双方经济能力所能负担的物质要求,甚至提出没有多少钱不嫁,缺一种家具不登记等等。社会上流传着的那些按一至十数序编排的顺口溜,就是丑恶的例证。既有女方漫天要价的情况,也有父母把女儿当商品出卖的现象,更有那些负心郎或水性女,一阔脸就变,弃情人为废履的例子。这些人的心里,没有半点真正的爱情,剩下的只是腐朽不堪的“拜物主义”。有些青年人为了刻意追求这种物质条件,讲排场,铺张浪费,以致欠债累累。等待他们的未来的小家庭,除了吵闹、烦闷以外,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这样的婚姻和我们前面谈到的爱情生活中的合理的物质要求毫无共同之处。
  用爱情的力量处理好物质生活
  恋爱的目的是结婚和组织家庭。俗话说,开门七件事。结婚登记,户口合并,度完蜜月,这个“门”就算打开了。于是,热恋中的许多幻想和憧憬,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家庭生活,它与物质生活的联系更密切,更实际。这时的爱情之花还会久开不衰吗?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话是刻薄了些,可确实有些青年人在成家以后,感情不如从前了。特别是目前,青年人工资收入一般都不高,物质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再有一个小宝宝,就难免“赤字”不断。于是,夫妻间渐露微词,脉脉温情同家庭龃龉此消彼长,长期共存。面对着这种矛盾和冲突,该怎么办?
  目前国家还有困难,不可能把每个初创的家庭照顾得很周到。更多的还得靠青年夫妇自己相互体谅,和衷共济。只能从各自的经济能力和物质生活的现实基础出发,规划和追求家庭的物质目标。基础好的,允许有进一步改善;基础差的,只能逐步好起来。决定地需要的还是勤俭持家,量入为出,艰苦奋斗,而不是徒然地长相叹,不着边际地追求和幻想,甚至行为不轨地捞取。从来没有现成的永久的安乐窝,物质条件只能是艰苦和逐渐的积聚。幸福的家庭生活要靠夫妻合作亲手创造。经济困难可能会影响爱情,爱情的力量也能帮助人渡过物质生活的难关。困难是一种磁石,可以把爱情敲打得更加深沉,更加坚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