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偏差行为 高中行为偏差学生个案研究
 

偏差行为 高中行为偏差学生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0:35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77-02  一、个案描述  陈星,1.75米,19岁,2011年9月由理科转入文科,进入本班学习。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就趴着睡觉,晚自修,“不是在写文章,就是在创作歌曲,或者是在深深地思考”。他独来独往,在班上没有朋友。因为他经常发表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调,其他同学认为他是个怪人,对他避而远之。对人对物看法偏激,自负的外表下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
  二、情况分析
  高中生活紧张而繁忙,绝大部分同学为了高考,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的头脑怎么会装满这些奇怪的、不入流的想法呢?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交流,我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原来,他并不想上高中,初中毕业时想报考音乐专业。他父亲认为男孩学音乐没有前途,逼着他上高中。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在被迫学习,很委屈。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怎么做也做不好。加上高中课程本来就难,他偶尔的努力收效甚微,文化课成绩依然游离在班级后游,这无形中又加强了他的挫败感。
  三、对策措施
  陈星太有个性和想法了,对他讲大道理根本没有效果。怎样才能让他更好地融入高中生活,更健康地成长呢?笔者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1.关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特别是在“差生”敏感的心灵中。他们怕老师在他们身上贴上“差生”的标签,怕老师认为他们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自暴自弃也间接起源于老师的偏见和不作为。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陈星虽然学业成绩不理想,但是他很聪明,很有特点。在交往中,笔者关心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挖掘他的许多优秀的品质,并鼓励他好好开发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鼓励。高中生心理脆弱而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教师应以表扬和鼓励唤醒学生的信心和斗志,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对于陈星,我以音乐为切入点,鼓励他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他果然不负众望,获得“校园最佳歌手”的称号。我抓住机会在班上公开祝贺表扬他,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同时趁热打铁找他谈话,希望他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自己的音乐梦。
  3.疏导。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不会读书,不愿意读书。陈星也是。他会因为月考成绩不佳而觉得内疚,觉得不孝。“今天因为昨天的碌碌无为而悔恨,明天又为今天的悔恨而悔恨。”说明在他的心中还是有着积极进取的愿望的。他的不专心学习,一方面,是因为他认定自己是差生。“差生是没有权利认真的,你要认真点,别人说你假正经,你要运气好,考好点,别人说你作弊,不要脸。”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即将到了,“即使再认真,也会觉得自己是在挣扎,就像苍蝇扑到蜘蛛网那样,拼命扑打着要逃出来,但是没用。”在完全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我建议他攻读艺术院校,并希望他全力以赴,掌控自己的命运。
  4.倾听。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夸奖会改变学生一生,一句辱骂会毁了学生一生。所以在师生交往中,要留给学生一只倾听的耳朵,尽量成为学生的倾诉和交心的对象。特别对于像陈星这样聪明而有个性的孩子,没有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之前,一味地灌输大道理是根本没有效果的。他们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特别想法,并且设立了一道道防卫的心墙。就像他曾说的“你别来找我谈话,我知道你会说什么。让我试试:别灰心,不要放弃?”教师想要让学生接受你的想法,只有将心比心,忘了自己的教育者身份耐心倾听,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四、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我惊喜地发现陈星渐渐变了。在心理上他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他由我行我素变为关心集体了。在努力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并在不断的进步中树立了信心,在扬长避短中学会了自尊。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太偏激了,能以理性的观点看待问题,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同学们以新的眼光看他,愿意与他交往,终于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了。
  五、启示
  “真正的教育,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承认,才能养成爱的能力和品质。因为要想爱人,首先得被人爱过。所以教师的教育应从爱的要求出发,“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宽广的胸怀去关注、悦纳每一位具有不同个性,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摒弃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