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谁来掌控欧元区】欧元区
 

【谁来掌控欧元区】欧元区

发布时间:2019-06-13 04:03:03 影响了: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6月底结束的欧盟峰会,最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三项成果:一是,欧洲稳定机制(ESM)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二是,稳定机制可通过购买“重债且评级较低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的国债,硬性提升其问题债券的价值;三是,欧盟峰会决定推出1200亿欧元(约合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如此看来,欧元区的领袖们终于发现,当下已经是欧元存亡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必须采取一致行动的关键时刻。
  笔者由此想到的问题是,谁能掌控欧元区的未来?
  首先,不会是处于欧元区核心地位的“两极”,德国不能,法国更不能。欧盟峰会的决议,其实质是为欧元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对此,最大的输家也许就是德国,其后是法国—如果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最强有力的保护,那么,势将从根本上动摇资本市场的价值;大家都加入“老赖”的队伍,显然,这与当年建立欧元区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协议货币,欧元本身是不具备“主权信用”的。并且在近期,由于欧债危机,已经把这一历史的缺陷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想当初,当欧元区的各个参与国,同意采用单一货币的时候,大家只不过是按照各国的国内约定,并且按照各自所认同的“汇率”,就地将希腊的德拉克马、西班牙的比塞塔、意大利的里拉、甚至各种不同的马克与法郎,包括所有的贸易合约,草草地转换为了以欧元为计价单位的商务与资产的各种合约。要知道,这一过程,其实是完全不可逆的。正因为如此,所谓“退出欧元区”,这几乎就是“弃债”的另外一种说法,而这也是欧元此前遭遇市场抛售的主要理由。
  人们不知道,到底哪些欧元,能买德国的债券?哪些欧元,只能买希腊的债券?这就是欧元交易区的“事实上的解体”—购买力的解体。
  至少,在真正的金融家手中的那些欧元,与普遍劳动者、普通消费者手中的那些欧元,市场最初与最后的选择,我相信一定是一致的。
  其三,欧元流动性的扩张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我认为没有。就算当下的欧债危机得以“化解”,也等同于德国商业银行的储户们,被迫为“生活在别处”的人们还债。
  其四,化解欧债危机,必须假以时日;世上的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坏事可以变好事;但是坏事就是坏事。当我们衡量一种货币的价值时,主要就是衡量它背后的投资效益在哪里?比如欧元,其未来的持有收益以及区域消费的成本是什么?有多大?以人民币而论,目前,在国内若干城市不能购房,若干城市不能购车,这同样是货币“购买力的解体”,也对人民币的未来构成潜在的威胁。
  欧元的困境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的价值,无非也就是“选择权利”的价值,环环紧扣: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一步错,步步错,不是好到底,就是错到底。悲剧在于,旧的选择,多少决定着新的选择,就算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别人的选择,但也不一定能做出对你最有利的选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