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论新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新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6-15 04:08:12 影响了: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问题。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农村中土地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等十分严重。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良
  性运行。
  一、农村坏境污染类型
  工业开发造成的污染。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经济指标,以不惜牺牲农村土地为代价,肆意开采矿产。致使大量土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这不仅使农村土地养分大量流失,而且使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
  旅游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依托当地自然生态、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农村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带来大量流动游客,使人口更为集中,但“农家乐”的新型旅游形式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令人担忧,餐饮消费使清洗宰杀家畜的废水、废弃物大量增多,肆意破坏植被、任意盖房搭棚、胡乱堆放垃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暴露出乡村旅游环境管理处于散乱、不规范的状态。
  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现在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很多城市的周围的农村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村对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
  种植养殖业造成的污染。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种植业污染源造成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和直观的影响是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农村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传统的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分离,规模相对也较小,畜禽粪便就大部分形成了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这种产业的污染总量便大幅增加,而且呈相对集中趋势。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水产养殖,则因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地投放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等,造成河道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就不再过多使用畜禽粪便作农田肥料,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个体环保意识觉醒与群体意识薄弱之间的矛盾,个人投人与国家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张依法保护环境与法律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制约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不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没有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有关专职人员和设备经费等都十分短缺,对农村环境还没有形成常规监测。
  三、农村环保问题解决的对策
  加强农村自身的环境规划。农村自身还应进行因地制宜的进行环境规划以实现生态效率最大化。农村土地整理就是其中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使生态布局合理化"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可以围绕以下领域展开。村庄兼并走适当集中的道路。土地置换。按照生态适宜度的要求安排农村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应退出占据的良田使用劣质耕地道路电信以及供电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尽可能集中使用"以节约能源。生态活动合理布局使垃圾实现集中处理或者实现再循环。
  加强对农村的环保投入。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的环保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是主要被关注对象。国家绝大部分环保资源都投入城市。农村环保投入则严重不足,而且渠道也不畅通。这造成了我国农村环保设施的缺失以及人力的匮乏。表现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缺失与空白状态。我国大多数农村缺乏环境监测。农民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无法得到预防预警。我国大多数农村缺乏环境保护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机构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只有少数乡镇设有环保组织。
  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还必须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好坏与否,与环境管理手段的运用是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在城乡环境管理中,我国比较注重强制手段。强制手段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对于我国情况复杂的农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广泛运用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对新农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在利用强制手段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手段利用利益机制调动相关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强制性管理对污染排放集中的点源污染来讲效果尚可。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污染呈面源分布,而且环境信息也不对称。仅靠强制手段管理很难奏效今后我们应科学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加强经济手段的力度。充分利用费税、补贴、押金等经济杠杆。通过利益激励与调节调动经济社会主体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发挥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发挥农村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环保事业的开展。也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这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群策群力。因此农村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在环境自治中!应广泛调动公众参与!并形成制度化长效化。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我们还必须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在于人。人的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农民环境意识普遍低下!已经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瓶颈”我国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小农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极为不利。小农文化重视私有,缺乏共享意识。小农文化重视现实,缺乏未来意识。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着眼于共享与未来的事业。小农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格格不入。不改变落后的小农文化,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就没有出路。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尤其是提高"新一代农民的环境意识。主要的途径是环境教育。我国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环境教育。中小学环境教育虽被纳入基础教育但仍缺乏制度化约束。今后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力度,同时环境知识与理念也应被纳入农村各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