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国政情 [“情”在中国]
 

中国政情 [“情”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9-06-26 04:10:45 影响了:

  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近年出土的、成书于公元前200余年前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更是明确记载:“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为什么说“道始于情”呢?这里说的“道”是指可以言说的那个“道”,而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那个高于一切,不可言说的“非常道”。“道始于情”的“道”是指可以言说的人道,即社会之道、做人之道。“道始于情”就是说“人道”是从“情”开始的,社会和人的发端首先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情”;而“情生于性”,“情”是由人的本性中发生出来;人的本性又是由天命所赋予。“天命”按儒家的说法,有种种含义,但大体可以解释为一种超越于万物之上,可以支配万物的力量和必然性。“命自天降”,是说“情”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天”作为一种非人的力量所表现出来的必然性和目的性。
  ◎“情”为基础
  为什么说社会之道、做人之道是从“情”开始的呢?在儒家看来,这种天生的“情”首先表现为父母儿女之间天生的亲情。有了这种爱自己亲人的感情,才会“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建构成社会,因此是社会人生的出发点。《郭店竹简·唐虞之道》谓:“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对父母之爱的扩大,就是爱天下的老百姓。因此,《礼记·中庸》说“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也说:“亲亲,仁也。”先秦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是建立在以家族“亲情”扩而大之的孔子“仁学”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亲情是维系家族的基础,也就是维系整个社会的基础。
  既然是“情生于性”,“情”和“性”又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性”是静止而深藏于内的,如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之类。这些人的天性深藏于内,由于“物”(外在的东西)的刺激,发挥出来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也就是说存在于心的“喜悦怒哀悲之气,性也”“凡动性者,物也”“性见于外,情也”,所以说“性静情动”。“性静情动”之论,最形象的表述或为《礼记·正义》引贺的话,他说:“性之与情,犹波之与水,静时是水,动则是波;静时是性,动时是情。”《礼记·乐记》也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性之欲”就是“情”。
  ◎儒家对“情”的理解
  那么,“情”和“欲”又是什么关系呢?儒家的荀子强调“性恶”,他常将“情”和“欲”分开来谈,认为无限制的“欲”是“恶”的根源,但他仍然承认“欲”是自然合理存在的。他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关键在于“节用御欲”“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但也有一些儒家并未把“情”“欲”截然分为两个概念。如《礼记·礼运》曾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之说,此处之“欲”是作为“人情”之一种而提出来的,或即指该篇下面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肯定“饮食男女”是人性自然的要求,所以告子说:“食色,性也。”儒家不反对“情”和“欲”,但提倡对“情欲”加以节制。《吕氏春秋》指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对于“情欲”的是否节制和是否节制得当被视为“死生存亡之本”,足见其对于节制“情欲”的重视。关于“情欲”讲得最好的是朱熹,他说:“性所以立乎水之静,情所以行乎水之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他认为如果把“情”比作水,“欲”便是水的泛滥,他也认为“性静情动”,而“欲”是对“情”不加节制地过度泛滥。
  ◎道家对“情”的理解
  可见儒家对待“情”和“欲”的基本态度是节制。道家与此不同,庄子虽认为应该“以情欲寡浅为风”,但他的根本原则是,顺应自然,而不是人为的“节制”。他认为“神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致命尽情”,只要率性之真,何必节制?所以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而“情”最根本的性质就是自然、率真,所谓“情莫若率”。什么是率真?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也就是自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总之,能够“达于情而遂于命”的人,就是圣人,而最“可羞之事”乃是“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也就是因为利益而以假乱真,强制自然之情性服从于某种利害的打算。归根结底,庄子的思想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论述一样,强调自然之“情”乃是“道”的根本,因此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编辑/王洪丽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