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激发中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激发中学生阅读兴趣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0:49 影响了:

  摘要: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情感,对学习话题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才能将学生引入高效率学习的境地,更好的挖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更好的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情意浓浓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改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为教书而教书和为完成任务而读书的学习被动状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20-01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如何使语文教学情感化?怎样激发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遨游知识江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究竟又该如何把住手中的船桨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切中学生的疑惑之点,设置悬念,从而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还在于激起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为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创造机会,可保证学生相对长久的浓厚学习兴趣。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孔子《论语》云:学而不思则惘,可见,学离不开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异和疑问开始,表明思的开端就是为自己提出问题,所以,学习离不开提问,课堂教学更离不开提问。怎样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但这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前三句并列着九个偏正关系短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就好像早就摆好了等着我们去画。通过画面向我们展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以此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总是用一颗心去体会和认识的,当把内容化为行动、为表现时,也就是他们内心的自我暴露,教师在教学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况,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作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程理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文本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理念。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