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对室内环境设计的探讨_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对室内环境设计的探讨_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4:18 影响了:

   摘要:所谓室内环境设计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建筑、装饰所构成的整体因素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装饰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新设计经创意、选择和精炼化后要求各主管部门(经营部、预算部、材料部、施工部等)积极参与,以实现设计后的市场实际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化。它的目地是合理利用和组织空间, 对人类生产、生活、居住、心理、视觉和听觉各方面是一种理性的创造. 创造出一种人为的气氛, 使其具有个性的韵味, 以运用材料、光、色彩和各种装饰物品的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 实现功能、气氛、格调和美感的高度统一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平衡, 情绪得到调节放松, 心智得以发展, 灵性得以发挥, 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物质上的占有。
  一、室内设计环境的基本要求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 问题千头万绪, 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 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针对不同的人, 不同的使用对象, 相应地应该考虑不同的要求。
  2、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 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 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体的考虑。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1)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 (2)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 这一系列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链中一环”, 它们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 具有创新精神新风格的兴起, 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 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 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 即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 重视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 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总之, 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综合。
  4、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引起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 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 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由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 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 设计者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
  二、室内环境设计的策略
  1、室内环境设计中功能需求的多样性
  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工作生活环境, 适应人们方便、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设计者不但要考虑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 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 不但要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 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等问题, 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还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并处理好各种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等,使室内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化, 面积分配科学化,生活居住舒适化。
  2、室内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 增进人生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从室内环境设计本身转移到其使用者——人的身上。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于使用功能的设计,它正迅速地向审美功能、文化功能靠拢。在当今信息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和疏远, 所以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 更渴望摒除工业社会的冷漠、呆板。设计于是承载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予以慰藉的重任,这体现在设计应以人为尺度, 达到协调人与室内环境关系的和谐, 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安全、舒适、个性化的需求。
  3、树立自然、简洁的室内环境设计观
  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 自然、简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设计认识的深化, 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同时, 绿色生态设计所倡导的适度消费理念及节约型生活方式也为简洁设计奠定了基础。简洁设计要求设计者在考虑功能合理的前提下, 追求设计思想的精炼及构图的完美, 形成自然、简洁的设计风格, 减少多余的装饰。因此, 如何以最少的装饰材料达到最完美的装饰效果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自然风格和简洁设计在未来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4、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物理生态环境
  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物理生态环境, 就是在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中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三种设计理念的精髓经过选择性的优化,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 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适性整合, 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室内空间环境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最朴素的平衡 。室内物理生态环境要达到健康、舒适的标准, 就要创造良好的微气候条件。一个良好的微气候环境可以达到调节温度、实现人体热平衡的作用, 根据空气热力学原理, 利用室内外气压的不同和温度的轻微差异让自然风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流, 排除室内污浊空气, 使室外新鲜空气不断流入, 促进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创造出一个清新、舒适、健康的室内“气场”环境。
  室内空间的光环境也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方面。设计光照充足、光影变化丰富的室内环境,既拓宽了视觉空间也构成了室内环境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渗透交融; 在用色方面以大自然的色彩为室内装饰环境的基调, 配以生态植物、人造小景等自然景观元素, 可让人通过视、听、触、嗅觉产生心灵联想与审美情感, 恍若置身与大自然之中。
  气、光、色、物与室外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自然化处理, 是形成良好室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意境氛围的基础条件, 也是满足当代人类天人合一审美理想要求的重要设计手段。
  5、 家具陈设及绿化布置
  室内环境设计的空间确定以后,在其整个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中,家具与陈设时室内环境功能的主要构成因素和体现者,同时,家具与陈设的布置排列,对整体空间的分隔,对人的活动及生理,心理上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家具可分为两大功能,一类是实用功能。有为人类日常活动的过程服务,对空间的分隔与充实和按功能组织划分,组织区域等作用。一类是精神功能。有审美情趣的物化,时尚与传统信息传递,气氛,意境,和景观的构成要素等作用。
  除了家具以外,室内陈设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室内织物,家用电器,灯具,绿化盆景等的配置和选用。室内设计的气氛和情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陈设的设计,从中可以看到主任的修养和情操。室内设计有很大部分于室内装修有直接关系。如挂毯,壁画,地毯,书画等。而室内织物如沙发套,床罩,窗帘,台布等。其主要作用是与家具和”三面”的色彩协调,并发挥其材质,肌理美,色彩美的作用。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室内的气氛而显示其表现力。例如窗帘,百叶窗,帷幔等有遮蔽,调温,隔音,调光等功能,同时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时为了创造自然情趣氛围,常常根据空间大小和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自然景物,山石,水体,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而盆景,盆栽,插花等。常为办公室,起居室和书房增添生命的活力。室内配置绿化作为装饰性陈设,比其他任何陈设更具生机和魅力。现代的室内设计常常喜爱用绿化内部空间环境,特别是用绿化装饰室内的剩余空间,通常在沙发的端头,转角,书桌,书架侧面,以及植物,花卉,盆栽陈设,以连接成充填边角,构成富有生机和谐的气氛。但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是与人们的爱好密切相关的,可以布置得高雅,富有书香气,也可以设计得自然,富于粗狂的野趣。室内绿化不在于多而贵在精。同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巧妙地与阳光,照明结合,有机地利用墙面,转角,茶几,窗台等空间区域,做到与整个室内设计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总之, 顺应人们新时期的需求, 以自然人文和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必将成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主流。把“绿色”、“生态”、这些新生存理念经过选择性优化, 作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理念, 在生态化上进一步发展的室内空间环境, 也必将成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旋律。
  参考文献:
  [1] 蔡克中,宋军. 室内设计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J]. 包装工程, 2004,(01) .
  [2] 郝熙凯. 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 才智, 2010,(10) .
  [3] 杜轶姝,许冬. 构建和谐室内环境的生态设计[J]. 成功(教育), 2008,(09) .
  [4] 刘洋. 浅谈室内设计的实践教育[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2) .
  [5] 竺健行,任务. 创新的形态设计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大家, 2010,(02)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