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峡江天气_峡江皮影
 

峡江天气_峡江皮影

发布时间:2019-07-16 03:57:26 影响了:

  三峡大坝拔地而起,高峡出平湖。据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前,许多名胜古迹不得不另选他址“安居”,在将被淹没的古民居中,秭归古镇青滩的明清古民居是最有代表性的。青滩是长江上有名的险滩,古镇因滩而兴,老百姓靠滩吃饭,船老大靠滩发财,发了财的船老大便大兴土木,修建了这些豪华的民宅,建筑工艺相当精湛,极具峡江地域特色。为了保护好这一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三十多座古民居便迁于著名长江地质景观链子崖下的凤凰山中,一幅古代山水楼台美轮美奂呈现眼前。与之共同迁徙过来的还有那百年来沿袭传承的“活化石”——峡江皮影,当洪亮的地方唱腔响彻凤凰山,那原汁原味的田野至美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秭归,走进凤凰山,我们踏着青石板小路,穿过簇簇绿荫,来到青砖黑瓦的?“王氏宗祠”前,去体验那份最为质朴的民风民俗。
  “各位看官,若问这位是何人?抗日英雄,马上的是,大将军薛平贵!”嘹亮的念白带着山野的气息和韵味,揭开了一场百万雄兵的“战事”。“铛、铛、起锵起、铛、铛、铛、铛、铛。”喧天的钹锣声冲进耳鼓,紧张而激烈的厮杀就此开始。武艺高强的两员大将枪来剑往、闪转腾挪,打斗得难解难分,台下观众目不转睛、凝神屏气。“嗨!嗨!”随着几声高亢有力的呐喊,观众禁不住好奇,向白色幕布后观瞧,两个将军手持兵器,在木杆的指挥下左右翻飞,在一位老艺人的手指间灵活地挥舞着6根木杆,口中不停地模仿着打斗的喊声。一出《薛平贵征西》在锣、钹、鼓、板子、梆子的烘托下,演绎得扣人心弦、热闹非常。
  在屈原故里秭归县凤凰山上,3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常年坚守在古民居王氏祠堂内,守候着一份弥漫着古色古香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峡江皮影戏。走进皮影馆,左侧墙壁上皇帝太监、文臣武将、神仙妖怪,一应俱全;舞台上山石草木、楼台亭宇、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应有尽有;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一个个声情并茂的动人故事,伴随着或激昂或缠绵的唱和,跃上心头。
  门廊右侧,3位老师傅的一个个荣誉证书,一张张与友人、领导的合影悬挂在墙壁上,作为幕后演员他们是各有专长,配合得更是默契有加。73岁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从岳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演出皮影戏,可谓是这个小小皮影戏班里的翘楚,手指纤长的天资和从小山野间民风民俗的熏陶,让他的唱腔、表演原汁原味、炉火纯青,真是“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而另外两位传承人鲁成国和郑之林都是60多岁的退休教师,说起学习和表演皮影戏,他们表示,纯粹是喜欢。鲁成国从小喜欢皮影,他常常跟着磁带学习唱腔,加之语文教师的身份,让他在创作上也显示出了独有的天赋。郑师傅更是心灵手巧,小小的皮影在他的小锤敲击下,很快就出现端倪,各种乐器的制作也是他强项,打击乐配乐是他的最爱。2010年,作为皮影戏“老将”的邓从岳如虎添翼,与鲁成国、郑之林组成了固定的班子。配合着剧情的或缓或急、或喜或悲,鲁成国和郑之林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唱腔时而悠扬、时而高亢,器乐伴奏时而紧张震撼、时而明快舒缓。
  赶上旅游旺季最忙的时候,3位老师傅在古民居中,一天能唱上27场,一班人走了,又来了一班人。尽管邓从岳最爱唱热闹的剧目,喜欢演出杨家将和薛家将这些爱国的忠臣,可考虑到游客的需求,每场戏只有3至5分钟,很难有机会唱一出完整的台戏,也很难找到时间上长短适中的剧目。没有合适的,他们就自己排。2012年春,他们几个老伙计在一起合计,参照历史故事,制作皮影、设计唱词、编排表演,创作了两出新剧——《华容挡曹》和《过五关斩六将》。
  想起创作时的艰辛,3位老人十分感慨。皮影馆艺人郑之林表示,“要出一个好本子,第一个就是要求对剧情熟悉;第二个就是我们人手刚刚合适,能够演;第三个就是这个剧情比较好,能够受观众的欢迎。”“过去都是4人班子,现在受到人数限制,创作时往往要考虑可操作性。而且唱词究竟是用皮影戏它本身的特色方言,还是用普通话,这个都是我们困扰的问题。”鲁成国说。而邓师傅更是全面把控,根据传统对唱腔、用词严格把关。新剧目里,雕工精细的皮影道具、精彩别致的表演形式、独有的“九板十三腔”,让《华容挡曹》和《过五关斩六将》别具风味。
  看到记者对做工精湛的皮影十分好奇,邓师傅拿出了一箱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驴皮影。一看才明白,行里人所谓“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邓师傅说,皮影戏里人物的衣衫和头都是分开来储藏和放置的,便于携带和相互搭配。在演出前,艺人会根据需要拼好人物。现在他手上的人头有100多个,衣衫只有50多个,这些东西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文革期间,皮影曾被红卫兵视为“四旧”,要坚决消除。可深爱皮影戏的邓师傅不忍心舍弃这些老辈人的心血作品,他冒险悄悄地把师傅传给他的皮影藏了起来。而今天他们在皮影馆里表演的皮影戏,也正是他当年藏起来的皮影,这也给他们今后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除传下来的皮影,老师傅们也在制作新皮影,新皮影都是彩色的,舞起来更是活灵活现。
  现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丰富了,可峡江皮影戏的传承却岌岌可危。回想当年那个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邓从岳说,“过去,每年从正月初一一直忙到二月初,我和老师傅们背着道具箱走村串乡,颇受欢迎。平时赶上哪家老人、孩子生日,还常邀请我们去做祝寿表演。有时候一唱就是一天一夜,那叫痛快。”那时皮影戏的演出阵容强大,有时会有10多个人一起配合,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热闹纷呈、精彩大气,是邓师傅最怀念的。“现在这种场面很难看到了。”邓从岳感慨着。看着一个个身怀技艺的老师傅相继离世,邓老先生感到了传承的紧迫,他希望自己这二三十部的 “腹中书”后继有人,收徒传艺成为了他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鲁成国师傅告诉记者,如果靠唱皮影戏生活,几百元仅能达到温饱,这也是很多人不愿学的原因。过去,皮影戏之所以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在农村有生存环境,而现在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而表演时,喜欢的人多,可却没人愿意学。尽管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热爱皮影戏的年轻人加入到这种传统艺术的表演中来,但因为皮影戏艺人收入有限,目前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三位老艺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面临皮影戏行将消逝的局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能有人很好地把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