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带癌活着的明星【主持人明星化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带癌活着的明星【主持人明星化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4:01 影响了:

  在中国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当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表现出色,是大众的偶像,是收视率的保证,往往有着超越一般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老百姓管他们叫――明星主持人,他们大都是近些年来在推行主持人明星化的电视节目策略之后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中心制又称明星中心制,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产生,随后变成欧美节目中的潮流。在中国,明星制率先被凤凰卫视成功借鉴,并随着凤凰卫视的节目冲击着中国的传媒业。如果说八九十年代明星主持人的出现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电视改革的深入和电视观念的变革,主持人明星化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在电视媒体中逐渐推广。可以说,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明星主持人是电视台的王牌,主持人的“明星价值”也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和媒介经营理念。然而,在一片喧嚣和叫好声之后,主持人明星化渐渐开始变味了,主持人像电影明星一样拍电影、出唱片,频繁出现于各种时尚派对。另外一种声音也在民间兴起。在网络和各个论坛上,批评“明星主持人”的言论反响越来越大。
  就这样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笔者于2008年2月-3月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观众对于主持人明星化的态度,调查对象集中在年龄为18-55之间的普通电视观众,此次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68%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主持人明星化十分有必要,但是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在主持人明星化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危机。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认为要推行主持人明星化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主持人不等同于艺人。要处理好主持人和艺人之间的身份差别
  
  主持人、艺人,这两个职业在大陆地区以往的观念中,一贯被区别开来对待,近年来随着港台、日韩影视文化的影响,大陆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出现了艺人化的倾向。在节目中,为了追求个性特色,有些主持人借鉴港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常常有“离经叛道”的举动,甚至在一些娱乐节目中世俗语言大行其道,不乏有人模仿小S、吴宗宪的“口出狂言”和“怪招跌出”,有观众拍手称快的,也有观众大呼“庸俗”的。在节目之外,他们借助于自身的影响力,广泛涉足于影视、唱片、广告等各个领域,许多观众不禁产生了这样的困惑:主持人不就是艺人么?更有许多在校的高中学生,把当主持人变成了他们心中追求的“明星梦”,渴望自己能够通过当主持人“一炮走红”。
  我们来看看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
  
  从上面三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68%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推出明星主持人,但是却有87%的人认为现在的明星主持人太多了,尽管观众对于大部分主持人表示认同,但仍有35%的人认为主持人艺人化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所期待的是作为节目灵魂和主导的主持人当中出现的明星和佼佼者,而不是身兼主持人身份的艺人。
  节目主持人是媒体的代言人,是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的标志,也是媒体联系受众的桥梁,所以,节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媒体的形象。我们的审美和评判标准也不是个人化的,更多的观众把主持人看成观众的代言人,而非高高在上的明星、偶像。事实证明,节目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获得良好的收视率。主持人以“明星”、偶像的姿态去面对受众时,受众无法从主持人身上体会到亲切感,从而疏远主持人原本的节目。
  要处理好主持人和艺人之间的身份差别,要求主持人首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主持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明确主持人工作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主持人这个身份所代表的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些主持人为了追求自身特色和所谓的“观众缘”而不惜“自毁形象”、“怪招迭出”,虽然短时间内他们会因为这些“前卫”的举动引起观众的关注,但是长此以往,一时的新鲜感过去了,“明星”也就过气了。其次是要立足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主持人要能够很好地驾驭节目,不是光靠在节目中展示自我、展示才艺就能够实现的,主持人立足于自身语言规范性和语言技巧的提高才是根本,所谓的演义和表演最终无法代替和掩饰主持人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节目和主持人相互依存,要处理好明星主持人和品牌节目之间的关系
  
  一档节目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于是在很多节目创办之初,都会竭尽全力包装自己的主持人,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离不开优秀的节目,而“明星主持人”更是在优秀的节目中成长起来的,两者相互依存。培养一个明星主持人不是短时间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主持人经过自身长时间的经验累积,经过与节目长时间的磨合培养出来的。在“收视率至上”的今天,启用“明星主持人”成了很多节目保持高收视率的法宝,类似这样一个晚上在好几个频道看到同一个主持人的事情并不稀奇,不少观众感慨地说,都快“视觉疲劳”了。
  如果说,主持人和节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主持人要依存于适合自己的节目,而节目的成功也依存于主持人的风格,那么,“明星主持人”的出现正在打破着这种平衡。一方面,节目需要“明星主持人”,他们的特点和风格本身就是节目的组成部分。比如,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之后,节目的收视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崔永元的风格已经成了《实话实说》的风格;《快乐大本营》也因为谢娜的加入而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格。另外一个方面,主持人也需要适合自己的节目。李咏幽默、风趣又不失亲切的风格在《幸运52》中找到了合适的定位,他已经成了《幸运52》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了,试想一下,倘若李咏主持新闻节目,表现也许会差强人意;许多观众都看过白岩松主持的综艺晚会,却总也摆脱不了新闻节目的影子;在王小丫主持的美食节目中,昔日的光辉在朱轶、王小骞的热情、亲切面前黯然失色。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各个节目纷纷启用“明星主持人”,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人气带动节目的影Ⅱ向力,对于观众来说,常常看同一个主持人的节目成了一种无奈;对于主持人来说,过多的节目使他们疲于应付,长久以往容易停滞不前。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以上几个数据仅仅只是这次调查结果的一个部分,从观众对于主持人的认可程度来看,对于张丹丹、魏哲浩这类有实力、主持栏目相对比较固定的主持人,观众的认可程度是最高的,几乎没有观众表示不喜欢的;而对于频繁出现于各类节目的主持人,观众的争议就比较大,在调查中,有些观众不无遗憾地说“我以前是很喜欢他的节目的,但是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了”。
  毫无疑问,拥有“明星主持人”能够给节目增添许多人气,但是这也决不是一个节目成功的根本,要处理好“明星主持人”和节目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准主持人在节目当中的定位。电视节目对于主持人来说,好比植 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而不同性质的节目就好像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节目也需要不同风格的主持人。毕竟为某一个主持人“量身定做”节目的情况出现得很少,对于主持人来说,要驾驭好节目就要根据不同节目的特点,适应节目的要求。尽管观众喜欢“明星主持人”,但是如果主持人不立足于节目来主持,盲目地照搬自己的“招牌主持风格”,时间长了,也会失去“观众缘”。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成功的根本则在于节目本身的质量和内容,仅仅靠一两个“明星主持人”不能取代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关注程度。《鲁豫有约》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鲁豫有约》有着相当好的观众基础和口碑,但改版以后的《鲁豫有约》每日一期节目,节目质量大大不如从前,尤其是和早期的节目作比较,在早期节目中编导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持人在跟嘉宾的交谈中往往能切中要害,主持人跟嘉宾之间交流顺畅、自然:尽管主持人还是鲁豫,但是她现在在节目中的表现却大大不如以前,在与某些嘉宾交谈时颇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过一些尴尬的局面,在节目中偶尔和嘉宾对于某个问题在言语中来回纠缠、推委的情况也曾有过,虽然次数不多,但很多观众对此印象深刻。
  
  三、保持品牌魅力,要处理好明星主持人持续发展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电视节目的更新与变换,我国的电视事业在新世纪发展迅猛,不仅仅是传播方式、承载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它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受众的形式突破了上世纪90年代的模式,呈现出信息量大、影响层次深、观众选择性增强的特点。俗话说“没有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不变的市场定位”,随着电视台自身的快速成长和传媒环境的变化,电视节目的更新变化也更加频繁,这些都给主持人提出了更新、更高、更难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主持人”,如何保持主持青春,避免独撑大梁造成的江郎才尽、审美疲劳的困境也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和观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观众对于主持人素质要求这一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主持人的自身素质,按照重要程度递减依次是知识丰富/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机智幽默/妙语连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风格独特/个性色彩鲜明>美丽大方/形象得体,这反映了观众对于主持人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凭借“漂亮的面孔”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认为丰富的知识是主持人最重要素质的观众占据35%,这部分观众普遍具有大学学历,职业稳定,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他们对于记者型主持人的认可程度最高,喜欢节目中对于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切磋;选择机智幽默和贴近百姓的观众分别为23%和20%,比例相差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观众的个人喜好造成的。选择机智幽默的观众多半为在校学生,他们倾向于节目风格轻松、娱乐:而选择贴近百姓的观众则多为中年观众,他们希望主持人能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社会阅历,贴近百姓的现实生活;而选择特立独行和美丽大方选项的观众比例就比较少了,不少被调查对象都表示这些东西都建立在外表的基础上,一时能吸引观众,但是并不长久。调查结果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由于近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普及化,观众的学历层次、个人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观众更加注重主持人的内涵和主持技巧,仅仅凭借外表的独特、新奇、噱头已经不能够长久地吸引观众的目光了,尤其是对于成功的主持人,观众对于他们期待更高。根据这个调查结果,对于“明星-主持人”的持续发展,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自我,拓展自身知识面。主持人每天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观众,其实不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就很难与观众进行探讨、切磋,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了。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千差万别,就是同一个栏目,话题也不会重复,这就要求主持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尤其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做到谈吐得体、沟通流畅。
  第二,取长补短,完善主持技巧。主持人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来应对节目中出现的各行各业的观众,还要求素质的全面,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还要有临场发挥、现场反应、引导、沟通、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目前的节目主持人中有不少知识渊博,属于“学者型”的主持人,但在“主持”方面尚欠火候,显得稚嫩。有些主持人具有极强的活跃局面、调动观众的“煽情”能力,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却捉襟见肘,时不时闹出常识上的笑话。这两种主持人都属于素质不够全面,主持的水平显而易见受到限制,主持人的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全面的素质不是对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标,目前,有不少素质全面的主持人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第三,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在明星主持人不断涌现的同时,有一种现象也不容忽视,许多主持人基本功不扎实,伴随着他们的成功和主持节目类型的增加,在吐字、发音、气息上的弱势越来越明显,影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主持一些场面宏大、内容重要的节目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陷入尴尬的局面,这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忽视了播音主持基本功的训练。毕竟广播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开性,语言的社会影响也十分巨大,这就要求主持人发音吐字是规范、准确的,这也是职业和岗位的需要,只有建立在规范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风格才能称之为主持人的语言魅力。
  伴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明星主持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电视媒体的品牌资源,主持人明星化所产生的优势和效益已初见端倪,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主持人与艺人、主持人与节目以及主持人自身发展等问题,以促进主持人明星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天 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