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湘西南苗族“歌�”的保护与传承】湖南湘西苗族歌
 

【湘西南苗族“歌�”的保护与传承】湖南湘西苗族歌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4:10 影响了:

  歌�是湘西南苗族同胞几千年来唱的一种多声部歌曲,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曾被贺绿汀、吴宗泽等音乐家誉为“民歌奇葩”、“深山珍宝”。可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环境下,歌�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拟从歌�的现状入手,分析新形式下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歌�。
  
  一、歌�的涵义
  
  歌�主要分布在湘西怀化南靖县三锹乡,“�(teng)”是击鼓的声音,“歌�”原来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这种歌贯穿于苗民各种生活之中,由此,苗民把“歌�”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从表面上看,苗族歌�只是一种苗家的民间歌唱方式,但在“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苗族人民心中,歌�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歌唱”。在无文字的苗族,借用“歌”来完成记事、交流和传承功能,选择用“歌”作为记载并传承本族文化的主要手段。他们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地方文化脉络中最根本的“物质”、精神及“人”的存在与再生产无不与歌�息息相关。在此意义上,歌�不仅展现、证明了苗族地方文化的特殊性,也成为这一文化得以延续与创新的根基和血脉。
  
  二、现状
  
  1、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湘西南地区带来了剧烈的文化冲击
  随着整个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湘西南三锹乡原有的封闭状态,使当地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发生各种变化。过去,苗民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在音乐生活方面,人们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基本只有本民族的音乐,品种单一,无有其它选择。如今,广播、电视和音响等等传媒,为朴实的苗民送来各式“音乐大餐”。同时,因经济落后而导致的自卑心理和崇外思想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会促使其中的一些人(尤以青年人)对这些新鲜、时髦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本土音乐在与外来音乐的竞争中丧失大量原有的受众群。
  
  2、文化生态的改变使歌�面临生存危机
  湘西南苗族地区的传统生态模式受到外来文化、市场经济和传媒信息的冲击,苗民原有的生存方式与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苗族歌�及其所代表的苗族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一、歌�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空间在迅速萎缩。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规模越来越小,特别是婚娶新事新力,寿诞从易从简,传统节日逐渐被现代节日所替代,歌�演唱的主要场所逐渐减少,过去三天三夜的演唱场面已不复存在。
  二、一些资深、颇有造诣的重要歌师因年高体弱逐渐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在技艺上能独树一帜,并享有威望的歌师越来越少,正在逐年递减,许多优秀的演唱技艺将随着歌师的故去而消失。
  三、经济的压力促使许多青年外出打工,加上学校教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取代了苗族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大多数青少年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学歌,人们对苗族歌�的兴趣愈来愈淡漠。结果是苗寨无人学歌,节日之时无人对歌。
  笔者在2007年4月份实地采风时就看到:苗寨里看不到青壮年,有的只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会唱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轻人大都已经不会唱歌�了;民族服饰要到重大节日才穿上;现在保存完整的凉亭、茶棚很少。苗族歌�及其代表的苗族文化正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同化的巨大危险。可见,苗族歌�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如何对其实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发展大事。
  
  三、“保存”与“发展”是歌�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
  
  1、歌�的保存:
  第一,要全面、细致、准确地收集。全面深入锹里四十八寨开展细致的歌�普查工作,收集歌�所有歌种的音乐资料和文字资料,彻底理清锹里苗族歌�的起源、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锹里苗族歌�的所有歌种的歌词、曲谱、唱法的特色及价值等全部状况。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苗族歌�理论研究和考察,不仅抓好苗族歌�的研究,探索锹里苗族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且抓好苗族歌�中山歌、茶歌、酒歌、饭歌、担水歌、三音歌六大歌种的音乐本体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集成册予以出版。
  第二,建立歌�音乐文化档案馆。1、歌�实物陈列馆。以从民间收集的各种与锹里苗族歌�相关的服饰与道具等实物及图片资料为主要保存对象。其陈列品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还具有历史文物的收藏价值。同时,还通过举办锹里苗族歌�文化实物展的形式,使外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歌�音乐生活的实际状况,增加他们对苗族歌�的兴趣,这将有利于苗族歌�的传播与发展。2、歌�音乐档集馆。以苗族歌�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由专业民族音乐学者收集、整理、记录的民间现存乐种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民族音乐学著述为保存对象。
  第三,保护苗族歌�的文化生态环境
  1、建立苗族歌�生态保护点,对自然村里的歌师进行重点保护;大力扶持大堡子岩湾民族歌场,确立锹里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姑娘节和七月十五芦笙节:在平茶、藕团、三锹、大堡子四乡(镇)所有中小学开展苗族歌�普及教学,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苗族歌�的传承难题;创办锹里民间艺术职教班,从人才、演唱技巧等多方面不断提升锹里苗族歌�的艺术水平。
  2、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完全可以吸引无数游客。我们可以在锹里建立类似的民俗文化村,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到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接触到苗族古老文化(包括音乐文化)。
  
  2、联体湘西南苗族歌�的发展
  突破自我是歌�发展的首要步骤。总结歌�原有的音乐传承方式,同时创办以苗族歌�演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锹里民间艺术职教班”,从人才、演唱技巧等多方面不断提升锹里苗族歌�的艺术水平;在当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根据锹里的特点编辑包括苗族歌�在内的乡土音乐教材,使我们的后代熟悉本民族音乐语言的音乐思维方式,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1)新环境为苗族歌�拓展了受众与传播空间。在我国,已有大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发掘整理并应用于音乐创作实践。《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少数民族歌手频频获奖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籍,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歌手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2)形式的更新将迎来湘西南苗族歌�在本土的兴旺发展。早在1986年,由湖南省青年音乐家段长清、舞蹈家王小元根据三锹苗族歌�“坐地歌”曲牌改编、创作了《醉了苗乡》,先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荣获一、二等奖;2003年10月20―22日,靖县举办首届“金秋之歌”广场文化艺术节,锹里苗族歌�演唱节目震惊了光临艺术节的领导和来宾;2004年9月,苗族歌�合唱艺术团应邀参加了“中国江门(侨乡)世界华人嘉年华”文化节的演唱活动。这些现象说明:新时期,锹里苗族歌�在本土应朝着具有时代特征,以新形式来满足人们新的精神需求的方向发展,这样,它就可能拥有更多的欣赏群体和更广泛的听众基础,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责任编辑:天 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