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思考|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思考|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发布时间:2018-12-27 04:29:49 影响了: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开设该课程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109-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也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展示和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又要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科学体系,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概论》 课不是一门单纯知识性的课程,而是一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课程。因此,《概论》课的教学与改革,不单涉及课程自身问题,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问题,还涉及学校和社会等环境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很高的期望。但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高期望与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低投入导致的低效果存在落差,低投入既有学校观念上的偏差――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忽视公共必修课,也有由于学校财力有限无力投入的原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一种尴尬地位。高校扩招后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大班授课,学生多的班级达到25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规模严重影响师生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况,《概论》课教学往往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激情。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实在教学环节中普遍缺少实践教学,即便有实践教学也多为虚设。虽然有的高校安排有实践课,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考核轻过程监督的偏差,就社会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其实际效果不容乐观。
  公共理论课在内容上与各门课程有所交叉,与中学政治课重复较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从教材语言来看,《概论》主要是一些文件汇编式的结论性概括,对社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关注不多,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够。如果教师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性,教学不能紧扣时代脉搏,没有把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变成鲜活的现实,那么这种没有根植于社会生活、束之高阁的理论只会让学生觉得玄而又玄,难以理解、接受。
  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知识的多寡、能力的强弱、所选择的材料跟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是否切合等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接受程度。学生可能因为喜欢、欣赏、崇拜某位教师教学所展现的丰富知识、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慢慢喜欢上教师所承担的那门课程。但在实际中存在着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同不高,对课程的性质、定位及功能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概论》 课更多意义上是政治,不是科学,也不是学术,因而觉得从事《概论》课教学缺少成就感,也就不愿意把精力用于教学方面。另外,从教学队伍建设来看,随着青年教师的不断引进,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但青年教师不管是个人经历、知识积累还是个人教学魅力来看,还达不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象吸引人的教学要求,各方面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然而,教育部门及学校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较少,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二、推进《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概论》课程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教材相对的稳定性和形势迅速发展的关系。首先,必须坚持《概论》课的基本理论,但是不能使其僵化,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中央文件精神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做好“三进”工作,坚持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不能空洞地讲大道理,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一些概念、原则和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中把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马克思去世以后100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我们党是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要抓住重点、剖析难点、解答疑点。学生对《概论》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短期内体会不到这门课给自己成长、成才带来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注重用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关注学生成长,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选择有针对性和现实感强的内容作为讲课重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以及大学生应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相吻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职工下岗、贪污受贿腐败、贫富差距和社会治安等问题,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三农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回避矛盾和问题,而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分析、解剖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性质和影响等,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既要遵循教学普遍规律,又要有独到性和创新性。所以,教师必须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重视对《概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带动课堂教学向研讨式方向发展,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比如采用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等形式,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当然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单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学校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另外,教师在研讨式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准备研讨题目,要选择大学生比较关心、感兴趣、有争议的诗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内容要有较深的理论性,使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掌握所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材料论证理论的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大信息量,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来辅助课堂教学。教师除了使用教学课件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看《走近毛泽东》、《开国大典》、《邓小平》等专题片、电教片,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再现历史真实画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形象,变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寓教于乐的“渗透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是新时期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实施网络化教育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在学习网站中设置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指南、时政新闻与评论、综合习题库等,增加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学要立足于“小课堂”,着眼于“大社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使政治理论思想找到扎根的土壤,而且有助于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选好实践基地。所选基地应该能反映社会现实,基地领导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选好调查研究的题目,共同下去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其次,师生共同对调查报告进行切磋和评估,最后,形成调查研究结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使课堂理论教学更有说服力和实效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重视和积极参与,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对学生在实践课时里是否在收集资料、进展程度如何、是否有疑难问题等进行了解、监控、约束和解答。避免学生直接从网络中下载打印现成的文章应付差事,否则实践教学不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反而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不利,也背离了实践课开设的初衷。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和间接地左右着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性考核,而要把知识考核与素质考核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写论文、社会实践等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为闭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于目前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大班上课的现状,教师很难点名考勤,一些学生平时不上课,而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在综合考评中所占比例又比较小,学生出勤情况很难公正地体现在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助长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诵以应付期末考试的心理。所以,应该适当提高平时考核的比例。
  考核方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班级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也可以探索把期末考试改为开卷,采用随机抽题口试的办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引起学生对期末考核的重视,同时可以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树立诚信意识。
  (二)建立《概论》课试题库
  大多数情况下,考核试题由教师自主命题,随机抽取,这就难以避免教师命题时的主观性和倾向性。所以,应该建立试题库。命题过程中应当适当减少客观性试题,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例,比如加大材料分析题的比例。《概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材料分析题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理论的情况,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现实的能力及应用材料论证理论的能力。简单地、机械式地强记一些试题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也背离了教学目的。
  
  四、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时效性。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有开放的氛围,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宽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开阔的眼界,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学校也应该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课程教师人才培训体系,使现有的师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有计划地为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安排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做学术研究访问,邀请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在学术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完善制度政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又空间,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感受到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安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总的说来,《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除了上述几方面外,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深化改革的系统性,以达到课程教学整体优化的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罗斌.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J].三峡大学学报,2004,(2).
  [3]马世杰.对搞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1).
  [4]谭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