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SR七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初探_七步教学法
 

SR七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初探_七步教学法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3:26 影响了:

   [摘要] SR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又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灵活掌握。运用SR教学法要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 SR七步教学法 《余角和补角》 运用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浙江省特级教师丁平借鉴并汲取问题解决法与MM教育方式的精华,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自主探究――七步教学法,简称SR教学法(SR是Self_independent Research〈自主探究〉的缩写)。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有七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索发现――自主讨论交流――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主导点拨――自主编与变题――自主归纳总结。SR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结合《余角和补角》一课说一说如何灵活地运用SR教学法。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直角、平角的概念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来学习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2.教学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初步知识》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而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第三大主线――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直角、平角的基础上,再学习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是从前面的实验几何逐渐向论证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逻辑思维能力等打基础。
  二、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会求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
  (2)理解“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与“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了解角、学习角、认识角的全部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余角、补角概念的发生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2)求某一个角的度数,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同时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由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是今后学习相交线和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重点。
  (2)难点
  ①演绎推理是初中生较难掌握的方法,所以把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及说理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②综合运用代数知识,即方程的思想来计算角的度数,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要通过变换训练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动像观察,横向思考,从角的不同位置变换中归纳、总结概念和性质,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并通过边学边导,反馈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SR五教学法
  合作学习,引入新知――自主探究,探索新知――变式应用,深化新知――总结内化,概括新知――平行测试,巩固新知
  3.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图形的直观性和动感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讲解过程
  1.合作学习,引入新知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余角、补角的概念发生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很有意义。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表达能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概念。
  通过观察图形,判断∠1+∠2与Rt∠AOB的关系?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义,说出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并能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2.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问题,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符号语言的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
  (1)若∠1与∠2互余,则∠1+∠2=
  (2)若∠1=42°,则∠1的余角=,∠1的补角=
  (3)若∠1=44°,则∠1的余角=,∠1的补角=
  (4)若∠1=90°,则∠1的补角=
  (5)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大于这个角吗?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吗?判断正误,错的举出反例。
  (6)∠α的余角=,∠β的余角=
  3.变式应用,深化新知
  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变式)若一个角的补角和这个角的余角互补,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2.已知,如图,∠ACB=180°,∠BCD=∠ECF=Rt∠,则∠FCD与∠CBE相等吗?说明理由。
  教师板书:
  解:∠FCD=∠CBE,
  ∵∠BCD=90°,
  ∴∠DCE+∠BCE=90°,
  ∵∠ECF=90°,
  ∴∠FCD+∠DCE=90°,
  ∴∠FCD=∠CBE(同角的余角相等
  文字题是学生比较害怕的一种题型,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列出数量关系,转化成方程求解。
  五、结论
  课堂教学有模式,但教师不能固守模式,要防止模式化倾向,需要建构――超越――再建构――再超越,逐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把SR七步教学模式优化为五步教学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科学思维、批判理性、发现与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平.高中数学SR七步教学法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与方法(数学), 20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