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23 04:20:05 影响了: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关注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动手能力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数学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思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我们也有句俗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可见,思维想象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做数学实践恰好能把空洞的概念、定理变成现实,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的三视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几何立体图形,在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思维想象能力特差,要能正确迅速地说出一个实物图形的三视图,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可以在课前就要求学生动手自制一些教具(用萝卜、土豆切成立方体),课上运用这些教具搭实物形状,根据自己所搭成的实物形状,再动手画一画,这样,用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指导
  
  “动”是学生的天性,每位学生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数学实践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偏差,从而失去了实践的意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的习惯
  与单纯观看教师演示相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比较费时,特别是刚开始时由于学生还不善于操作。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有时甚至难以控制,起不到操作真正的作用,因此。必须及早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课前认真准备、专心倾听教师的指导等,特别是需要小组合作时,更需要事先有一定的分工,总之。教师要从讲究实效的角度出发,进行良好的数学实践习惯的培养,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 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恰当的指导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1)操作演示法,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性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演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方法、顺序。
  (2)小组合作,相互指导,根据掌生的差异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层次结构的小组,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开展数学活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指导。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直观动态、声像结合、传播效率高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把它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一些网络课件,这比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讲教更清晰、更直观。
  (4)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已有知识基础、动手能力的影响,需要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进行,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学生也具备了独立进行数学操作的能力,就可让学生先尝试独立操作。再分析讨论,因此。处理好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会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操作的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会产生价值,这产生新价值的过程,正是难能可贵的创造过程,”正是在数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数学实践的机会,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把抽象性很强的知识变为可实践的、可感知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实践只是通过直观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处处都需要。能利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尽量利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在教学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时,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理,然后让同学们分别动手画一个矩形和菱形,顺次连结各边中点猜想它是什么图形,学生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出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教师在此基础上提问:顺次连结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又是什么图形?让学生思考,最后总结出: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只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而与它的形状无关,从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数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还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在图形的轴对称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也可以通过动手来解决,通过了上面的数学实践之后,学生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了教学的重点,又如在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去动手操作,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圆柱和圆锥的侧面,这样很容易地在课堂教学中化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一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凭教师的实践经验来代替学生的实践
  
  有的教师工作时间长,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有很多、很好的方法,这不容置疑,分教师嫌动手麻烦。耽误时间,活动又不好组织,所以大都以讲授代替操作,但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要求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代替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以下操作: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
  (1)搭两个正方形需要____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____根火柴,
  (2)搭10个、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么得到的?
  (3)如果x示用火柴搭的正方形个数,那么搭计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如下一些结果:3x+1,4+3(x-1),4x-(x-I),x+x+x+1,2x+x+1,2(x+1)+(x-1),从而突出主题
  在这里,教师不能忽略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也起源于实践。只不过教师的实践经验已积累很多,潜意识里面已经可以自觉地将积累来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教师自己来体会知识的时候就不需要动作思维的成分,而中低年级的学生动作思维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开端,这一点也提醒我们要换位思考,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教师与学生心理相融的最佳契合点,我们的教学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成人化的思维来限制学生本身的思维形态,将精确的书面语言与成人化的语言硬性塞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学会努力去探索,兴利除弊,尽量扩大实践教学的优势,把数学实践这种教学形式用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扬数学实践的优势,这样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