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教”与“学”的协奏曲] 协奏曲
 

[“教”与“学”的协奏曲] 协奏曲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1:19 影响了:

  如何创造出“教得灵活、学得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了“重基础知识教育、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这一基础环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学好的前提
  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教师写教案虽不像艺术家搞艺术十年苦练,但也应有艺术家那种追求技艺精湛的敬业精神。在讲课之前,应该认真设计教学方案。首先做到有的放矢,每课都有收获。其二,做到设计新颖、有趣味性,不千篇一律。例如,记叙文、小说之类教学多采用发动学生读后讲故事、讲精彩片断、讲人物、环境特色描写等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乐中求知。说明文采用“解说”形式,如让学生上台当“导游”做“讲解员”等,然后再深入课文内容,抓文章特色。对议论文教学采取“开辩论会”等形式。对文言文则采用先引导让学生自学,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扫除文言障碍,再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主旨。总之,不同课文采用不同形式,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能力。作为教师,课后功夫下大了,上课就轻松,“教”与“学”达到了和谐和统一,教学效果一定明显提高。
  
  二、有“让位”意识――学生“乐学”的动力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主体”变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总指挥――发号施令,更不能搞“一言堂”――一锤定音。教师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不仅要教会学生吃螃蟹,还要教会学生捉螃蟹的本领。有些教师总怕学生不会学,不敢放手,仍牵引式地带着学生走。事实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听说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板凳”的故事吧。就是这样一个曾被老师批评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板凳”的学生,后来成了迄今为止都很难有企及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所以我们不能小视学生的内在素质,要努力挖掘他们内在潜能,敢于交给他们课堂主动权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三、勤学、多思、善思――学好语文的秘诀
  有人把学语文比作“拔河”,不仅是靠实力,更多的是靠恒心、毅力。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能力从何而来?仅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更多的是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广泛地去积累,除阅读名著外,还应多读报,多收看电视节目、上网等等方面去拓展知识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文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除多读外,还应该让学生多思、善思,因为思维是锻炼出来的。把学到的知识用文字连缀成篇,这更需要多想、多练。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得多了,练得多了,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思维也就不断地变得灵活起来,学生学起语文来就轻松、自如了。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好语文的关键
  据了解,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明显的优势是基础知识扎实,但创新能力略逊一筹。如今,培养学生素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题。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向教师说“不”,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第一,不是为单纯完成学习任务的对号入坐式的短效训练,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充满自信地想像,让想像插上翅膀,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第二,对想像力训练要综合有序。教师的意图是以“潜台词”形式体现,让学生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第三,想像从传统的“对”与“错”束缚中摆脱出来,改变日常教学中“老师下命令,学生被动想”的局面,让学生不再看老师的眼色和等待老师的指教、评判。变学生“我该怎么想”为“我怎么想才与众不同”,激发学生创新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勤》一文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1、关于小说的构思。
  
  小说故事起伏跌宕,你能否构思一个更为曲折、巧妙的故事情节替代它吗?
  
  2、关于小说的结尾。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怎样?满意吗?请你大胆想像给小说换一个结尾。
  
  3、关于小说的主人公。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以上题目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多鼓励、肯定,适当加以引导、点拨。比如“关于小说主人公”一题,按以前教法只给学生按参考书上一种答案讲解“大功告成”了,但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题,学生思维放开了:有的说“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有的说“于勒”是主人公,还有的说二者都是主人公。尤其是后两种看法与参考书答案不一致。这就让敢向教师说“不”的学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