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祥林嫂衣着细节解读 祥林嫂比喻什么
 

祥林嫂衣着细节解读 祥林嫂比喻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7:17 影响了: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代,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是有一年的冬初,鲁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就带她进来了,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是因为丈夫新死,所以鲁四叔颇讨厌她是个寡妇,但鲁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是这个悲剧人物在鲁镇的第一次出场,穿的是“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祥林嫂到鲁镇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允许,她是逃出来的,所以过了不久即被婆婆带人抢了回去,逼她改嫁给了山里的贺老六。她的第二次婚姻到底怎样,“我”也不清楚,只有通过卫老婆子的口约略知道点,但那是真实的么?抢走的第二年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醉醺醺的她,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说祥林嫂“交了好运”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又过了两个新年,祥林嫂竟又站在鲁四叔家的堂前。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头上的白头绳已然不是先前的白头绳,但那身衣服却仍然是那身衣服,――“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
  这三四年的“幸福生活”对祥林嫂来说似乎像一场梦一样,当初是如何离开鲁镇的,现在又怎样回来了。仅仅变化的是她脸上那仅有的一点血色没有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三四年后穿的还是三四年前的那身衣服呢?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在卫老婆子畅谈祥林嫂的“幸福生活”时,不动声色地当了看客,现在他又不动声色地作了回答――就是这样的“幸福生活”!
  这个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在教学中却不能忽视、放过。教师可以从这个细节入手,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从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难道祥林嫂一年四季都穿这身衣服?难道就没有其他衣服了?我试图把这些感受和疑问交给学生。以下是教学片段。
  生:我认为这和白头绳一样,是属于“守孝”的衣着,是她恪守妇道的一个表现,从侧面看出了她的善良、质朴。因为她前夫去世时她来鲁镇也是穿这身衣服的。
  师:祥林嫂是有其他衣服了?
  生:当然。她不可能只有这一套衣服,卫老婆子说的不是完全没有可信的地方,所以贺老六不会一件衣服不给她买的。
  生:可我注意到,鲁迅先生在描写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四叔家时,说:“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带其他包裹了,怎么还谈得上有其他衣服呢?
  生:有一点也许也有可能。她有其他的衣服,但和房子一起被大伯占有了,因为她在失夫丧子后是被大伯赶出来的。那个无情的大伯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而她穿的那身衣服是当初她自己带去的,东西是她自己的,仅此而已。
  师:那你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这是封建族权使她无法获得最后的一丝安慰,剥夺了她的生存权。总之,这一切加重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
  师:你思考得很好。还有没有其他?
  生:我还是认为衣着未变,是没有经济条件改变,是贫困的生活不允许她去改善。她结婚后不久就有了阿毛,生活的负担很重。鲁迅先生是想突出她生活的贫困才故意这样处理的。
  师:我记得1956年拍的电影《祝福》里(是夏衍先生编剧的),加入了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参考。贺老六当初为了娶祥林嫂,向七老爷借了四十吊高利钱,分三年还清,实际上这是无法还清的;而在贺老六重病不能劳动时,他吃的米饭还是祥林嫂又借的一吊钱买的,就是说,旧债未还,新债又至。可想而知,在这个所谓“交好运”的新家里,生存都时刻面临危机,他们似乎很难谈得上考虑穿着的吧。
  生:但什么其他衣物都没有似乎难以置信啊!
  生:衣服少,能不能说她生活节俭呢?我想三四年中她不会没给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吧!她会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或者拿去还债。这还是透露出她本性的善良。
  有的学生回答说是以不变衬她的变,衬托眼睛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变化,看出人物内心的变化……大家似乎意犹未尽,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让他们课下再继续去思考。
  其实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得出一个可以统一的答案,我们也不必强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鲁迅当初没有加以说明,教参也没有谈及,正好留给我们思考想象的空间;学生们不无道理的回答,无疑填补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这些反而加深了他们对小说内涵的认识,从而对认识小说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细节进行启发教育。另外,从鲁迅对祥林嫂的两次衣着描写可以看出,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说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细节、肖像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单位:无为县开城中心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