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媒体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媒体文化】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9:36 影响了: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系列调查之五      高校媒体传播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高校教育的途径,丰富了高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高校校园媒体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的主阵地。正处在青春期,有着积极主动的审美意识的大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事物有着热烈的追求和渴望。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文化这个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审美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现状与分析
  
  在校园媒体文化中网络文化
  最受学生欢迎
  参与调查的1200名大学生在回答“在校园媒体文化中您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问题时,43.3%的大学生选择“网络”。以下依次为:“报刊”(20.0%);“广播”(18.4%);“其他”(18.3%)。可见,校园网络是学生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园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
  的业余生活
  在问及“您上网时做得最多的是⋯⋯”问题时,参与调查的1200名大学生有660名选择“QQ聊天交友” (55.0%)。以下依次为:210名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 (17.5%);200名大学生选择“查资料收集信息” (16.7%);120名大学生选择“观看影视节目” (10.0%);10名大学生选择“浏览****”(0.8%)。可见,有50%以上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外界交流、收集和传递信息。这一调查数据说明,网络文化既是当今大学生对外交流,了解社会,收集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大学生学习、娱乐、休闲的一种现代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少数大学生有迷恋网络游戏或浏览不健康网站的倾向。因此,加强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和指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十分必要。
  
  校园广播文化
  深受大学生喜欢
  参于调查的1200名大学生在回答“您对校园广播栏目中内容最感兴趣的是⋯⋯”问题时,24.2%的大学生选择“温馨提示”。以下依次为:“浪漫校园”(22.5%),“时事政治”(20.8%),“校内新闻”(20.0%),“知识纵横”(12.5%)。可见,校园广播文化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的特点,而且广播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是大学生业余时间学习知识和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倍受大学生喜欢。
  
  学校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充
  电的温馨乐园
  对于“您所阅报刊的来源是⋯⋯”问题,30.8%的大学生选择“学校图书馆”。以下依次为:“个人订阅”(20.8%),“其他”(20.0%),“班级订阅”(18.3%),“橱窗”(10.1%)。可见,大学生阅报的来源主要以学校图书馆为主。学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了种类齐全的报刊资料,选择性大,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充电。而且,图书馆舒适优雅的环境也是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身心得到放松休息的温馨乐园。
  
  校园橱窗、板报中“时事政治
  专刊”最受学生青睐
  对于“您对校园橱窗、板报内容中最关注的是⋯⋯”问题,440名大学生选择“时事政治专刊”,占36.7%;270名大学生选择“心理咨询专刊”,占22.5%;260名大学生选择“知识专刊”,占21.7%;120名大学生选择“先进人物专刊”,占10.0%;有110名大学生选择“团员知识专刊”,占9.1%。综合上述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时事政治较感兴趣和较为关注。这也说明大学生具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
  
  大学生对“中国青年报”
  情有独钟
  在对五种报纸的专项调查中,大学生对这五种类报纸的喜欢程度依次是:《中国青年报》(46.7%);《青年参考》(20.0%);《光明日报》(15.8%);《中国教育报》(9.2%);“校报”(8.3%)。可见,广大青年学生对反映青年动态和青年密切相关的《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情有独钟。
  
  对策与建议
  
  在信息化、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校园媒体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加大校园媒体文化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和谐校园媒体的舆论导向、服务教育和娱乐休闲等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媒体
  文化平台,
  弘扬民族美德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必须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项教育活动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能激起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以校园网络为主体的校园媒体文化建设。力求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全方位地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群、校园橱窗点、学生宿舍阅报室等具有高校特色、吸引力强、覆盖面广的立体与交叉相结合的校园媒体文化体系,形成校园主导文化,唱响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美德和时代精神。其次,要结合各种传媒方式的特点收集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在广播、报刊和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开辟理论学习专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和文化教育。再次,加强校园媒体文化的管理和服务。高校要将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实际与校园媒体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打造一批思想先进、业务精通、品德高尚的专业队伍从事媒体文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一是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学校不仅要通过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网络内容链接,限制不健康内容和反动言论,消除负面影响;还要通过用电系统的管理,制定大学生上网的相关规定,既确保学生有效的上网时间,又不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二是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服务学生。校园网络、广播和阅览室要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坚持校园媒体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大力宣传当代优秀人物和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开展校园媒体文
  化活动,提高学
  生鉴赏能力
  高校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和竞赛来激发大学生关注校园媒体的热情,增强校园媒体的吸引力。如举办网络沙龙,网络(新闻)知识竞赛,新闻人物评选等。高校校园媒体还可以通过对校园中有关加强理论修养、人文修养、艺术修养的方方面面的文化活动报道, 来传播和推进一种高雅的校园行为文化。如对学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和先进活动等进行报道。丰富多彩的校园媒体文化活动, 不仅传播和弘扬这种行为文化中渗透的人文精神, 同时也营造了生动、丰富、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对校园高雅文化的正面宣传, 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媒体的人文教育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
  
  体现民本思想,
  遵循审美规律
  新闻规律与审美规律具有一致性,共同点就是“以民为本”、“从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中央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新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贴近”对于高校校园媒体而言,是遵循新闻工作规律、审美规律、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结合。高校新闻媒体要在实施“三贴近”的实践中,进一步确立民本思想,不断深入群众和生活,尊重规律,不断转变,进一步发挥在审视美、发现美、传播美中的作用。新闻工作不能“自娱自乐”,要形成与观众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栏目绝对不是好的栏目。实践证明,最美的人和事都在我们身边,高校媒体要以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才是符合审美规律的美。
  
  体现人文关怀,
  确立审美基础
  新闻媒体理应秉承文化薪传的重任,在新闻实践中落实人本主义,发掘作为“个体”的人的喜、怒、哀、乐,借助新闻媒体平台进行解读、阐释,努力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大学生应该是最富有激情的集体。但是,新时期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的冷漠、娇气情绪有蔓延之势。对生活缺乏感动,缺乏感激,对身边的人缺乏关怀。因此,要利用新闻媒体这一阵地,宣传人们之间的真挚感情,报道人间的感情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要以情动人,体现人文关怀,让师生学会感动。而这些人文关怀,恰恰都是大学生增强审美素质的基础。
  构建和谐校园媒体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是人们发现、感受、鉴赏、评价以至创造美的能力,即对各种事物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品评时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利用校园媒体文化,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一是通过校园媒体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校园媒体文化的美,自觉遵守美的规律,塑造美的环境。二是将校园媒体文化同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开展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时加大校园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入其中,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三是要积极发挥校园媒体文化的引导作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个性的展示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使学生在享受校园媒体传播文化大餐的同时鉴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