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人格魅力 如何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
 

人格魅力 如何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3:36 影响了: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撞击和影响比之在课堂上大谈做人道理更加明显和突出。那么,如何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享受语文教学生涯中的深度幸福感呢?
  一.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
  快乐,从心理的角度,就是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快乐的老师给人的感觉通体是明朗的,阳光的,可亲可敬的,这种老师更能吸引学生,给予学生良好的影响。
  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要通过自己使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民族的语言文学;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拥有语文的底子、语文的血脉,还要使学生拥有一份自己民族的记忆,并使他们成为幸福、真诚、充满爱的中国人。语文使人有尊严,优雅而且有趣。“礼乐治国”,语文便有了某种宗教的力量。语文学科还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语文是厚德载物的大地,是飞鸟翱翔的天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精神之旅、思想之旅,追求的是创造和感动;语文是实用的,是一个人立身的工具;语文是道德的,它会使人向上向善,成就一种超然的美丽;语文是开心的,开心扉、开心智、开心境。因此语文教学值得我们去爱,去付出,干上这一行就要认为自己最适合做这项工作并且喜欢语文教学,快快乐乐地带领学生遨游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中,努力成全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梦想,塑造出一个个美的心灵,这样就能享受到教育生涯中的深度幸福感。
  二.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能产生一种磁场吸引学生。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就会产生一种磁场,洋溢着围炉夜话般的和谐与随意,弥漫着“侍坐”式的平等和宽容;流动着人性的魅力与诗意的光彩,展示着温馨的情怀;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飞跃着瑰丽的想象。于是分散的注意力在集中,大脑在全速运转,思维越来越活跃,逻辑越来越明晰,心灵在净化,思想在提升,台上台下都弥漫着一种快乐的气场。不过这些均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人文情怀,人文智慧,即,底气、人气和灵气。
  1.深厚的人文素养铸就语文教师的底气。
  人文素养是一个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是意义赋予和意义理解的能力和素质。马卡连柯早就提醒过我们:“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广。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少人文素养的支撑,缺少独立的思想、内涵、个性,知识储备不足,他的底气就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苍白无力,后果是带来学生个体发展的失落。
  所以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有底气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读书人,是博学、知识面广的老师。有了底气,我们才能彻底摒弃依赖参考书、各种资料大拼盘、各种结论大搬家的做法,而真正把所有教参资料放在“参考”的位置,敢于“下水”,去独立地阅读、钻研、把握教材,捕捉此文与彼文的最大不同点,深入理解最特殊最精彩的内涵,从而融会贯通,与作者共鸣、同步、同境,会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解读、感悟,知道讲一篇课文从哪里入手都可以讲“圆”了,就知道教无定法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不会落伍,有底气,有自信,同时把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在教育教学园地里畅游自如。
  2.博大的人文情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气。“人气”是时下较时髦的一个词,人气指数能反映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心目中的感召力。据调查,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有爱心的(爱得深沉、广博、平等)、有敬业精神的(肯负责――才能付出)、学识渊博的(从师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师高弟子强)以身作则(老师,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的老师。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而如此课堂氛围就是来自语文教师的身正典范、睿智机敏和博学慈爱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教育著称于世的孔子早就提倡“以身作则”和“三省吾身”,强调教师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和熏染作用。正因为他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思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后生可畏”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才使后人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由衷感叹。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也是对“师表风范”的最佳诠释。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追随沈从文大师就是一例。用汪曾祺先生的话说:“不能说我在报考志愿书上填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不是冲着沈从文去的”,“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所以语文教师崇高的“师表风范”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
  3.人文智慧形成语文教师的灵气。
  人文智慧是人文素质外在的表现形态,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职业的敏感性、创造性和教学的机智,即灵气。这种灵气是建立在语文教师对学习主体的了解,对教材的大胆设想和创新,不唯上、不唯书,具有独特的分析理解能力。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灵气的语文教师能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创新的理念授学生以“渔”,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想象,诱导学生思维求异,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可以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熏陶的优势,把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生活气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用灵魂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1)一个有人文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独特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出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引领学生思维、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老师。
  教师的智慧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研究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来自于研究性的学习与批判性的吸纳,来自于创造性的实践与反思性的积累。
  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领悟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赏识学生的智慧,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发现同学和教师的智慧所在。这种相互对智慧的崇尚、追求、激励,无疑会大大增强和激发师生创造的成就感和热情,培植起良好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一个有灵气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耐人寻味的,能以“意外之曲”获“意外之效”。
  课堂应是生态的课堂,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但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插曲”,这些“插曲”偏离了教师预先的设想。怎么办?一个有灵气的语文教师,能巧妙地变“节外生枝”为“意外之效”。
  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上着课,突然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一男生毫无顾忌地怀抱足球冲进教室。当老师询问他从哪里来时,居然答道:“我从国外来!”(岂有此理!咋办?怎么教育该生,怎么给大家一个说法?如果要管,该怎么教育他呢?)这是课堂呀!只见语文老师灵机一动,决定用这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应用――会听,听出言外之意”训练。于是对大家说:“同学们,他说从国外来,可是咱们中国是随便可以进出的么?”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不是!”“那该履行哪些手续呢?”一学生举手说:“要写申请!”另一学生补充道:“还要等批准,办签证!”哦,原来如此。从国外到中国来手续比较复杂,花的时间长。随即老师转身问迟到的同学,相信你不是从国外来的,否则你早被驱逐出境了,不过如果从教室外来,手续就简便多了。你听出同学们话中的言外之意了么?这位同学也不笨,答道:“听出来了,意思说来晚了进教室,要打报告,要经老师同意。”“可是,你这样做了没有呢?”“没有。”“现在该怎么做?”于是该同学折回到教室外,重新打报告,征得同意后走进了教室,引来同学们一片会意的笑声。
  老师巧妙变通教学内容,呈现出精彩的一幕。老师能从遇到的事件中敏锐地觉察出按原计划教学,效果是极差的;停止上课来批评人,株连全班同学上课更是不受欢迎的。怎么办?于是就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采取顺水推舟的策略,灵活地把这件事与“语言的应用”教学结合起来,巧妙地把“申请与报告,办签证与同意批准”联系在一起,这样既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练习的机会,又让桀骜不驯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这就把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的掌声,我们对此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灵气。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做撩拨学生燃烧的火把,用快乐做燃料,方能熊熊燃烧。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只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质,满腔的人文情怀,杰出的人文智慧,点点人格魅力的星火终将汇成灿烂火海。
  
  刘少鸾,陈尚虎,语文教师,现居重庆。本文编校:剑 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