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德富生命怎么样 [以“语”育“德”,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德富生命怎么样 [以“语”育“德”,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2:19 影响了: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语文的教学实践和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率,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引进课外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契机 生命奠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语文要“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语文的教学实践和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示”德――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率
  
  教师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也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的行为对他们来讲既是行为向导又是心理向导。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走进课堂时,应如三月的春风一般,使学生感到全身暖融融的,充满着青春活力,如同万物复苏般竞相成长,使我们的课堂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的服饰仪表要经得起学生的“评头论足”。如何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呢?教师又应怎样为学生提供外在的形象楷模呢?
  首先,衣着要得体。对于中学生,教师的服装朴素、整洁、美观、大方,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熟的衣着行为,并同时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启迪,再者说我们的衣着整洁得体、落落大方,同样能够透露出一股朴实之美、和谐之美、高雅之美,不必担心过于老土,不够时尚。
  其次,举止要优雅。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我们的举止一定做到礼貌、端庄、得体、优雅,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我们的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具有的丰富内涵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就容易融洽师生关系,便于师生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让学生从教师的礼貌行为中受到良好熏陶,有利于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
  再次,态度要真诚。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表情亲切自然,真诚热情,给人阳光般的感觉,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必定会给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学生如果打心眼里喜欢老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化。
  实践证明:得体的衣着、优雅的举止、真诚的态度会令我们的语文课处处逢春,使我们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文明的洗礼,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觅”德――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情感,追求人性中一切美好的品格,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渗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来。而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时,最重要的是挖掘课文中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激发爱国之情。比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情感中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比如《最后一课》可以让师生感受到文中洋溢在每个角落的爱国热情;再比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岳阳楼记》等文章,既可以引领学生饱览名胜古迹,亦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而通过学习《木兰诗》、《谈骨气》等课文,则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当然还有《过零丁洋》中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春望》中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等等,这些优秀作品无不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们的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
  培育感恩之心。比如在学习课文《老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以爱心去交换爱心,引导他们懂得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而在学习《信客》时则要引导他们学习信客身上的那种诚信无私、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的精神。在学习课文《散步》时,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课文《背影》中朱自清望父买橘,感悟到了真挚的父爱,并为之落泪,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体会父母那伟大而无私的爱,继承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常怀感恩之心。
  体悟多彩生活。《安塞腰鼓》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腾腾生机,《云南歌会》中酣畅淋漓的歌唱,从他们美妙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他们活得洒脱、自然而热情,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色。《吆喝》背后有滋有味的生活,《观舞记》中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端午的鸭蛋》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美的反映与折射,让读者领略了生活的多彩和人们良好向上的心态。
  提升生命价值。语文学科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意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起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美的思想。比如《在山的那边》启示人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美好人生。《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样告诉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其他的篇目如《荒岛余生》中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意志坚强的奋斗与冒险;《我的信念》对真理的执著与渴求,崇高的使命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于迷醉;《再塑生命》中能创造出奇迹的顽强与不息;《生命,生命》中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都会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正确把握。
  教材是厚实的、鲜活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契机进行德育渗透,生命的底蕴在于积累,相信这些课文对于学生能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一颗敏感的感恩之心、一颗执著的进取之心、一颗坚定的生存之心等方面均有很大帮助,老师应该在平时多多提及,相信滴水可以成就大海,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义不容辞!
  
  三、“借”德――教师要善于引进课外德育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巧借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德育渗透之外,笔者还曾尝试着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毕竟好的文学作品大都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情感和思想,它以审美的方式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与作者进行精神的自由交流和心灵的对话,引导他们去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回报生命。好的影视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使学生对人生、命运、人性进行探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人格素养。
  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但是要注意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其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这一特殊时期,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如观摩革命诗歌朗诵会,欣赏文艺表演、书法比赛,参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收集爱国的名言警句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生命的质量。
  以上为笔者的几点尝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