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体育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价值 [体育教学中要重视人格的培养]
 

体育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价值 [体育教学中要重视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3:55 影响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人格的启迪和教育,这一点应引起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也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人格精神的影响
  学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常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常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的公正性对学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教师期望引起的效应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另外,学校是同龄群体聚集的场所,同伴群体常对人格的形成起到巨大的影响。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中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 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人格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下一番工夫。
  二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塑造健康人格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一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课堂常规,严密课程的组织
  严密课的组织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队伍调动这条主线,做到备课一定要备课的队伍调动。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迅速、整齐、守纪、集体协同动作的习惯,坚决反对组织松散、不服从指挥、拖拉等现象。
  体育课中突发事件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的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让学生在温暖、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氛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求。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可采用练习法,如游戏、教学比赛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才能,同时发挥同他人集体协同配合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养成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从而达到养成好的集体行为习惯的目的。
  3.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发挥其自主精神
  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观察判断,独立地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4.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条件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得特别快。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不容忽视。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学生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接受艰苦的磨炼。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有待于我们中学体育教师的精耕细作。
  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更高层次的台阶,这也是我们每位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