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探析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探析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8:02 影响了: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及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保护、创新和吸收少数民族文化或承载这一少数民族文化或文明中的有益成份,并加以合理地发扬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挖掘内涵定位其特征是重中之中。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内涵 特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分别与昆明、文山、玉溪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世代居住着哈尼、彝、苗、傣、壮、瑶、回、拉祜、布依、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5%,其中哈尼族占17%,彝族占23%,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悠久的历史、特有的少数民族和独特的地理促使红河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最初源于拉丁语Cultura,意思是耕作、动植物培养以及由前两种意思转义的精神表现的含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和相对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概括形式。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少数民族群众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一般就普遍意义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强势文化而言的,是指具有历史传统的、较强地域性的、非主流的文化。或者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具有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的、独立的、非主流的文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我国境内的55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在物质方面所表现的就是民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所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所属的多种物品,以及制造这些物品的工具。如食物、服装、生活器物、住房、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劳动工具等等。精神方面的成果是观念性的东西,通常以心态、观念、理论的形态存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心理、观念、思想等等。如伦理道德、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等。二是已经理论化的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体系,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法律法规方面的成果是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调整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包括政治权利体系、法律规章体系等。人类文化一直很难将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分开,物质形态存在的创造物,都凝聚着创造者的智慧和观念,这属于精神的因素。狭义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人文、风俗、宗教等文化的集成,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日积月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和,是民特征最突出的体现。
  
  二、红河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
  1、独特的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历史文化
  红河州是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2000多年,距今15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化石就出土于州内的开远小龙潭,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州内有保存完好的古人类遗迹、古化石;有始建于宋朝的建水指林寺;建于元朝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文庙;建于明朝的建水朝阳楼及彝族纳楼土司等等。这里还出了清朝同治年间的文学家、教育家许印芳;清嘉庆皇帝的侍读尹壮图;清末云南省唯一的一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世界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等等。红河是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碰撞而成一朵滇南奇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
  2、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建筑
  建筑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一个民族社会的缩影,它是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建筑与文化随影相形,中国建筑大师张钦楠说:“建筑必须反映生活,而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根。”因此,一个民族的建筑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特征。红河少数民族众多,这些民族的族源各不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这里中原汉族建筑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如指林寺,朝阳楼,文庙,朱家花园及双龙桥等典型建筑,这在祖国边疆地区是极其罕见的,同时这里还有独特的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竹楼等特色民族民居建筑。
  3、多姿多彩的节日及歌舞
  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往往集中展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道德水准和宗教观念,它既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也体现各民族人民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传统节日及歌舞文化是各民族世代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民族特征及文化在民族节日及歌舞中均有所反映,节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浪潮席卷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及歌舞文化,城市化的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很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慢慢被人看淡甚至消失,我们在接纳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应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节日与歌舞具有凝聚民族情感,传承历史,延续与再造社会活力的意义,是传达一个民族共同经历、情感理想的表现渠道。”今天我们看到在落后的边疆地区红河,传统的节日及歌舞仍然多姿多彩,仍然在担当着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使命,如哈尼族的�扎扎节、长街宴,彝族的火把节、花腰歌舞、阿细跳月,苗族的采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4、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制的,对文化的需求是无限的,作为饮食来讲,我们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有文化上的需求。红河少数民族饮食特点是大多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比起前两者更更容易吸引人。如竹筒烧肉、汽锅鸡、过桥米线等,特别是过桥米线目前已成规模化发展,已经影响全国大部分城市,过桥米线口味鲜美,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是一种绝佳美食,加之过桥米线形成的美丽的民间传说,可以预见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5、源远流长的医药文化
  红河民族民间具有地方特色的药物种类丰富,野生中草药种类繁多,病理断诊手法多样。其中苗族、彝族、瑶族等医药最为丰富,也最具特色。苗族对肝炎、麻疹、哮喘、抽风、疮毒等病症,有疗效显著的偏方。彝族医药学历史悠久,派系繁多,成书于道光五十年的现收藏于元阳县攀枝花乡勐品彝村的第24代世袭毕摩祭司马光福家中的《彝药书》及牛角寨乡岩龙彝村第7代毕摩祭司兼草医白文光家中的《彝医药》等均记载了上百种动植物药物用途、采集加工配方、效果、用剂用量等方面和几十种病的医治方法。红河州彝学学会还收集整理出版了《彝苗象形医学》,系统全面记述了红河彝族苗族民间医药的病理诊断典型案例和用药规律。
  6、派别齐全的宗教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除了一些少数民族普遍保留的原始信仰外,几大宗教如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在州境内都有传布,流传时间长的上千年,短的近百年,均有一定的信教群众,其宗教观念、宗教意识有较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其中,****在回族群众中已形成普遍信仰的宗教,天主教也有部分苗族、彝族群众信仰。很多宗教的东西已成为民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最早的宗教信仰之一,动物图腾崇拜也是当时红河地区各族宗教信仰崇拜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图腾崇拜已经不在是主要宗教信仰活动了,但在红河各民族的实际生活中,仍可找到图腾崇拜的痕迹:如虎图腾及龙图腾等,原始图腾崇拜与现在敬畏自然的宗教信仰相交织,形成了红河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文化。
  
  三、红河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征的体现,红河少数民族文化融中西,贯古今,各民族相互影响,它是一种边疆地域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它的主体是原著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及歌舞等,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及历史原因,它与儒家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随着元明时期因战争原因等汉族移民的进入,带来了许多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上,从此,多民族多地域各种文化在红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展创新形成今天这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它也不同于任何一个地域性文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
  1、多元性
  红河民族少数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独立的文化,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结合的整体,它在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将中原乃至西方的文化汲取融合发展创新形成今天这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历史上看,在元朝之前红河几乎尽是边地少数民族文明,这一时期主要是一种单一的独立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一时期属于红河文化起源发展时期。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原文化因各种原因进入红河,多种文化开始融合,中国主流传统文明开始在红河发展,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就是大量中原风格建筑在建水,石屏一带建成,特别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文庙以及朱家花园、朝阳楼、指林寺等。随着清末蒙自海关开通,滇越铁路的修建、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文化与现代中原文化开始进入红河,多元的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开始形成。
  2、原生态性
  “‘原生态’一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相对远离现代工业文明的特性,同时具备了原生态“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形态”的特点,更是受到大众和艺术家的青睐。红河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音乐、舞蹈及自然风光、古镇民居及原始民族宗教等别具一格且内容丰富,这些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将从客观上起到传承和保护民间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3、兼容开放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过,“……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文化的开放兼容是民族文化运动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必不可少的,当今文化发展是世界性的,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不被同化甚至消亡,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开放与兼容将起关键性作用。因为开放兼容有利于文化保持自身活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横向开拓,有利于减少文化发展的重复性创造,有利于文化的和谐发展。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较好的融合了古今中国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又汲取了西方文化中优秀成份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逐渐克服自己的片面性,使得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滇南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云南红河为例》(2010QN029)。
  
  参考文献:
  [1]金炳镐.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32.
  [2]王晓莉.中国少数民族建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
  [3]罗崇敏.红河意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222.
  [4]陈丽清.论声乐原生态唱法的原生性,中国集体经济.2009,(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