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4:52 影响了: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写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句话本来用以形容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关系,但把它用在文本解读中也不无恰当。在这里,“我”就是教师,“物”就是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由于受到教师个人人生经验、兴趣志向、阅读方式的影响,往往呈现出多个维度,因此一千个老师眼中就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些影响文本解读方向的因素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甚至连教师本人都未必察觉。一方面教师不仅负有诠释知识内容的责任,也是学生认知及行为仿效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会通过课堂互动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今后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和处理,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本讲究渗透人文性的理念,而“人”的基本概念离不开两性关系的认识与理解。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涉及两性关系的选文较多,如《边城》《错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氓》《孔雀东南飞》等等。因此,下面笔者以一个女性教师的身份,以《氓》《孔雀东南飞》两篇课文为例,探讨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怎样利用这种影响,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自身性别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的重视。
  一.《氓》中女主人公是怨妇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的第一首诗是《卫风・氓》。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个遭到遗弃的女子的回望。在往常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受到《教师用书》的影响,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首怨妇诗。试想,一个遭到丈夫遗弃的女性,给学生的感觉是怨恨、埋怨、哭哭啼啼的,容易让人产生“女性软弱无力”的联想。在经过对文本仔细研读之后,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氓》中的女主人公不是一个“怨妇”,而是一个清醒,懂得为爱放手的女性。理由如下:
  综观全诗,只有第四章有明显的“怨”,怨“氓”的情感多变。而在其他各章中,“怨”字表现得都不明显。其一、第三章中,女主人公从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得出了教训,劝诫天下所有的女性不要沉迷于爱情。可是这一章表意的重点,是在“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一句上,而这一句的表意重点又在一个“说”字。换言之,这个女子在告诫他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说明自己还不能“说”。那么,从什么中解脱呢?当然是爱情。因此这不是抱怨,是倾诉。其二、诗歌开头两章是对往昔爱情生活的甜蜜回忆,这里面有的只是一个热恋中少女的情怀表白,当然更看不到“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章不是顺叙,而是倒叙,是一个已经被伤害的女人的回忆。在这回忆里,我们读不出她对过去经历的后悔或埋怨,读到的全是幸福。倘若是一个受到伤害之后满心都装着怨恨的女人,怎能写出如此深情款款的文字呢?其三、针对诗歌中最明显出现“怨”字的第六章,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句话说明女主人公还是很想和他白头偕老的,可是白头偕老就会使我怨恨。这是不是可以说明我现在还不是很怨恨你呢?在笔者看来,女主人公这时有怨,但更多的是爱,她的离开是一种清醒之后的决绝,在她看来,这样死守下去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恨”代替了原有的“爱”。所以,与其最终伤痕累累,还不如趁有爱的时候放手。所以,她是为爱而离开。归根结底,这首诗歌就是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她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向往爱情的女人中的一个。笔者借此告诉学生,人生中的爱情也许不能总是使人满意,在有爱的时候白头,在无爱的时候要懂得放手。这也许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这样的解读交给学生,或许会对他们的人生更为有益。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如果阅读者的性别角色和文本所描写的主人公性别角色相同,阅读者通常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文本所设定的情景,并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这也属于阅读文本的“共鸣”现象。作为教学高中语文的女性教师,一般都处在构建爱情婚姻家庭的重要时期,所以文学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女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女性教师较之于男性教师更容易体会和把握。类似的情况还表现在《边城》一篇,对翠翠内心那种莫名的忧伤,还有没来由的胡思乱想,女性教师更容易在自我的情感世界里找到类似的体验。所以,运用好自己的性别身份,对文本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焦仲卿的“徘徊”是软弱吗?
  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笔者却发现原来自己的女性身份有时也可能会蒙蔽你的眼睛。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最打动人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殉情而死的结尾。以往在处理这个结尾时,笔者都会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看待焦仲卿的“徘徊庭树下”这个问题,在给学生的解答中,一来因为他先前态度还不够坚定(“府吏默无言,再拜还入户”),二来是因为后来他对刘兰芝的埋怨(“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笔者把这定义为是这个人物性情软弱的一种表现。并且认为他的“徘徊”相比较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决绝,显得懦弱了些,不够坚定。正是从一个女性读者的身份出发,笔者认为他对爱情的忠贞不如刘兰芝。
  可当笔者试着用男性身份重新审视焦仲卿的这一行为时,却有了新的发现。的确,刘兰芝可以“决绝”,他却不可以。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长期以男权社会为中心的国家里,女性的确在政治、经济地位上远远不如男性。这一方面既给女性以沉重的压迫,另一方面却也把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这里指女性对娘家的家庭责任)排除在女性的视角之外。换言之,作为刘兰芝,她既然已经被夫家所休,自然对夫家不再有任何责任了;而在娘家,她又属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然更没有责任的承担。所以对她而言,一旦忠贞的爱情不能保有,选择死就不会是一个太过于痛苦的过程。
  焦仲卿则不同。作为一个大家庭中唯一的男性,他面临着照顾母亲终生和安排妹妹婚事这两大责任。除此之外,他还要光宗耀祖,他还要建功立业,因为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对男性所提出来的要求。更何况,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一个男人为女人而死,在社会名誉上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今天仍然是这样)。这一点在焦母的话中也得到了证明:汝是大家子,仕宦在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由此可见,殉情对焦仲卿而言,实在是一件很为难的事。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抉择中,他仍然选择了坚守盟誓,最终“自挂东南枝”,这才更难能可贵!所以,文章中的这一处描写不仅刻画出了人性的真实,更反映出了他对爱情的坚定,让这个被掩映在熠熠生辉的刘兰芝身后的男人也放射出了自己的光芒!
  从上面的教学实例来看,变换了阅读视角,文本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向。这是因为当笔者从女性身份的视角出发时,内心的情感体验也是偏向于女性主人公的,在这种背景下,身为女性的笔者自然会对男主人公产生不满,这其实是在拿女性的标准去要求男性,在这其中就忽视男性在社会角色承担上的不同内涵,在对人物形象解读时就会出现比较偏激的态度。
  在这里面,笔者还想指明一点,中国自古以来“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文学故事传统,使得女性读者在面对类似题材时往往会表现出对男性主人公的指责态度,而女性教师如果把握不当,就会把这种情感态度潜意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对两性关系的看法。高中语文教材中典型的例子还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女性读者很容易认为男主人公李甲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其实从文章中的描写看来,李甲也是封建正统思想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互相冲突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是存在重要影响的。这种影响有时起到了正向推进的作用,有时起到的是反向阻碍的作用。文学作品的解读本身就是阅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不免会让文本蒙上主观的“我”的色彩。而学校教学既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形成和塑造的过程,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把自己不同性别的情感体验、心理体验、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学生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进而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人生发展。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的影响,把正确的两性关系的看法和理解告诉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谭小红,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昌。本文编校:覃少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