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小学大班额 [论“大班额”现象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大班额 [论“大班额”现象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良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3:43 影响了:

  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学(尤其是示范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不断膨胀,班额(每班学生数)逐渐加大。相对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的班级人数40~50人,这些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一般60~70人,多的甚至达到80~90人,被称为“大班额”。
  “大班额”现象早已引起各界关注,教育主管部门也曾采取一定措施试图解决,但遗憾的是仍屡禁不止,现实中仍然大量存在。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尽管“大班额”具有使政府和学校“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的理解”等积极作用,但毋庸讳言,“大班额”对中小学教育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
  一、 “大班额”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包括全体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知识和能力、共性和个性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在班级中完成的,班级是学生的心理家园。班额太小(如10人以下),班级人数过少,学生对不同性格和家庭背景、价值观的同学接触有限,不利于了解丰富多元的同学生活和形成包容多元的价值观。但相对而言,人数太多的“大班额”对学生发展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1.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身体是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需要充足的营养、良好的医疗保健、足够的锻炼等诸多因素,其中新鲜的空气和宽阔的活动空间不可或缺。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舒适、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利于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里,班上同学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室体积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班级规模(50人/班以下)设计和修建,因而教室的空间和空气容量总体有限。
  (1)拥挤的活动空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大班额”使学生课桌摆放十分密集,学生活动空间基本没有。本应在讲台下摆放的教师讲桌已移到讲台上,本应和讲桌有一定空隙的教室第一排课桌则紧挨讲台边沿,两边学生看黑板须斜视;本应和教室后墙有一定空隙的教室最后一排课桌也紧抵后墙,本应八张课桌的一横排变成九张课桌,本应有间距的中间两纵组(一纵组两行课桌)也紧挨一起。不仅如此,每个课桌与凳子之间仅容得学生挺直胸脯,想弯腰或转身会非常困难,身体稍壮实的学生会有憋闷的感觉;教室后门关闭,因为紧挨后门也得摆放课桌和凳子。
  如此拥挤,学生在上课时上讲台、课间出入座位或教室去如厕、玩耍等相当不易。学生课间需要适当活动放松,而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在我国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学校环境中,在学校操场等开阔面积有限、课间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教室和走廊常常是学生无奈选择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人数太多,走廊和教室太有限的空间很容易使玩闹的学生们受伤,特别是自制力和安全意识薄弱的小学生、运动量更大的男生。更可怕的是,一旦发生打架斗殴、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需要立即疏散时更是无可奈何。
  正因如此,相当部分学校的校规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在课间打闹,不许奔跑做大活动量游戏。有的学校还成立“纠察队”,专门警告和处罚打闹的学生,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学校责任。学校管理虽然轻松了,然而长此以往,学生们习惯课后也安静地在座位上呆着,活泼的天性被压制得老气横秋。拥挤的教室使人际距离缩小,当人际距离低于安全、舒适的指标时,就会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摩擦。紧张烦躁的情绪不仅使身体发育受影响,心理也容易失常。
  (2)浑浊的空气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大脑工作效率
  在正常班额下,师生呼吸所需空气质量(主要指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有量)符合卫生要求。空气质量通常与呼吸总人数和空气的流通状况紧密相关。“大班额”使学生们吸进新鲜空气平均量减少,而呼出的二氧化碳总废气增加;因后门紧闭、座位间空隙狭小而使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流通不畅的教室空气质量不高,难以符合学校卫生要求。
  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浑浊的空气不仅会导致肺功能发育不良,身体其他方面机能同样受到不良影响,学生体质体能全面下降。空气流通不畅也很容易传染疾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青少年学生以学习为主,长时间的智力学习,使大脑对空气中的含氧量需求更高。氧气供应不足,会使大脑工作效率降低,容易感到头晕,理解不了、记不住所学内容。长此以往,大脑机能下降,学习质量下降,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差,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增加,使孩子厌学怕学,失去学习兴趣;严重者剥夺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3)相对有限的体育后勤设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住宿和后勤保障等,通常也是按照普通班额核准和配备的。“大班额”使单位宿舍学生人数增加,学生生活习惯差异增加,学生睡眠、休闲受到的干扰加大;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相对紧张,操场等运动场地面积相对狭小……这些不但不利于学生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和技能,也不利于学生锻炼身体、长好身体,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休闲放松,其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2.影响学生智能、个性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等智能发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的,智能发展与教师数量和质量、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息息相关。尤其是教师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学生智能发展的核心。中小学校一般是以普通班额为标准核定配备教师数量、计算机和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一旦班额加大,师生比、教学资源与学生比下降,每位学生获得的平均教育资源量相应减少。
  班级授课制使一位教师只能根据班级学生一般状况进行统一的教学和管理。“大班额”使学生多了,学生的差异增大,统一的教学容易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时间一长,学生两级分化会更加严重。
  “大班额”使学校教学设施相对不足。计算机数量不足,不能做到一人一机,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落后;自然科学方面的实验仪器不足,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图书资料不足,部分学生课外阅读会受到限制,知识视野非常狭窄……
  学生多了,但仍然只是一位教师面对。要保证教学效益,教师往往只能完成一般的、全部的、基础性的工作,其有效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教育和辅导也更加艰难,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大大减少,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难以顾及。而个性发展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失去个性发展的学生其创造能力的发展自然难以保证。
  二、 “大班额”对教师的不良影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其工作积极性、职业挫折感、师德修养等都和学生发展相关,同时也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紧密联系。
  1.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毋庸讳言,教师的实际收入是影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实际收入越接近预期收入,其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性相应越高。而其预期收入往往与其自身付出紧密联系。
  要保证和普通班同样的教育质量,“大班额”的教师只能加班加点,其实际工作量普遍高出普通班1/3。这不仅包括日复一日的日常性作业批改,更包括个别教育和辅导、家访、期末撰写评语等。付出更多使教师感到疲乏劳累,休息娱乐难以保证,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
  如果付出之后有更多的回报,那即使累点苦点也还想得过去。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核定的教师实际工作量主要以所教教学班和课时(不是学生总人数)来核定;即使考虑了学生人数,但核定的工作量也极为有限。在此情景下,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差距较大。对此教师深感无奈,工作积极性自然降低。
  2.增加教师的职业挫折感
  教师工作方式和方法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发育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生人数过多会导致坐后面的学生容易做小动作、讲话,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大班额“更要求教师在教育和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局面,使教学发挥更大效益。通常教师只能更多采取集体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法讲解系统知识为主;减少在每个学生身上所用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少改作业少提问;更加强调严格的纪律和控制,尽量提高教师的影响面。而小组合作学习或个别教学方式、探究式或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等需要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班额越小越容易实施和进行,反之则难。
  这样的“大班额”使教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更传统、更少选择余地,传统的方法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分统一的方法难以适应更多的学生,个别交流的不足使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室里人多口杂、空气质量不好,担当主导者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心理容易失衡。遇到教学突发事件,教师难以冷静理性地处理,更容易产生和学生的冲突,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这些都使教育质量更难保证,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压力更多,教师职业挫折感倍增。但各方考评教师时很少予以理解,对此教师唯有深深的沮丧。
  3.影响教师师德师风
  “大班额”使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平均关注度大大降低。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关注和教育往往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尤其对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和自辨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为使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家长们往往会继续努力,想尽办法,通过请客、送礼等方式与班主任和主课教师“沟通”,以使孩子在班干部选任、活动参与、评先选优、座位安排、上课提问、课后辅导等方面更占先机。因而,一些学校(尤其示范学校)的老师非常“吃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拿人手短”,得到好处的教师自然要“回馈表示”,有意无意对这些孩子给予倾斜和照顾。
  如此这般,不仅教育公平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也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土崩瓦解。长此以往,一些教师习惯了家长们的额外“表示”,师德下降还浑然不觉,甚至以为这才是家长“懂事”的表现,反之则是家长“不知趣”,不尊重自己。
  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教师职业挫折感增加、教师师德师风下降等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身心失常。教师身心失常,严重的会自杀伤害自己;更可怕的是转移压力,伤害与其相处时间最多、相比处于更弱势地位的学生,因而学生更容易成为教师心理失常的“替罪羊”和“牺牲品”(曾有学校发生教师打学生致其死亡的案例)。无论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学生,都是中小学教育的悲哀。
  三、 “大班额”对中小学教育的其他不良影响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政府的一贯追求。
  1.“大班额”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和学校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国内外早有研究表明,“大班额”使学校师生比降低,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教育质量相应下降。所以发达国家通过教育立法,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实行了小班教学(班级人数15-25人),以确保教育质量。如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小学班级的平均人数约为21人。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班额”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受限,教育目的难以实现。同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实践,“大班额”特别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发展不容乐观,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成为空话。
  2.“大班额”影响教育公平
  现代民主化社会要求教育更公平。公平的教育要求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同样的教育质量。和普通班相比,“大班额”的学生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和更高教育质量的希望渺茫,有违教育公平;“大班额”使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力关注更多的学生,一些学生和家长只有通过“非常途径”以引起教师的关注,争夺有限的发展空间(如当班干部、选座位等),这也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大班额”使有钱有门路的非计划生进入示范学校,而无钱无门路的学生只有留在非示范校就读,造成社会的不公。诸多的不公会降低人民对教育和政府的满意度。
  3.“大班额”污染了教育生态
  “大班额”为学校(尤其示范校)的校长和教师获得“名额”的寻租机会,使纯洁的教育环境受到污染,社会的不正之风在校园里肆虐。校长在金钱、权力和效益面前屈膝,教师在利益面前低头,于是引领“真善美”的教育追求被抛之脑后,坚持“育人”的教育信念被置之后位,从而恶化了教育生态,导致师德师风的下降和社会对学校、教师形象的贬低,“尊师重教”的传统受到质疑。
  随着我国新时期人才战略的实施和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已是众望所归。在教育效益和教育公平的天平上,政府已经旗帜鲜明地放在教育公平一端,这为破解“大班额”现象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消除“大班额“现象提供了美好前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大班额”现象,为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省略/show/2587.html
  [2] .aspx?windows_sn=3119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