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用高中物理习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用高中物理习题】

发布时间:2019-02-06 04:09:23 影响了:

  新课标不是淡化习题教学,而是对物理习题的选和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下面来探讨一下怎样选择好的习题。   1 选用高中物理习题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中,习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考试等原因的指导,现在存在以下问题。
  1.1 重知识,轻情感;重解题,轻体验
  由于传统教学习惯、教学目标体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重知识、轻情感而忽略了在问题解决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热情的养成。比如,在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后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
  1.2 一些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归类不同的题型,强调机械记忆和模仿,不讲究过程与方法
  在习题教学中,解题方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的方法教学一般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老师通过一道例题就给学生归纳出一个完备的解题步骤,或者某种题型的解题突破口,要学生记住这些方法,然后用它来解决相类似的大量题目。其实,方法是程序性的知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的渗透而不是灌输。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基础,通过老师的促进,达成质的飞跃,解题方法跃然脑中,最后再由老师点拨方法。这样,学生容易已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时不再会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学生经常会上课听得懂,课后作业不会做或碰到没做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其原因就是把物理的分析过程变成回忆过程,把方法当做知识来灌输。正确的做法是要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物理图景,学会分析,学会抽象,学会概括,学会比较,学会推理。
  2 怎样选择好的习题
  2.1 在教材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又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题目
  教材中的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编写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习题的教育功能,尽量发挥每道题的作用,同时注意把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一个较中肯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来选择习题,挖掘习题的深度和广度。
  2.2 在高考题中选择用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的题目
  高考题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出炉的,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用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的题目。
  2.3 好的习题的特点
  应当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当与现代科技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注重知识面拓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怎样进行习题设计
  好的习题的确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但目前教辅材料中好的习题不多,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要设计一些题目辅助教学。
  3.1 设计习题时要立足基本概念规律,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是经过简化处理过的问题,而不是面对真实的问题原型,因而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等能力的训练。正因为这样,在课堂上可以在适当引入生活中的问题原型使学生的建模能力得到训练,也能使学生感到物理问题就在身边。
  3.2 设计习题需要关注新闻报道,注意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设计习题需要关注新闻报道,注意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类题型通过从电视、报纸、网络中搜集到相关的详细内容后,进行提炼、加工,然后与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建立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
  3.3 设计习题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的有关信息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并关注对过程的体验。物理规律的建立本身就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如果利用物理学史上的一些事件作为探究的材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物理大师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升华。
  3.4 设计与STS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物理教育中的STS主要是要学生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关注物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即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解释、分析和解决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