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 汽车零部件产业平台
 

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 汽车零部件产业平台

发布时间:2019-02-09 03:35:35 影响了:

  一、2006年汽车总体市场及经济指标分析;      2006年,全国汽车市场产销呈现快速增长,产销双双突破720万辆,达到了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和125.13%。从月度产销情况来看,1、2月份销售情况开始走高,到了3、4月份,产销量持续攀高,3月份更是创造了新高,生产73.29万辆,销售72.1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了38.76%和50.32%,第一季度的产销也借助于此月的快速增长而延续了去年年末的火爆形势;但是从5月份开始,销量虽然同比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环比持续下滑。这其中虽然有销售季节性的因素,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销售潜力充分释放,造成消费者购买意愿持续下降,市场容量有所萎缩,这也是销量在第二季度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下半年的走势还算比较平稳,7、8月份是传统销售淡季,“金九银十”的市场表现也没有让厂商和经销商失望,到了11、12月份的年底冲量阶段,销售情况仍然一路看涨,11月份单月销量68.90万辆,12月份更是刷新了3月份创下的单月销量纪录,达到了75.86万辆的新高峰。
  200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哈飞、华晨和吉利,分别销售122.40万辆、116.57万辆、93 23万辆、70.87万辆、68.51万辆、35.23万辆、30.25万辆、26.68万辆、21.02万辆和20.44万辆,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全部超过20万辆,产销超过10万辆的集团达到了创纪录的13家。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汽车605.2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87%,比上半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前五位企业的集中度达到了65.35%,比上半年下降了0.98个百分点,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尤其是以自主品牌企业为主第二梯队的汽车企业,上升速度很快,在乘用车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25%。总体来看,企业间的分化仍然在进一步加剧。
  
  2006年,全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加快,整体盈利水平显著回升。1~12月,全国汽车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91.02亿元,同比增长34.52%,增长率比11月末提高了4.8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6.60%)17.92个百分点,增长额为972.91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556.16亿元,同比增长29.20%,增速同比提高20.60个百分点,比11月末提高0.5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额为3516.1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215.16亿元,同比增长27.47%,增速比11月末持平,增幅同比提高17.70个百分点,增长额为3279.24亿元。累计产销率比较平稳,波动幅度为0.83%,在12月末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
  2006年,全国汽车市场销售旺盛,同比增长明显,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与同期相比增速加快。全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90.17亿元,同比增长27.77%,增幅同比提高17.12个百分点,增长额为3323.26亿元。
  
  二、政策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影响:
  
  2006年7月1日起,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承诺,我国对进口车整车和零部件关税进行最后一次调整。其中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达到历史最低。
  关税调整到位以后,将给各零部件行业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国际势力将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在以往几年的国外资本进入浪潮中都是一级企业(大型零部件集团)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今后的几年中将有更多的国外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涌入中国,和大型集团的进入方式不同的是,中小型企业将会较多地以联合体的形式出现在国内零部件市场上。这样我国零部件市场将全面承接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技术、生产、运营、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都将更加多元化。国内企业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经验,也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全面与世界接轨,真正的走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我国零部件行业基础弱,与跨国零部件集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即使与国外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相比也没有优势,这种不足尤其体现在资本和技术开发方面,如果不能在这两个核心方面提升势力,我国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着被边缘化、沦为流水线的境地。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即“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而不是WTO协议中规定的10%(关税调整之后)的税率。
  该办法自去年4月份出台之后就争议不断,尤其对于核定“构成整车特征”的标准。今年上半年,就这一办法的实施,中欧、中美、中国与加拿大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三方认为,中国对外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并认为这一规定意在鼓励中国汽车厂商(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像奇瑞、吉利和华晨这样的自主品牌企业)使用国内汽车配件,也鼓励国外零部件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国内。
  
  这一办法的出台是针对一些生产企业倾向于直接进口可以很快组装成整车的零部件,这一行为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但是不利于国内零部件行业的成长。以前曾经有过一种说法,华晨宝马的国产宝马就是进口其他总成+国内装配四个车轮,这就是以上行为的直观体现。这一办法如果能够深入实施,相当多的合资车型的国产化率能够至少提高20%以上,虽然现在行业内已经很少提及国产化率这一说法,但是这一数字仍然是很多企业内部成本考核指标的重要参数。
  办法实施后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华晨宝马、北京奔驰等企业已经迫于压力宣布提高国内采购比例;而上海通用的卡迪拉克则停止国产。其实在合资比例和关税都方面都已经放开的情况下,国外零部件企业已经在国内获得相当多的利益。这一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整车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的配套封闭性,让配套市场更加开放。
  但是最近,我国已经决定将该办法的实施日期推迟至2008年7月1日,希望国内零部件企业能够在这推迟的两年中积极迎接关税下调后带来的更大的挑战。
  
  三、2006年零部件产业分析: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已占总价值链的比例已经突破50%。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发展速度,近三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5年我国零部件行业总产值3838亿元,占汽车行业总产值的35%,其 中。出口总值达到85亿美元,OEM产值估算为2681亿元・2006年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达到了4716.96亿元,占汽车行业总产值的30.32%,在年末各整车企业提高生产的情况下,比10月末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超过160亿美元,OEM产值估算为3038亿元。应该说零部件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呈高增长势头,2006年出口总额高达160亿美元,同比保持快速增长。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我国零部件产业很有可能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环。按照正在制定的“十一五”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中,“十一五”的目标是到2010年汽车零部件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其中OEM产值7300亿元,出口争取达到400亿美元。所以说,无论是从规模生产还是从市场容量方面来看,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性不逊干整车制造业。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发展到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从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看,仍然供销两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有专家估计2010年之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将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也将逐步提高,但是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35%到36%的比重.相较于国际60%到70%水平仍然较低l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和挑战,前景并没有上述数字表现出来的那么乐观。
  1、汽车零部件市场总体趋势和特点: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汽车零部件业面临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巨大影响,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结构导向,国际汽车产业向中国、印度等国家的逐步转移,这些都是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但是WTO贸易保护期的结束,和欧美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及方式的变化,都对国内零部件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呈现了三喜三忧的特点:
  1.1喜:通过行业内整合,初步体现集群效应,忧:成本优势削弱,技术,管理等弱点凸现。
  面对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今年以来零部件行业整合步伐明显加快,尤其体现在销售渠道方面上,多家企业建立销售联合体,进行多种形式的销售,一些大的零部件流通企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国家在几年内将制定新标准,把总成类零部件厂整合到2-4家,其他则向二三级配套厂分流,然后发展劳动密集型零部件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并且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以整车厂为中心的区域集中性,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一汽集团为中心)、京津唐(北汽和天津夏利为中心)、湖北(东风集团为中心)、西南(长安集团为中心)、长三角(上汽、南汽、奇瑞、江淮等集团为中心)、珠三角(广汽、东南汽车为中心)等几大零部件产业集群。
  在2006年6月23日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名单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数为22家,这22家企业销售收入占百强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61.44%,百强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2175.77亿元,同比增加10.7%,占国内4447家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的63%,这说明: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步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效应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广东、吉林等地区,其中上海、浙江两个地区的零部件企业的产出效益较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内部整合与集群化发展,使得我国所具备的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产业密集等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也将促进我国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今后也会得到更快地发展。
  规模增大并不代表效益同步增长,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在规模效益、技术与管理能力上与国际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被拉大的趋势。虽然我国零部件行业的规模效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零部件行业的企业集中度还比较低、规模效应更多的体现在地区集中度高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然处于零散状态,约三分之一的供应商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而在国际上,全球前100家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基础,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基础较弱,规模经济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我国零部件行业投资比重一直偏低,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十分薄弱。同时由于零部件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无论是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还是人员管理都处于低效率水平,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生产管理人员,所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联动性的,它除了影响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生产速度之外,也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同时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废品率提高、精益化管理缺失使得原材料浪费等原因,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不良影响使得企业在原材料成本迅速上升时应对成本风险的能力薄弱,有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合资整车企业不选择国产配套上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我国各项法规的逐步完善,职工权利意识的提升,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度提升,以往我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成本优势、尤其是人力成本优势已经开始逐渐丧失,部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比中国用工成本更便宜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同时,由于近期原始生产资料(尤其是关键原材料)的持续涨价更削弱了我国以前在生产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因此我国汽车行业在成本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随之而凸现的就是资本积累及运作层面的劣势。
  鉴于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将有赖于整车产业的带动和国际、国内资本的整合。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资本结构只有从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改为各种资本同时存在、形成有益补充,才能充分激活零部件产业中的资本流动,由市场引导优良资本向优势资源转移,使汽车零部件全行业资产运营状况逐步改善,整个行业的财务状况才能更加健康。国家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培育5~10家初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关键零部件前3家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值占其总销售额的20%,使资源、资金、技术及信息更集中,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物流更容易组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
  1.2喜: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产品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种;忧:技术,产品升级主要依靠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带动,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仍然不高,面临更严峻的反倾销形势。
  今年上半年,有了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各零部件企业对自身的发展也有了底气,它们克服汇率变动和原材料上涨等不 利因素,通过降本增效,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垒球零部件采购竞标,中标率也大大提高。上半年美国通用EP-SILON项目已在上汽集团内13家企业定点,除了向上海通用供货,这些产品有的还将向通用垒球其他工厂供货。进步不仅体现在配套供货体系上,上海小糸车灯、纳铁福、三电贝洱空调压缩机、延锋江森、中弹悬架弹簧等一大批产品继实现OEM配套后,目前又进入同步开发行列,表明这些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部分高技术门槛的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对汽车安全、排放等要求的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国内,由于引进技术及与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合作,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也已批量生产。如上海联合电子有限公司引进博世技术,生产汽油机电喷系统;上海汽车制动系统公司利用博世技术生产轿车用ABS,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生产自动变速器等等;此外,部分企业也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通过内部攻关或与国外先进机构合作研发,也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成效,例如奇瑞汽车和奥地利AVL公司合作研发的ACTECO发动机将在年底达到20000台产能,华晨汽车自主研发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6月26日在沈阳上市,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冲击自主研发中高端发动机的开拓者。
  在出口市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汽车零部件及相关商品出口金额为150.4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占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的76.81%。随着汽车零部件开发能力增强,OEM总成件配套出口大订单明显增多。今年1月份,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美国通用汽车首个全球平台中级车副车架、后桥结构件等零部件供应商,并获得连续5年内共计50亿元人民币的供货订单。这不仅是中国桥车底盘系统零部件首次进入美国OEM市场,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接到金额如此大的订单。3月份,奇瑞5000台ACTECO发动机出口美国,不仅是迄今为止奇瑞发动机出口量最大的一笔订单,还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动机在国际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截止8月10日,奇瑞ACTECO发动机累计出口美国市场7000台,计划今年出口美国15000台以上,明年出口超过25000台,2008年将开始批量出口欧洲市场。汽车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使我国今年汽车电子产品出口转旺。延锋百利得的安全气囊总成走俏国内外市场,一季度出口创汇达360万美元。联合电子的传感器、喷油器等电子产品今年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出口业务不断创造高增长成绩的背后,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和价格战现象严重、出口靠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拉动的尴尬境遇。我国零部件出口虽然分布较广、品种较多,但是明显存在着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能耗较高的问题。2005年,在汽车关键件分类中,制动系统和发动机是主要出口商品,制动系统出口额占关键件出口总额的近62.2%,发动机出口金额占关键件出口总额的近21.8%。在制动系统类零部件中,ABS出口金额只占出口总额的0.64%。这种靠低端产品数量与价格上的优势支撑的出口业务存在很大的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危险,自一九九七年美国对自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十的反倾销关税以来,涉及我国汽车行业的反倾销案件已有近10起。涉案产品主要有车轮垫圈、刹车鼓刹车盘、碟形刹车圆筒、汽车轮胎防滑链、挡风玻璃和钢制汽车油箱等品种。仅最近一个时期,国外对我国出口汽车产品发起反倾销案件就达8起。轮胎行业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的最大障碍。
  同时出口额大部分来自于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的贡献,据统计,这两类企业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2005年达到了56.35%,今年前11个月也超过了52%。这样也不利于本土零部件企业,我国零部件出口业务很可能在虚假的光环下步入危险境地。
  1.3喜:跨国巨头投资力度继续加大,零部件行业获得资本,技术和产品支持;忧:竞争环境严峻,大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发展脚步迟缓,竞争力提升与外资进人速度不同步,面临边缘化危险。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汽车行业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设生产基地、建研发中心,从整车集团到跨国零部件巨头。这些国际汽车行业的“强者”带来了先进的产品、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我国零部件行业从中受益匪浅,利用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跨国集团资本的涌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本积累也越来越雄厚,这些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核心技术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借助对引进技术的借鉴、消化和吸收。
  但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取消对外资的股比限制,“独资化”现象在我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生产为核心,力争到2010年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名。同时,以微软、西门子、联想为代表的IT业巨头们也开始透过自建工厂、收购等方式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收入在这些企业经营收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摩托罗拉汽车电子(现已出售给德国大陆集团)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13%左右,西门子汽车市场占有率为8%。在中国,摩托罗拉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西门子市场占有率为15%。而在汽车电子核心部件方面,西门子市场占有率为30%,摩托罗拉市场占有率为20%。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吸引IT企业进入零部件行业的最大诱惑。现在,电子系统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这一比例还将越来越高,而且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传统IT行业中现在流行的“顶级企业卖标准”法则也许是IT巨头们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终极目标”。
  
  只有国家从宏观调控方面进行必要的战略指导,企业配合国家进行市场定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才能促进整个行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企业开发能力的提高,与整车制造行业同步协调发展,满足市场需要,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规避各方面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的有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规划、生产精益化管理、市场定位、营销及品牌策略。
  
  2、零部件行业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2006年,随着全国汽车行业整体转暖,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也保持适度增长。但是,整车企业通过向上游零部件行业转移成本压力和强化对下游的营销管理,盈利方面整体表现好于零部件行业的情况。相比之下,零部件行业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整车企业打压的双重压力下,利润总额上升幅度在汽车行业内各小行业排名中开始下滑,同时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快 速发展,零部件企业为避免供应不足,加大生产供应,导致存货同比增长近10%,期间零部件行业企业通过控制费用支出等,最终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6.43%,稍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利润总额占整个汽车行业的38.66%。
  2006年,零部件制造业统计内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16.96亿元,同比增长33.12%,工业销售产值4596.22亿元,同比增长32.48%,产品销售率97.44%,比上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478.54亿元,同比增长180.64亿元,增长率达到60.63%;出口交货值691.46亿元,同比增长30.56%;实现利润总额295.14亿元,增速达到46.43%,对汽车产业实现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38.66%,比上半年上升3.55个百分点,仅次于整车制造行业,盈利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较大。
  
  从以上经济指标来看,零部件行业大部分经济指标同比增长率都在25%以上,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实现利润总额三大重点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上扬,尤其是利润总额,摆脱了去年同期的颓势,在总产值和新产品产值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迅速回升,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3、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市场情况:
  200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其他汽车相关商品进口继续呈快速增长。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进口金额11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2.38%;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进口1.94亿美元,同比增长65.32%;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进口金额7.8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上述三类商品共进口120.82亿美元,占汽车进口总额的57.87%。
  200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出口保持了去年的强劲态势。1~12月,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出口金额11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04%;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进口4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1%;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出口金额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56.20%,上述三类商品共出口207.81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3.84%,这一比例比进口商品中上述三类商品所占比例高。
  
  4、零部件行业2007年走势展望:
  2007年,随着关税调整的落地实施、企业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力度加大,行业经营状况将有所改善。而近年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出色表现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产化率更高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带动作用下,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尤其是整车企业的核心配套企业将逐渐崛起,比如今年上半年引人注目的湘火炬,还有近期准备收购福特汽车部分零部件业务的万向集团。部分区域零部件产业集群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并逐步外延,大规模走向海外售后市场甚至是国际配套市场也已经不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
  现阶段,我国零部件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达到47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3%,工业销售产值也达到4600亿元左右;此外,新产品产值比例达到10.15%。按照现在的产业水平,2007年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能够达到6000亿元左右,产销率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销售产值将能够达到5700亿元甚至更多。
  零部件市场环境将随着国家各种产业政策法规的出台及付诸实施而趋于规范、保持良性发展,全行业利润水平将继续回升,2006年利润总额达到295亿元,行业利润率大概在6.05%左右,2007年利润水平回升速度将继续缓慢回升,到2007年年末利润率将在6.15%左右,2007年利润总额有望突破360亿元。
  进出口方面,还将维持零部件出口高速增长、进口产品集中于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态势。2006年零部件行业出口额超过1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进口额也将超过100亿美元。明年国内零部件行业走向国际的市场的步伐将更大,预计2007年出口额增长将继续超过30%,达到185亿美元以上。进口额将会保持稳定低速增长,120亿美元应该是比较现实的数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