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

发布时间:2019-02-08 03:39:46 影响了:

  摘要: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错,但他们对学习数学却缺乏足够的信心与情感,学习没有更高的目标,也没有持久的愿望,影响着他们对数学进一步的追求。本文试从教学论、心理学、新课程等几个角度,从教师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材内在的情感资源几方面分析、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情感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情感是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情感 数学情感 灵魂
  
  一、问题的提出
  看一位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日记,他写道:“虽然我每次数学考试都考得高分,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很羡慕,家长也很高兴,可我还是觉得学数学没意思,太枯燥,害怕上数学课。”
  如果我们再作一些调查,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学生认为,数学没有象语文那样贴近自然与社会生活,没有象科学那样有有趣的实验与操作,没有象社会那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象音乐、美术那样赏心悦目,有的只是抽象的符号与推演。数学太没有“人情味”了!
  纵观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长期以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比赛中常常摘金夺银,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位中国人获得过诸如诺贝尔奖等全人类科学事业的最高荣誉奖,我们的数学“尖子”人材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也不多。
  发生这样不合常理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够,对数学学习信心不坚定对数学学习的情感缺失,在数学教学中不注重数学情感的培养。教学中的这些缺陷,恰恰表现在学生缺少数学的直觉意识、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
  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辉煌的成果的取得,往往来源于敏锐的数学直觉、惊人的想象力及追求数学美的思想。数学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认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情感的意义,把情感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中数学情感把握的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切实把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载体,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数学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功能:
  1、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以较好的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诱发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比如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有时对同样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生学习兴趣相差会很大。因此,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项得力的措施。
  2、可以调剂课堂氛围
  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唯我独尊的思想,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疑义,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及时调剂课堂氛围,让师生的言行举动都调整到最佳状态。
  因此,一个教师绝不能不管学生的反映、照本宣科埋头教书,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学,随时调动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有效地抑制学生的厌学情绪。这说明: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理解课堂教学中数学情感的把握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教学论的角度看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位数学教师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去上课,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最终借助好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情感体验的价值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而且与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缺乏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3、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
  《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数学情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比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情感的把握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一个比较隐性的目标,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影响情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就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而论,可以分为教师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材内在的情感资源。
  (一)教师的情感因素
  1.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一次我到外校借班教学,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课前教师先作自我介绍,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交朋友。
  邀请学生介绍相对面同学的姓名(可前后左右转动),学生听说要与老师交朋友,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一下子师生关系拉近,学生纷纷举手,四面转动介绍与他相对面的同学。这样既创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为我顺利开展教学奠定了基础,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
  (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
  首先,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其次,老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走进教室的一刻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投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教师在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
  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可以拍拍他的肩,暗示其坐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等。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学生的情感因素
  1.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2.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促进
  (1)创设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厌学情绪。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的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实践测量、游戏竞赛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
  (2)鼓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
  虽然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但若能形成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共同探索的气氛,则更有利于学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分享认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上的和谐融洽。于是共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便洋溢在学生之间,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会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激励、唤醒。
  (3)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当学生答题中出了差错,无法自己解决时,设法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气氛,有助于增进学生友好情感。如可以采用“小老师”制,让做对的学生帮助找出错题症结所在,再让学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见解。
  (三)教材内在的情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在的情感资源,可不断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引入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乐学”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产生需一定的外部条件,依赖一定情境。这使得课堂教学求知热情的激发有赖于教师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不同课型来决定。课堂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利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让学生能自信地、愉快地交流,思维不断地调整,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初中几何入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折纸,用火柴棒搭图、拼图的游戏,来让学生认识几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结合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利用七巧版设计不同的动物图案,然后进行评比,通过这样学生喜欢的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几何,接受几何热爱几何,从而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介绍直角坐标系时,可把教室中的某一排和某一列当作坐标的横轴或纵轴,按预先约定,找出某个学生的座位的坐标,或者所在的象限,学生的热情必然高涨;有时,我们对于一些难记的公式或定理可介绍一些记忆的方法,包括一些口诀,形象的比喻等等。
  2.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用数学”的情感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高于生活,数学更用于生活。教师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近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应用,使学生愿意学好数学。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所以当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时,常能一扫他们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每一节课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范例教学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利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通过为母亲过生日的活动,在银行取压岁钱,在商场购买礼物,在接妈妈回家过生日等一系列活动中,要让学生能够自信地、愉快地交流,思维不断地调整,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利率问题、调配问题、打折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蕴含一定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的。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的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强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体验。
  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商家都以16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上衣,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问这一商家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问题一抛出,教室就沸腾起来,有的说是盈利,有的说是亏损,也有的说是不盈也不亏。真可谓三派相争!
  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不因为教学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主动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让三种不同意见的分别派一位代表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理由,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
  4.揭示内容本身的美感,陶冶“鉴赏美”的情感体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课内容中显得比较平淡而单调的部分,教师就必须善于及时地挖掘数学内容本身的美感、寻找数学史中有趣的、有效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感受到数学世界本身有趣而且奇妙的地方,并利用美学观点把有关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以形成易被学生接受的审美信息。
  
  四、结语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数学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情感的渗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单调和乏味,它能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产生无限的乐趣,从而树立牢固而持久的学习愿望,学生的意志品质、性格也同时得到陶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点明了情感是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肖柏荣主编《数学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
  3、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1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6
  5、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6、余致甫主编《数学教育学概论》,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7
  7、田万海主编《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
  8、刘书蕊情景创设促进探究学习青年教师200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