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66岁的“弓箭手”] 弓箭手大作战
 

[66岁的“弓箭手”] 弓箭手大作战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5:03 影响了:

  【编者按】本刊于2008年第12期详细介绍了小有名气的瑞典“弓箭手”(ARCHER)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殊不知,早在=战期间英国人就研制成功同样名为“弓箭手”的坦克歼击车,正儿八经地和德军的坦克较量过。那么,这个66岁的老“弓箭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战车呢?
  
  一个66岁的“老兵”
  
   二战初期,德军的坦克在“闪击战”中所向披靡,横扫西欧之后,令英法军队不得不实施“耻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痛定思痛,英国人痛感发展反坦克武器的必要性。
  英军在二战初期的反坦克武器是步兵用的2磅火炮(口径40毫米)和6磅火炮(口径57毫米),在早期的北非战场上便已经显现出威力上的不足,前线的英军官兵疾呼:“赶快提供威力更强大的火炮”!不久,英军的能发射17磅炮弹的牵引式反坦克炮运抵北非,这种较大威力的反坦克炮给德军坦克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牵引式的反坦克炮机动性很差,不仅贻误战机,撤出战斗也极不方便。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军方决定发展一种能发射17磅炮弹的自行反坦克炮,这便是“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也称为“弓箭手”坦克歼击车)的由来。
  参与研制的是英国维克斯公司。1942年7月,维克斯公司以过时的“范伦泰”坦克为底盘,开始设计装17磅火炮的自行反坦克炮。第一批样车于1943年初完成。1944年初完成了正样车,并命名为“弓箭手”(Archer)自行反坦克炮,也称为“箭手”自行反坦克炮。英军原订购了800辆“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实际上,到二战结束时只生产了665辆。“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装备到英军装甲师的反坦克营。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从1944年3月开始装备英军,但未能赶上诺曼底登陆作战,不过,它参加了从1944年10月以后盟军在欧洲的各次战斗,特别是在解放法国西北部的战斗和意大利战役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由于它的穿甲威力较大,有一定的机动性,很受英国大兵的欢迎。二战结束后,“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继续在英军中服役,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有部分“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提供给埃及等国的陆军。
  
  “倒坐观音”为那般?
  
  在总体结构上,“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倒坐观音”式的火炮布置,即火炮是向后方射击的!很有点“另类”。英国军方人士认为,这种火炮的布置方式有两条优点,一条是车体前部没有外伸炮管,全车的纵向平衡易于布置;另一条是便于迅速撤离阵地,实行“打了就跑”的战术。不过,这种“倒坐观音”式的布置,加上火炮基本上不能旋转,使人们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这也是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道理。
  在总体结构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顶部敞开式的结构,这也是二战初期和中期自行火炮常采用的结构。因为当时战场上的空中威胁和对整车的密封防护要求还不太突出。不过,后期改装生产的“弓箭手”坦克歼击车上,加上了薄钢板制成的顶盖,其上有顶舱门,使整车的密封性得到改善。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以“范伦泰”步兵坦克为底盘,去掉原来的炮塔及火炮以后,将车体四周的装甲板向上延伸,装上炮座及17磅火炮即可制成,底盘部分的改动并不太大。
  其战斗全重为16.3吨,全长6.58米,全宽2.59米,全高2.21米,车底距地高为0v42米,属于轻型装甲战车一类。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由于是“倒坐观音”式的布置,致使驾驶员座位朝前,而车长、炮长和装填手的位置朝后,来了个“背靠背”。值得注意的是,4名乘员都要从敞开的车体顶部上下车,似乎连驾驶员也没有个舱门,车体首上甲板上,有一个尺寸较大的观察窗,开窗时的观察条件较好,但驾驶员要想从此处进入,恐怕十分困难,这是这种自行反坦克炮的又一个“另类”的特点。车体前部为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整车的内部布置如下页上图所示,整体上是比较紧凑的。
  
  17磅火炮的威力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的主要武器是1门QF型17磅长身管反坦克炮,口径为76.2毫米,身管长为4.43米(58.3倍口径)。火炮的高低射界为-7-+15.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1度,发射的弹种有穿甲弹和榴弹。发射普通穿甲弹时,初速为950米/秒,可击穿900米射击距离上倾角30度的109毫米厚的钢装甲,这意味着它可以击穿二战期间德军几乎所有中型坦克的主装甲;即使是德军的重型坦克,也可以从侧面击穿它。发射被帽穿甲弹时,同样条件下可以击穿118毫米厚的钢装甲。后来,又用上了英国人发明的脱壳穿甲弹,在同样条件下的穿甲厚度达到了231毫米。在二战的中后期,其穿甲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难怪这种自行反坦克炮援助苏联红军后,也同样受到了红军官兵的欢迎。炮弹的弹药基数为52发。长期阅读本刊的读者朋友会知道,这种17磅反坦克炮后来换装到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上,改装为著名的“萤火虫”坦克,其威力大大超过了“谢尔曼”坦克,曾创造了击毁德军多辆“虎”式重型坦克的记录,一时传为佳话。读者朋友还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这种17磅火炮采用了两级多孔式炮口制退器,这说明它初始的后坐力是相当大的。
  除“弓箭手”和“萤火虫”外,这种大威力的17磅火炮还安装到由“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改装的“挑战者”坦克和“复仇者”坦克上,装到美国M10自行火炮上称为“阿奇里斯”(AchiUes)自行反坦克炮,而且直到1956年英军还利用17磅火炮作为射击训练的火炮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辅助武器为1挺“布伦”式7.62毫米机枪,携机枪弹夹24个,每个机枪弹夹上有30发机枪弹。
  
  底盘部分的特点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保留了基型车“范伦泰”步兵坦克的基本特征,动力装置为GMC型直列6缸柴油机,最大功率为165马力(121.3千瓦),是西方国家较早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装甲战车之一。本来,“范伦泰”坦克上采用的是AEC189型6缸汽油机,最大功率为135马力。到了“范伦泰”3型坦克之后,才采用了柴油机,而“弓箭手”改装用的底盘绝大多数是3型以后的“范伦泰”坦克。
  传动装置包括:干式离合器、5档机械式变速箱、转向离合器、制动器和二级行星式侧减速器等。
  行动装置包括: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履带等。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6个负重轮中,3个为一组,第1、6负重轮的直径较大,这一点很特别。这种悬挂装置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行驶的平顺性较好,但负重轮的动行程不大。由于单位功率较低,其公路最大速度只有24千米/小时,越野行驶的平均速度只有10~12千米/小时,比牛车快不了不少,最大行程为144千米,最大越壕宽为2.2米。当时的英国军方认为,步兵坦克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战的,防护力较强,而对坦克的速度不太强调,改装成“弓箭手”坦克歼击车后也同样跑不快。机动性差,是“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的一个突出弱点。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的车体和上部结构以钢装甲焊接结构为主,也有局部部位为铆接结构,后期的“弓箭手”为全焊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为60毫米,为车体的正面及后面;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车体底部的装甲最薄,为8毫米,作为轻型装甲战车来说,“弓箭手”的装甲防护力还是说得过去的。
  车内装有超短波无线电台和车内通话器。在天线高度为2.4米时,通信距离可达6千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