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我给史迪威当警卫】史迪威
 

【我给史迪威当警卫】史迪威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9:22 影响了:

  王楚英1923年出生于湖北黄梅,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缅印战区,为美国史迪威中将当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对这位将军,王老(下文的“我”)记忆颇深      “娃娃上尉”
  
  1942年,史迪威受美国政府派遣,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驻华军事代表,担任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率领数百教官、技术人员帮助训练中国军队使用美国武器,学会正规合格战术。3月3日上午,史迪威来到缅甸,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侯腾少将派我开车去接他,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不料史迪威开口就问:“你这个上尉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子弟?”原来,史迪威对国民党的官场有一定了解,我这么年轻就能到此任职,想必出身显贵。
  侯腾少将赶紧解释:“王楚英上尉是平民子弟,‘七七事变’后,他参军时才14岁,参加过淞沪会战,是不怕死、会打仗的娃娃排长,得过“云辉”、“忠勇”等勋章……他下巴的伤疤是在江西瑞昌作战时,为救18军军长黄维留下的……现为军委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将军的机要参谋……”史迪威这才高兴,主动与我握手,一路上跟我详谈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日军现状和可能动向、英军的士气和指挥官的素质等,他始终称我“我的孩子”“我的小骑士”。
  几天后,林蔚将军给史迪威选派了中校联络参谋和少校警卫队长,没想到史迪威说:“如果不介意的话,请把您的机要参谋,也就是前几天给我开车的‘娃娃上尉’派给我,当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我这个19岁上尉就这样跟随史迪威深入缅甸战场。
  
  “美国大叔”
  
  在史迪威身边工作了两年多时间,感觉他的带兵之道和治军思想很值得借鉴。史迪威在中国生活了13年,会说汉语和一些方言,能用汉语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勾践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等文言文,经常跟中国官兵聊家常,亲切地称基层官兵为“我的孩子们”,他写给妻子的家信中也说到“中国士兵太可爱、太可敬了”。下层官兵们都亲切地称他“美国大叔”。
  不过史迪威对高层军官比较严格,刚到缅甸时,跟随他多年的副官多恩中校设置司令部,但没有把作战室布置好。史迪威讥讽道:“你们看这座楼像旅馆吗?多恩中校做一个旅馆的经理人倒是蛮称职的。”当看到我把作战室布置好之后,他表扬了我,严厉批评了多恩。
  在定战斗决心和作战计划时,他总是召集下属军官充分发表意见,包括我这个“娃娃上尉”,用他的话说:“不论官职大小,人人都有发言权,有义务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正是诸位尽职尽责的表现。”与此同时,他着眼实战,练兵严格到苛刻程度,也让中国远征军的战斗技能和军官的指挥水平提升明显。
  后来远征军初战失利,史迪威非常痛心,总结失败原因:一是英国人背信弃义,使中国军队失去侧翼掩护;二是远征军装备和训练不足,空地协同战和机械化战争更是无从谈起。之后他在印度和云南昆明等地建立训练中心,为中国训练了几万名官兵,在反攻阶段,他带领中国远征军取得一个个胜利。
  史迪威极富战略眼光地主张修筑从印度通往中国的公路,在国民党最高军事会议上力排众议。蒋介石在庆祝中印公路通车之日,宣布以史迪威将军之名给这条公路命名。
  
  史迪威与国共两党
  
  由于史迪威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蒋介石对他最初的印象挺不错,甚至向罗斯福总统建议,由史迪威担任缅甸中英联军的总司令。蒋介石在给杜聿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训话时,要求他们“绝对服从史参谋长的指挥”,对史迪威的一些建议和要求尽量采纳;但关键时刻,蒋介石并不信任史迪威――设在缅甸的参谋团名为史迪威的参谋部,实际上受蒋介石控制,史迪威没有提拔、奖惩军官和执行军法的权力。第200师在“同古会战”中被日军包围,杜聿明向蒋介石请示撤出战斗,史迪威竟不知情,而这却成了蒋介石指责史迪威“失职”的证据。
  出于权力欲望和大国傲慢,美军参谋们总是鼓动史迪威与蒋介石争夺指挥权,而史迪威看到“国军”军官水平有限,就在收复缅甸前向美国陆军部请求调数百名军官来华,准备将团长以上军官和特种兵营长都换成美国人,这遭到了蒋介石和中国军队的强烈反对。蒋介石认为这是军队的主权问题,美国人当联络官、顾问可以,但不能当指挥官,这使原本只考虑军事问题的史迪威很不高兴。
  依我看来,史迪威跟蒋介石的矛盾根源不一定是官面上说的主权国格问题,最核心的利益问题是美国援华大量物资,包括中国人缅甸远征军的后勤补给,基本由史迪威核算调配。每当史迪威的作战意见得不到蒋介石的支持时,就以辞职或者减少援华物资相要挟。致使蒋介石非常不满。
  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在淞沪抗战期间损失惨重,而中国落后的社会工业基础和**僵化的官僚政府造成无数阻碍,使得重建一支精锐军队非常艰难。蒋介石手下的中央军嫡系损失后,很难迅速恢复战斗力,反倒是桂系、川军等由于早期没怎么跟日本打,保留下一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史迪威调配物资,严格地按照部队战斗力强弱为标准,往往将一部分在中国紧缺的武器物资调配给非蒋介石嫡系的军队,蒋介石和他的亲信统兵大将非常不满。
  如果单单是在“国军”物资调配方面有分歧,那好歹可以协调,最让蒋介石不能容忍的是,史迪威早年在中国游历时,曾与中国共产党有初步接触,对共产党关心民生、贴近下层民众的思想和工作方式颇有好感(当然,史迪威不会支持社会主义革命的,他应该是从人道主义角度称赞共产党)。指挥中国军队抗日时,史迪威和罗斯福总统都苦恼于“国军”的**低效,提出要积极联合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史迪威积极促成了1944年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洽谈合作,该观察组将访问过程和心得写成报告发回国内,认为美国从抗日的军事目的出发,完全可以与中共合作。
  史迪威由此“强烈建议”蒋介石把美国大批援华物资装备中国共产党至少5个师,蒋介石拒绝。史迪威又决定绕开蒋介石,直接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电报阐述意见。1944年9月18日,罗斯福签发了由马歇尔起草的密电,口吻强硬地谴责蒋介石没有授予史迪威“指挥全权”。史迪威将这封电报泽成中文,然后当着何应钦、宋子文的面交给蒋介石,这让生性敏感的蒋介石大跌面子。
  
  离开与寄语
  
  最终,蒋介石以中美合作为“杀手锏”,强烈要求把史迪威调回美国,尽管罗斯福和马歇尔都很不情愿,却也只能妥协。史迪威虽然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中国,最后却不得不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
  但我认为,史迪威作为美国高级将领,是真心希望帮助中国改造军队,打败日本,甚至他还幻想帮助中国改造沉疴积弊的社会现实,使中国成为他理想中的大国,这一点难能可贵。朱德总司令曾称他是“美国的一位伟大的将军,中国人民的一位伟大的朋友”。
  1944年10月23日,史迪威离开中国前,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话别,最后把我这个跟随他丽年半的“娃娃兵”找去谈话,聊了他对国民党军队和政权的不满和无奈,夸赞了我在这段时期的进步和表现。这次谈话令我这个“国军颇有前途的新秀”终生难忘,甚至影响了我日后的人生选择,临别之际,这位长者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吗?我告诉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注:本文作者受到史迪威和现实的影响,于1954年脱离台湾当局,回到祖国大陆,现任南京市政协委员。
  
  (摘编自《环球人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