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三江源_青海三江源高寒区川西云杉不同坡位造林试验
 

三江源_青海三江源高寒区川西云杉不同坡位造林试验

发布时间:2019-02-15 03:52:32 影响了:

  摘要 通过选择3个不同坡位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苗木成活率有重要影响,下部成活率比上部平均高出30.7%,同时指出了作业设计应做到适地适树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川西云杉;不同坡位;造林;成活率;青海三江源高寒区
  中图分类号 S7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89-01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干旱,自然条件严酷,可供造林的树种相对稀少,由于其面积大,地域广阔,各地区在海拔、年均温、降雨量等气候、地理方面的差异较大,而每个树种有其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和适生条件。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违背自然规律,在树种配置、树种搭配、造林季节的选择等方面没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因而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下,劳民伤财的现象。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 rehd. et wils)属云杉属,具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特点,是高海拔地区理想的绿化先锋树种,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选择了该地区的优势树种川西云杉在不同的坡位进行植苗造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造林试验地基本情况
  造林试验地地处玉树县结古镇南山北坡(15林班8小班),面积24.5hm2,GPS坐标:纵3655015、横0311884,海拔3 650~4 100m,平均坡度32°,年均气温3.40℃,平均最低气温-8.3℃(1月),平均最高气温13.1℃,极端最低气温为-26.1℃,极端最高气温为28.7℃,≥0℃的积温为1 788℃,年降水量487 mm,集中于6~9月份,年蒸发量1 110mm,年总辐射量639.54 KJ/cm2。初霜9月中旬,终霜5月中旬,年生长期125d左右,土壤为高寒半湿润草原草甸土,草本盖度平均52%,灌木以山生柳为优势种,其盖度平均为16%。
  1.2 试验材料
  选用优质川西云杉壮苗,苗龄5年,苗木平均30cm,地经0.54cm。
  1.3 试验方法
  2008年4月20日开始边整地边造林,为了不破坏原生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发生,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坑间距2.5m、行间距3.0m、鱼鳞坑规格150cm×80cm×50cm,各个鱼鳞坑沿等高线方向呈品字型顺序排列,并将表层熟土回填坑内,整地力争做到细致认真。苗木栽植株行距2.5cm×3.0cm,栽植密度为1 334株/hm2。栽植时严格按照“三埋二采一提苗”的技术要求进行,力争做到根系舒展,不窝根,适当深栽。起苗后,要对根系加以保护,严禁失水。苗木栽植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进行浇水,力争浇透。
  
  2 结果与分析
  
  10月15日,分别在山坡的上、中、下3个部位进行了苗木随机调查,主要对其成活率进行了调查,不同坡位间F=31.77>F0.01,也说明上坡、中坡、下坡3个不同坡位间造林,川西云杉苗木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中坡同下坡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而上坡同下坡间成活率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造林,苗木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下部成活率比上部平均高出30.7个百分点,川西云杉适宜在中下坡造林。在进行营造林作业设计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合理规划、乔灌草兼并。作业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在造林前必须实地调查后才能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按设计进行施工,并且做好细致整地、良种壮苗、精心栽植、精心管护等各个重要环节,特别是苗木的起苗―包装―运输―假植―栽植各个环节要紧密衔接,谨防苗木失水,否则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
  
  4 参考文献
  
  [1] 青海木本植物志编委会.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青海森林编委会.气候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3]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4] 童德英,张世玺,李春风.玛可沙林区川西云杉大苗造林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04(2):44-4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