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伊卡洛斯的翅膀 伊卡洛斯的翅膀-科技将带人类飞向何方
 

伊卡洛斯的翅膀 伊卡洛斯的翅膀-科技将带人类飞向何方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8:25 影响了:

  摘要:本文叙述了古希腊的两个神话故事:伊卡洛斯由于轻率和冲动,法厄同由于无知和虚荣,都滥用了超过他们能力的工具,而被毁灭。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科技使得人类可以超越自己自身的力量,但是人类是否真的可以完全理解和驾驭科技的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了人类所面临的挑战:1)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每一项科技成果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能为人类事先完全知道;2)即使已经知道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人类的自私、虚荣和贪婪等缺欠,科技的力量仍一直被滥用来谋取眼前的短期利益或者少数人和集团的利益。本文思考了人类最终掌控科技力量的依靠,不是宗教,不是复古思想,而是人类自身有限的理性,第一在于知识的不断积累,第二在于打破利益分割形成全球范围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约束机制。本文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此问题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伊卡洛斯;科技;利益;理性; 教育
  
  1 引言
  
  古希腊有个神话故事,讲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的事迹。代达罗斯是雅典的建筑家和雕刻家,是个富有想象力和心灵手巧的人,传说中的米诺斯迷宫就是他设计的。他在雅典由于嫉妒他外甥的技艺而将他谋杀,所以畏罪而逃亡在米诺斯。虽然受到国王的优遇,但是他最终决定还是逃离这个孤岛,由于陆路和水路都被封锁,他想到了自由的空中。他与他心爱的儿子伊卡洛斯一起把鸟的羽毛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并且用麻绳和蜜蜡固定做成了翅膀,他们可以用这个翅膀飞翔离开米诺斯。代达罗斯告诫伊卡洛斯“要永远在中间飞行,飞的太高,羽毛回因为接近太阳而着火,飞的太低,羽毛会被海水湿透而落在海里”。伊卡洛斯振翅起飞,开始的时候他很谨慎,跟随着他的父亲。但是很快这个年轻人因为飞行的轻便就变得大胆起来,他越出了父亲的航线,怀着他的勇气也是冲动向高空去,太阳强烈的阳光融解了粘合羽毛的蜜蜡,还没有等伊卡洛斯完全意识过来,他的羽翼就已经脱落,他从高空中坠向碧海而死亡。
  伊卡洛斯由于轻率和冲动,滥用了超过他们能力的工具,而被毁灭。他们无法掌握自身所凭籍的力量。现代的科技正象是伊卡洛斯的翅膀,借助它,人类可以超越自身的能力,跳出环境的局限,实现人类的梦想,它同时也带给了人类生活以轻松和方便,但是由于我们人类种种人性中的缺陷,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完全驾驭和控制这个科技的翅膀呢?这个翅膀将把人类带往何方呢?是最终的毁灭还是终极的自由?我们是不是已经在渐渐远离航道而靠近毁灭的太阳,只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意识到呢?我们或许现在正在享受高空中临风的快感和俯瞰大地的欣喜呢。能驾驭科技者,它带给人类如太阳车一般的光芒和荣耀,权力和优越感,一旦失去控制,或许科技将大地烧为灰烬。
  本文结合历史和现实中人类社会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科技发展的挑战:1)科技开发的盲目性:科技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全局影响和长远影响不能为人类尽知,同时科技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人类不能完全掌握;2)科技应用的自私性:即使对于某个技术,人类可以预见它的结果和影响的时候,人类也可能纯粹为了追求个人或者少数集团的利益而主观上忽视其负面的效果。由于这两方面的挑战,我们对于科技将带人类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必须有一个反思。本文思考了人们可以倚赖的掌控科技发展的力量的来源,不能依靠反科学的宗教以及复古思想等力量,而是只能倚赖人类自身的理性,这种理性来自于对于人类生存的渴望和对毁灭的恐惧,它也是拯救地球和人类的稻草。在学会驾驭科技力量过程中,教育应该发挥最大的作用,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更好生活的基础。
  
  2 历史和现实―人类面临科技发展的挑战
  
  2.1 科技知识的全部影响不能为人类尽知-科技开发的盲目性
  在人类文明数千年发展历史中,科技知识已经成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庞大体系。我们可以知道某项科技具体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短期之内能发挥什么作用,但是却不能了完全解科技对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全局影响和长远影响,经常出现有些决策的失误。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没有为人类所完全掌握。
  现代的科技知识就象一张大网,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研究点纵横交错,相互关联,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任何一个结点上面的变化和突破,都有可能引起整个网络的短期剧变或者长期的渐变,可能改变科学发展的方向,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研究成果,其影响力即使在其出现百年之后或许也难以准确估量。所以人类历史上也经常出现很多研究的应用结果背离其研究初衷的情况。
  从科学研究的投资者和研究的主体来说,他们并不重视其研究的全局影响和长远效应。投资和研究的组织者主要关心其付出能否在短时间得到合理的回报,经济或者政治上的回报。实际的科技研究者一般只关心具体的技术实现,他们主要完成如何做到,至于做到之后的很多问题就不再是他们重点考虑了的。一般来说,工程研究的目的明确,但是只看到眼前的和局部的结果,基础研究一般追求长远效果,但是研究过程中又显得很盲目,总之两者都很少在研究前或者研究中预见到科技的全局影响和长远影响。一些人文研究者往往在科技成果已经出来或者其负面效果已经比较显著的时候才给予关注,又由于其科技素养的缺陷,往往也难以捕捉到这些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最重大和致命的影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代科技羽翼已丰,越来越占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自己似乎有了生命,自有其发展的规律,不在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认清它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前途。科技发展在带给人类富足,舒适和方便的时候是否也已经种下了人类灭亡的根呢?现代科技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各种尖端武器可以瞬间消灭一个国家,各种开发工具,可以移山倒海,这就要求人类具备完全掌控科技的强大精神力量,可以束缚它是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但是我们由于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在科技面前显得越来越渺小和孱弱,我们稍有不慎,科技就会象太阳神车一样烧毁大地。
  历史和现实中也有很多科技成果在其发明或者发现的初衷和后来的结果大相径庭的,也有很多科技一旦应用,其发展的结果就不再被人类意志所转移,也有科技开始应用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很好,可是却悄悄的给人类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很多目前在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将来造成的结果我们目前还不清楚。TNT炸药的发明开始主要是希望应用在采矿工业中,但是却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得到最大的重视,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血腥,它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幸福,诺贝尔为此感到内疚,所以设立诺贝尔奖希望对人类进步有所补偿。核技术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核电给人提供清洁安全的能源,但是核武器却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冷战恐惧。不过从最积极的角度来看,正是核武器这种最骇人的武器,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可靠的和平保证。核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不可想象,人类由于恐惧产生的理智保证着这个世界60年没有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一个当年被设计用于实战的武器,却成了和平卫士,可是将来它是否可以一直充当这样的角色,还是会在狂热之中毁灭我们的世界,只能拭目以待。当冰箱与喷气式发动机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快捷方便舒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些结果可以被预见到,但是在人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他们对于大气臭氧层的严重破坏。这对人类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不舒服而已。1859年,当几只兔子被引进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它们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数量不断翻番,它们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最近生物克隆的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它将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伦理还有生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可以看得清楚。
  我们目前还很难对于科技的长期发展结果做准确的预见。我们的科学研究只是具有短期的预见性,局部的组织性,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依然是盲目和无序的。
  2.2 人类可能由于利益忽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后果-科技应用的自私性
  有些时候,人类由于历史经验积累,以及事先对于科技成果应用的慎重调查,可以初步掌握其对在某个时间段和某些局部地区内的影响和效果。但是现实中任何科技成果应用背后都有利益(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利益)的指挥棒,所以经常会出现为了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顾某些科技成果可能对人类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后果被强行推广和应用。这些暴露了科技在应用过程中的自私性。同时影响科技结果被正确客观评价的还有人类固有的无知、虚荣、盲目自傲和冲动,正如伊卡洛斯和法厄同一样。这些不顾长远后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正在慢慢毁掉人类自身生存的倚赖。
  一个世纪以来,造船和捕鱼的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人类不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温饱而捕猎,而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滥杀。目前对于人类来说,动用现代化的设备捕杀一头鲸鱼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大规模的捕杀造成了全球范围内鲸鱼数量的锐减,很多种类已经接近灭绝。这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的平衡造成了可怕的打击。科技武器已经在这里成为恶魔手中的屠刀,造成无数血腥杀戮。即使当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达成一致协议来禁止捕鲸的背景下,日本渔业由于国内巨大市场的需要,冒天下的大不韪仍然四处捕鲸。相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犀牛、大象和藏羚羊等等稀有野生动物上,很多情况触目惊心。由于科技的威力越来越大,很多原本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天敌的生物多了共同的一个天敌就是人类。当我们用技术的力量毁灭其他的生物的时候,最后只能毁灭我们自己。
  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电影《不可忽略的真相》的人,一定会对全球变暖的严重趋势感到忧虑。即使我们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掌握着雄厚社会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很多集团却不会对这些在意的,因为他们破坏环境的既得利益者。木材商关心更先进的设备来实现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砍伐采集森林树木;化工商会依旧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反正有全部的地球人在替他们买环境恶化的单;政府会因为政治派别斗争和财政收入的需要而反对严格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人类正因为自身不满足的贪婪而慢慢毁掉我们的家园。
  
  3 疑问:科技将带人类飞向何方?
  
  由于人类自身的种种缺陷,科技在开发和应用之中都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自私性。这样的科技发展将把人类带向何方?我们好比是蒙了眼的伊卡洛斯,只是固执的拼命地扇动着自己脆弱的翅膀,却不知道现在向何方飞翔,自由还是毁灭?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是否还是其中处于主动的力量呢?还是人类只是在被动的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掌控科技的发展呢?我们发展的未来会是《终结者》中末日拯救?还是《星球大战》中光明和黑暗力量的殊死争斗?或是《人猿星球》中的自我毁灭?
  科技本身是无罪的,对它不存在道德的评判。但是使用科技的人却是有责任的。正是由于现代科技自身的威力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略有失误可能造成人类永不磨灭的痛苦,所以人类必须以更谨慎和负责的态度来开发和使用技术的力量。
  
  4 人类掌控科技力量的一点希望
  
  4.1 宗教和复古的思想并不能帮助人类
  人类想要克服自身的缺欠,主动掌控科技的力量和发展,使其为了人类更美好和谐的环境和生活而发挥作用,做到科技为人服务,科技改善环境,科技保护生物,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制度保证。很多人当看到现实中由于技术和科学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时候,容易将自己转向信赖宗教,或者希望回到科技落后的古代简朴生活。宗教只会教给人无知的敬畏和一套故作玄虚的仪式,它灌入人类头脑的精神力量不是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改变自身的决心,而是层层掩饰起来的空虚和迷茫,放弃现实的希望和努力,面对变化退缩回到虚假的精神迷宫,它把人类放到卑微和无能为力的地位,但是“神”却从来不曾拯救过一个人。所有宗教苍白的教义并不能掩盖和改变人类赤裸的贪婪和无知,哪怕是那些自称许身上帝的人。所以宗教绝不是一种可以凌驾于科技之上的掌控力量。复古的思想简单明了,但是却和人类的本性是相反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接受简单的倒退的。宗教和复古思想都不能真切的帮助人类的。目前当西方发达社会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时候,很多人兴高采烈的吹捧起所谓新儒学的旗帜,以为可以化解矛盾和拯救世界。汉儒以后,儒学的经典中通篇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虚伪”,尤其到了宋明朝更加登峰造极。而孔子之儒的时代环境早就不一样了,现在打着新儒学名号的人,他们举着的不是一面旗,却是一双奇臭的小脚!这样的精神力量有百害而无一利。
  4.2 人类自身的理性是救命的稻草
  人类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必是一种确实的力量,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这就是人类自身的理性,这个是人类最后的救命稻草,要牢牢的抓住。人类的理性即使有限,却是可以通过积累来达到较大的力量。而最大最终的理性却是来自于作为人类总体的对于生存的渴望和对毁灭的恐惧!这样的理性可以克服自身的贪婪、无知和冲动。这样理性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民族之间达成最广泛的一致。有了这样的理性,使得人类最终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太远。这种最终的力量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掌控科技的发展。
  第一、人类必须要依靠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停的积累起来的知识,通过对于生存状态的反思,历史的经验可以帮助人类预见一个将来,而去不停的修正自身的行为,不断的调整科技发展的道路。
  第二、人类必须基于“共同的生存”这个最广泛的共识上,打破利益的分割,形成全球统一对于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约束机制。因为科技的影响利早就超出了国界,所以其约束和引导的力量也必须超越国界。如果人类因为自私的利益无法达成这一点,那么人类的未来不见得多么光明。这种约束的机制必须在科技的选题、研究,开发、应用和修正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对于科技尤其是重大的科技突破可能造成的大范围的和长远的影响有一个切实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科技的发展和投资的流动。这个评估的结果需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停的被修正。而这个约束机制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其公开和公正。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将以利益为主导的科技发展为以利益和道德关怀共同推进的科技发展。
  4.3 教育的关键作用
  教育从来都是发扬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手段。人类最大的理性来自于对于生存的渴望和对于毁灭的恐惧,而教育可以把这种理性渗透入一个人日常的生活和思维之中。教育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尽量不带偏见的来评估和预见科技成果的影响。所以,教育在人类作为主动力量掌控科技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种教育可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课堂的知识教育,生活中的观念灌输,道德上的人文关怀,社会上的法制规范等等。这些教育保证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生活,同时保证我们这个环境和整个生物圈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赵华明. 如何构建企业的组织适应能力. 科技进步管理, 2003, (1): 102-104.
  [2] 彭正文.韩国的社会教育.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32-1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