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境况_执行在对局中的两难境况论析
 

境况_执行在对局中的两难境况论析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8:54 影响了:

  摘要:执政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种社会力量汇聚与冲突的对局。从这个对局的整体角度看,执政的整个过程和实践表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执行在对局中处于两难境地。   关键词:执政;执行;两难
  
  执政不是革命,不是战争,不是群众运动,不能指望一个早晨出现“奇迹”般的成功。执政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给经济社会的对局一个均衡的解。这个“解”是执政必须长期坚持,必须反复进行才能巩固和推行。执政创造出包容所有社会公民的“共容利益”的有机体,体现出既富且仁的社会性质与天道。经济社会发展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执政是推手。执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社会自觉始终以全局利益为目标,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局部和地区利益,是对局的冲突。在对局的冲突中,执政来往反复地拿捏折冲,这是能力和智慧的考量。
  1、在不均衡中执政。执政不是万应灵药,不能包罗万象,不能一下子消除不均衡的现象。一是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不均衡,二是国内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决定性的是国内的不均衡问题。所谓不均衡包括社会不平等、社会差距、地区发展不同步、社会群体收益差别、个人收入的差距、家庭财产的不均等。如何认识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执政应当把这种不均衡当作发展的初始动力,不均衡既是对发展差距的惩罚,也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激励,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动力。执政对此应当清醒,这种不均衡有两个不能完全解决,一是基于自然社会地理范围内的资源和地缘关系的传承的不均衡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二是基于人文社会范围内的智力和素质的遗传的不均衡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执政虽然不能全部改变上述两者的局限,但可以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地投入因变量资源,变不利为有利的发展。执政在对局中发挥主动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重点用好和调节这种不均衡的动力资源,防止社会不均衡演化成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固定意识和积聚成社会阶层利益的冲突,甚至重新转化为由于经济地位的长期差别而形成“阶级”识别的标志,客观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代价,这是“悲惨的发展”。执政就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与时俱进的战略和制度加以协调和统筹,用社会财富转移的方法实现均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发展重工业,奠定新中国富强的基础,采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农与城乡的“剪刀差”的办法筹集投资资本,就是在不均衡中实现均衡的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同时为平衡社会差别推行“低工资、低消费、低物价、低福利”的分配原则,进行了十年(1956―1966)的全面建设,基本建起了重工业体系。当然由于后来的“十年内乱”干扰,这种制度长期得不到调整,积欠了大量的不均衡问题。但不能由此而全盘否定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方法的功绩。回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是利用了不均衡的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1978年他提出应当鼓励两个“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原则,出现了1980――1988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人们生活大为改观。1992年南巡讲话又提出在适当时机实行“两个大局”的建设方针,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战略布局打下了基础,也为构建和谐社会铺下了先机。执政实现均衡是永恒的主题,但绝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执政的长期的历史使命。从历史的意义上认识,执政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的制约。从执政本身行动上认识,执政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执政的成本,执政所占有的资源仅是社会整体资源的一个部分,不可能短期内改变经济社会的整体不均衡的状况,只能是渐进式地改进,也就是说执政要尽力所为,同时要量力而为。二是国家的各级财政预算和收支的能力有限,根据马克思对经济社会的平均利润的计算,一般平均利润为社会商品总收入的20%,国家税收只能在此水平范围内收取其中的法定的比例,大部分留在初次分配领域。由税收形成的再分配的能力也是相对有限的,由此企图全部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也是不切实际的。执政不能放弃实现经济社会均衡的历史和责任和义务,努力构建经济社会的“共容利益”的机制,同时又要承受各种制约,这就是执政的对局中的两难之一。
  2、在不对称中执政。从对局而言,执政与经济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地理的变化始终处于不对称之中。执政是对局的一种力量,经济社会是对局的另一种力量,从性质看,执政代表一种政治的、组织性、强制性的支配全局的领导力量,而经济社会所形成的力量是分散性、弥漫性、阶层性的自生力量。从对局的整体看,执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中。执政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知识三个方面。从执政在对局中的功能和地位上分析,执政的供给主要是决策所组成的管理和治理的产品,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与由技术和劳动生产的物质产品不同,性质上是智能和知识构成的能力产品。因此,对执政起主导作用的是数据、信息、知识。否则,执政的组织和机构不论多么完善和严密,缺乏来自经济社会的外部变化的刺激,都会抑制或阻碍执政的能力和创造力。执政在对局中的不对称关系主要从吸收外部的数据、信息、知识的能力方面分析。首先,执政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这里的数据,指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之间可以辨别的差异,不是一般的统计意义上的数字。一般的统计数字,只是以信息的形式,例如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执政所需要的数据是从信息和能量结合方面考虑的,例如社会贫困、社会低收入、失业、购买力、消费等数据。贫困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是每日机械式地重复,执政从人均的资源占有量上看,是低能量的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力量。如何改变他们?得到数字不难,难的是执政的体察和道德的关注。执政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这是执政所需要发展数据的目的。①如果执政满足于一般的统计数字,忽视数字的信息和能量意义,执政有走向形式、脱离实际的危险。其次,执政需要信息,这里的信息,指能够修正执政的期望或取决于执政的准备状态的数据。执政的预期的内容被修改的越多,说明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例如,一个社会的贫困群体,这是正常的,没有人会感到出乎意料。但是,如果贫困群体的数字占有社会人口较大的比例,这要引起执政的不安和足够的警觉。为此,执政原来设定的目标与计划需要调整和修改。执政对于信息的需要,关键是判断出其社会内容和意义,理解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一个信息能否成为执政认识实际的焦点,并不在于信息本身,取决于执政的价值和知识储备的内生状态。信息是数据与知识之间的桥梁,促使执政采取行动。最后,执政需要知识,这里的知识,不是指逻辑和理论的证明和论述的体系,而是指执政所拥有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的期望的集合,它是以某种特定方式来决策或执行的行动倾向。这种倾向或特征人们只能从执政的行为中来进行判断,不能被直接地观察到。这些知识被执政运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一是把知识运用到调动和组织社会经济资源的规划和目标中。执政有关的任何决策都体现了这种知识的特征,哪怕是一项价格和利息的决策,都是从实际得来的认识,但区别于书本的知识。因为执政是面向现实的行动。二是把知识作为信息嵌入到公共管理的组织行为中,从而改变了数据和信息形态,它们融入了执政的主体之中。例如采用某种经济体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上是一种决策,其中蕴涵着执政对国际和国内发展大局的比较、借鉴、参考和分析,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离不开信息和知识。三是把知识贯通到智能行为的主体的头脑和组织中去,增强执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的理解力。发展如何取得共识?如何保持发展的活力和持续力?如何协调和化解各个阶层的利益?这些问题需要共同理解,执政担负着全社会的公共管理的责任,需要把数据、信息、知识熔炼出智能,加强执政能力。
  执政是向经济社会提供内部和外部增长要素的发动机。执政通过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人才条件作为发展的内部基础。执政通过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的再分配机制作为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执政也是吸取一定资源的消费单位。无论从哪个层面分析,执政从事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构建社会共容利益的发展机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这是一项需要智能和智慧的知识型能力,因此,执政的知识资源是必备和必需的,并具有决定执政成败兴衰的意义。尤其现代经济社会下的执政是知识和智能密集型事业。执政需要知识、需要破坏旧知识、创造新知识、需要继承经验教训的知识,执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担负应有的领导重任来说,执政长期处在不对称的关系中,学习是执政的长期任务,这又是执政在对局中的两难之一。
  3、在不同步中执政。执政的品格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有的决策和选择就是为了解决困扰发展的实际问题。执政又是人的本质行为,总是浸透着人的激情、道德、心理和理想,受到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因此,执政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从执政的横向空间看,执政领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中,总要存在着不平等的机遇和结果的实际情形,如地区差距和被边缘化的人群。但是又不可能短期内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人的基本权利的公共诉求和社会伦理的批判,执政出于公共治理的供给的责任,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公共开支的增加引起税负的增加,是否连带着社会有效投资的减少?执政无疑选择了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与公共伦理不同步的冲突。从执政的历史过程看,执政为了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某些瓶颈的制约,需要集中资源进行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执政的任何决策和规划都要引起所有资源的倾向性的流动和存量、增量的比例变化,都会造成一些产业和人群的发展,同时也相对剥夺其他产业和人群的发展机遇和资源,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变化的统计和阶层的波动得出来证明。执政最终也会采取社会协调和统筹的办法来进行补偿性投入。但是,这种发展的历史说明,执政的这种不同步的发展战略,从决策那一刻起就已经走到历史和道德的冲突的关节点。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执政在上述不同步的自致的冲突中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去判断,执政在任何人和任何阶段都不能够使经济社会所有的阶层满意,简单地说,人们对执政的理解,只能从被经济社会发展中被赋予的地位去看待执政,人们对执政也永远有期待和批评。反过来说,执政如果对此有自觉地认识,就会保持“两个务必”的意识,慎始如终,慎终如始,不敢懈怠。执政没有完美,没有尽善尽美。总之,执政永远处于实际与社会伦理、历史与道德的不同步之中,这也是执政在对局中两难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执政所面临的对局既是外生的,即执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冲突;对局也是内生的,即执政自身处在两难选择的境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