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文艺精品生产必须去除贵族化和狭隘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
 

文艺精品生产必须去除贵族化和狭隘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8:19 影响了:

  摘要:国家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和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自立上舞台之后,常演不衰,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近年来舞台艺术中一道难见的景观。本文结合学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对《家》剧的成功经验、创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评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文艺创作生产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贵族化倾向和唯领导评委是尊的狭隘功利主义等突出问题,鲜明地提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重要论断和基本精神,坚持市场是检验文艺精品的最高标准,生活是文艺精品生产的唯一源泉。创新是文艺精品生产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新市场观;新生活观;贵族化;狭隘功利主义;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I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099-03
  《家住长江边》是湖北省继歌剧《洪湖赤卫队》之后,历时近两年倾力打造的又一部舞台艺术精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该剧先后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一等奖、全国歌舞杂技展演一等奖,在200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上荣获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并在全部56台参赛参演剧目中荣获观众最喜爱剧目第一名。2011年被评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家》剧自2006年立于舞台以来,先后在国内外演出近数百场。无论是在国内演出,还是在新加坡、台湾等海外演出,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堪称新世纪中国文艺精品生产的范例,对当前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去除文艺精品生产的贵族化倾向和狭隘功利主义,推动文艺沿着健康的轨道大繁荣大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一、市场是检验文艺精品的最高标准
  《家》剧最让人称奇的是,无论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演,还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专业演员演,都能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艺术冲击力和美的享受。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久久不愿离去。许多海外华人和外国人看完后都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中国有这么美的地方。不依靠任何明星大腕就能叫座,国内观众与国外观众、领导、专家和群众都叫好,只凭借独特的艺术创意、多彩的文化魅力、扎实的编导功力和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就能征服观众,这种情形在中国获奖剧目中并不多见。
  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快消费的时代。一部作品想要长时间抓住观众、影响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家》剧能够常演不衰,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剧目从创作初始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市场定位。这种市场观不是庸俗媚俗的市场观,而是体现大众观、市场观、精品观相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一致的新市场观,是领导、专家、群众三满意的新市场观,实质上就是党的群众观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一个好的作品,完全没有市场,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群众认可,或者只有极少数领导和专家喜欢。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个成功之作。以评奖多寡、得奖多少来作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标尺,实在是对文化发展的一个极大误导。当时的湖北省委宣传部领导对《家》剧的主创人员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价值定位:第一追求是“好听好看走市场”,把观众“进得来坐得住看得完”作为第一评价标准,连主题曲都要做到“观众看完后出门能哼”;第二就是要使人“爱听爱看爱湖北”,服务湖北对外开放与发展,反复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以展示湖北文化魅力,使之成为新时期宣传湖北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第三,就是要“耐听耐看成精品”,力争得大奖。欲得金杯,先得口碑,这或许是《家》剧成功的真正秘诀,也是它区别于许多“短命式”获奖剧目的最大亮点。实践证明,《家》剧所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家》剧把“大众观”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创作出让老百姓看得懂的、喜欢看的艺术作品;“市场观”则是老百姓对作品最好的检验,完全没有市场的精品不是真精品,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而“精品观”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的才干,让“人民生活中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
  近年来名目繁多的文艺大赛奖项,成了一些地方领导发展文化的唯一追求和评价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于是。相当一部分文艺院团围绕着领导要求得奖的指挥棒转动,投领导所好,争取政府投资越多越好;投评委所好,为得奖不惜手段,不计成本;投专家所好,圈内人相互吹捧,最后是评奖部门多设奖大家都得奖,皆大欢喜。至于有无观众,老百姓是否爱看,剧目是否能演得下去,则无人关心;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打了水漂没有多少人心疼。一些剧目获奖很多。甚至获得大奖,勉强演出几场就再也见不到踪影。正如李长春同志所批评的许多得奖剧目“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观众,获奖是目的,仓库是归宿”。这不禁引发人们对当今文艺精品生产的深入思考:评判文艺精品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真正的文艺精品应该是什么样的?文艺的繁荣发展究竟走什么道路?
  其实,早在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回答了这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把文艺的全部问题归结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两个方面,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他还尖锐地指出,“我们的专门家不但是为了干部,主要地还是为了群众。”
  当时,延安文艺界曾一度出现了脱离实际需要,脱离群众的现象,沉醉于高雅艺术的创作倾向。以鲁迅艺术学院为代表,掀起了一股越演大戏越演洋戏越有名气的风潮,被老百姓称为“大、洋、古”。1942年1月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在延安举办的“大音乐会”,名家荟萃,盛况空前,却没有得到老百姓接受和认可,鲁艺师生备受打击。后来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鲁艺创作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如《白毛女》、《兄妹开荒》、《大秧歌》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