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让思想冲破牢笼|让思想冲破牢笼作文
 

让思想冲破牢笼|让思想冲破牢笼作文

发布时间:2019-04-05 05:38:37 影响了:

  邓小平讲话中的“市场经济”被人改成了“市场调节”,两字之差,拉大了我们与真理的距离。  某些政治家理论家大批“市场经济”,邓小平不为所动,—如既往坚持自己观点。
  三种提法同时亮相,总书记明确表态,十四大报告十易其稿,“市场经济”一鸣惊人。
  1992年10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共总书记江泽民,面对近2000名中共十四大代表,面对全中国和全世界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千呼万唤,终于堂堂正正地载入十四大报告,成为全党大多数党员的共识。至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划上了句号。
  邓小平讲话被改了两个字
  真理竟从鼻尖下溜走
  十四大召开之前,全党上下都在思考这样一个事关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底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模式?
  改革开放14年来,为了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苦苦探寻着。随着一个个教条被抛弃,一个个禁区被突破,全党正向真理步步逼近。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表明我党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更上一层楼,指出计划与市场应该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工作要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这时,离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差一层窗户纸了。真理已经逼近到鼻子尖下。
  令人遗憾的是,1989年风波突起,一时间“经济市场化”同“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一起被判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三根支柱,“市场经济”成了人们避犹不及的字眼,哪里还敢继续探索下去?
  风雨之中,有一位老人最清醒、最勇敢,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89年6月9日,他在接见戒严部队将领时,继续以坚毅的口吻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个不能改”(着重号为引者所加)。邓小平当时是这样讲的,作为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也是这样印的。但是,在7月10日公开发表时,上面加着重号的“经济”二字却被人改为“调节”。以后的标准提法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
  不要小看这两字之改,它一下子把十三大报告提出的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方式和手段改为一种是经济性质,一种是手段。真理就这样在鼻尖下溜掉了。
  万炮齐轰“市场经济 ”
  总设计师不改初衷
  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国内批判“市场经济化”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万炮齐轰的局面。在讨伐大军中,研究《资本论》经年有加的学者有之,自称改革者的人有之,曾为市场经济呐喊、因政治气候变化又“转变”过来的理论家亦有之。而自称没读过《资本论》、不懂经济的邓小平,却不改初衷,顽强地捍卫着由他倡导的改革开放大业。耄耋之年的他,似乎对他讲的市场经济的“经济”二字被改为“调节”二字不能忘怀,抓住一切机会和场合重申他的主张。
  1989年9月,针对对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责难,邓小平不无讥讽地说,十三大报告中的那两句话“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就没看出有问题。他一再警告说,十三大政治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不能批十三大。他对来访的李政道教授夫妇意味深长地说,请你相信,我们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十三大制定的路线不能改变,谁改变谁垮台。
  1990年底,邓小平又明确指出:“理论上要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不控制?有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就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他尖锐地说,不搞市场,就是自甘落后。
  1992年初,邓小平不顾年事已高,前往南方视察。在南巡途中,他把“市场经济”的问题讲得更简明更透彻。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此语一出,举世皆惊。邓小平说出了许多有识之士想话而不敢说的话,牢牢地抓住了真理。那么,这位退休老人的辉煌思想会不会成为中共十四大的主旋律?“市场经济”会不会正式写入十四大政治报告?
  全世界都在关注。
  "市场经济”千呼万唤
  十四大报告一锤定音
  1992年4月30日。北京中南海。中国的最高决策层—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讨论十四大报告第一稿。在此之前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常委们明确提出报告要通篇体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于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问题,很自然地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做了重大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是十四大报告的焦点之一。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者各自根据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理解,提出了三种说法: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呢?假如不确立一种比较科学的提法,就不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和行动。
  1992年6月9日,总书记江泽民来到中央党校小礼堂,面对数百名省部级干部,就这个问题坦诚地亮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的。”江泽民进一步解释说,他认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并不是无计划的。所以,使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所接受的。
  十四大报告继4月30日拿出第一稿后,根据政治局常委会的意见改出了第二稿、第三稿。7月上旬,又根据江泽民党校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改出第四稿。7月23日和24日,邓小平就报告发表了看法,认为报告是有份量的,同时也提出了修改意见。报告采纳了邓小平的修改意见,又改了两稿。8月间,报告第六稿印发到全国119个地方和部门征求意见,在3000多人的范围内进行了讨论。9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第七稿进行讨论,一周之后,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报告第八稿。10月5日至9日,十三届九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报告第九稿,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四大宣读的政治报告,已经是十易其稿了。根据十四大代表提出的意见,报告稿又做了多处改动,直至10月21日公开发表。
  随着报告稿的一次次修改,一次次争论和补充,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和论述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善。我们党把一向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同义语的“市场经济”写入自己的政治报告中,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人民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十四大报告将因此永垂史册。三种提法同时亮相,总书记明确表态,十四大报告十易其稿,“市场经济”一鸣惊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