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永不满足 第一季评价【永不满足越过的高度】
 

永不满足 第一季评价【永不满足越过的高度】

发布时间:2019-04-08 04:13:00 影响了:

  一  一根红色的横杆,连着人们的心。当它升到2.30米高度时,人们的心也提升到嗓子眼:这是突破沉睡了11年的中国和亚洲最高纪录啊!6月6日这天下午2点刚过,日本东京国立体育场的跳高架前,不断升高的横杆无情地淘汰着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最后只剩下唯一的一名中国选手。无数期待的目光,许多摄影镜头,都对准着18岁的朱建华。
  二
  身高1.93米的他,沉着地站在起跑点上,那双1.20米长的腿,就象高脚圆规立在那里,惹人羡慕和惊叹。8年前,上海南市区业余体校老教练胡鸿飞第一次发现这“高脚圆规”时,也是这样惊叹:“说不定是块练跳高的好料哇!”他刚10岁、小学二年级就身高1.47米,单是两条腿就90厘米长。可惜,身体太单薄、瘦弱了,经常吃药、打针,还有点微微驼背,有人说他象根“绿豆芽”。正因为如此,母亲特别心疼最小的儿子,不让他蹦蹦跳跳,生怕磕着碰着了,连双球鞋都不给买。他自己也没有跳高的兴趣和才华。胡教练舍不得放弃这双腿,反复说服动员,父母才点了点头:“儿子是国家的,就让他去试试吧。”
  有好的天赋条件并不等于成功,玉要琢成器,非一日之功,朱建华面对今天的2.30米高度,正是从跳台阶、跳凳子、跳橡皮筋开始的。上海南市区业余体校的训练场地条件很差,人们称之为“草窝”,但种子是顽强的,园丁是勤劳的。施肥、灌水、修理,给他的不仅是技术,练的不仅是体质,同时还有对事业的专注、对祖国荣誉的追求和顽强的作风。那自制的跳高架、横杆,已从单纯的兴趣的寄托,变成了事业的象征。所以,教练安排他下腰搭桥10次,他要做20次;要求他高摆腿20次,他要做30次。不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伤磕病疼,他总是迷恋在这间80平方米简陋的“草窝”里。一把把汗水洒下地,一个个高度被征服。记得上海市达标比赛的那次,12岁的朱建华汗淋淋地跳过新的高度,从海绵垫上站起来时异常地摇晃了一下。细心的老教练立即让他脱鞋,袜子被染红了一片,脚掌上米粒大的伤口在流血。教练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答不上来。结果从他的伤口里挑出了一根二三毫米长、米粒粗的木刺来。问他是什么时候伤的,他还是答不上来。他的确没有注意到脚上的刺,只注视着一个个新的高度。从1976年跳过1.66米高度,到1979年跳过2.13米,16岁夺得全国男子跳高冠军,朱建华每年都在征服一个新的高度。征服新的高度,这就是朱建华的生活。
  ……横杆在继续上升。小朱感到腿上的份量越来越重,当他征服的高度向国际水平靠拢、要到外国去较量的时候,每一次比赛自然就同民族的尊严、祖国的荣誉联系在一起了。
  去年6月,朱建华到意大利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赛前,不慎扭伤脚腕,肿得象大馒头。按摩、打封闭,都止不住疼痛。这对一个跳高运动员又是要起跳的时候,是多么要命的事。怎么办?不跳吗?“不!祖国人民派我们出来,不就是为了这关键的一跳吗?”他将受伤的脚腕用绷带裹紧,忍痛起跳,竟以2.19米夺得冠军。没过几天,在墨西哥第三届“圣地亚哥·中泽”国际青年田径赛上,再次显示出中国年轻的运动员的信心和意志。
  无论从年龄还是身高来说,在这五大洲的13名跳高健将中,朱建华都是排在最末一名的“小弟弟”,何况脚伤还没有全好哩。从2.15米开始,场上只剩下他和苏联选手穆拉多夫两人在激烈争夺。横杆从2.21升到2.23米,对手都是一跃而过,而朱建华却是一连两次落杆。他真正感到了压力,心有点慌乱了,“高脚圆规”有点吃不住劲了。“难道真的就跳不过去么?!”好象是老师、同学和教练,是祖国亲人们在问自己、鼓励自己。“脚底下,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十亿人的力量,怕什么?跳!”他心里一声令下,神情也镇静自若起来,于是跃出轻捷而有节奏的步子,最后腾空跃起,用背越式轻盈地飞越横杆。紧接着,他又飞过2.25米高度,再度夺得金牌,并被评为这次比赛的“最佳运动员”之一。
  三
  有人说朱建华的眼光总是向上,不满足于脚下的高度,总盯着前面新的高度。
  的确,他就这个脾气,可贵的性格。从墨西哥回到上海的第二天,朱建华就冒雨跑到体育场去训练了。他在训练房的墙上用竹色和绿色分别划了两条粗横线表示横杆,上面是2.36米的世界纪录;下面是2.29米的全国和亚洲纪录。这,划的是他那颗永远奋击的心啊!每次走进训练房,他都要抬起头深情地看几眼,然后,把汗水和脚印留在场地上……
  今年4月,朱建华在上海跃过2.26米高度,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了2.30米高度,第一次向这个全国和亚洲的新纪录冲击。自从中国著名跳高选手倪志钦在1970年创造了2.29米的世界跳高纪录后,世界纪录不断被突破,已到了2.36米的高度。但在中国,在亚洲,还没有人突破,沉睡了整整11年。朱建华要去冲击了,但失败了。
  接着在南京,小朱又失败了。在失败中,他没有气馁,而是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有一次,他整个身体已经过杆了,只是小腿把杆碰掉了。他自信了:这说明自己已经具备了冲击这个高度的能力。
  “不行,还没有这个能力。”教练好象是故意给他泼了一瓢凉水。这且不说,还要他在2.10米的高度反复练习过杆。这不是早已跨过的高度么?,他简直不费力地跳过去了。“不行,再来!”一次、两次、二十次……不管他跳的技术多好,身体重心离杆多高、姿式多优美,也不增加高度。小伙子受到一种强烈刺激,憋在心里说不出,暗下决心:不行么?我非要跳得又高又好。2个月的“心理训练”,反复的刺激,朱建华增强了过杆的信心和能力,建立了正确而巩固的动力定型。教练满意地微笑了,可朱建华心里憋着的气还没释放出来。不说,教练心里也明白,严肃地对他说:“对你来说,过不了2.30米,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因素。一升到这个高度,整套技术都变形了,说明思想太紧张、不过硬。”
  朱建华这才恍然大悟,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满足于脚下高度的人,正是踏踏实实地踩着脚下的高度,才能跨越新的高度。
  临来参加这次第四届亚洲田径赛,朱建华进行最后一次训练。高高的万能架没有横杆,架上铺着厚厚海绵垫。垫升到2.10米高,他一抬脚上去了,2.20米也上去了。架子没法再升高,同伴们就在架底下垫上杠铃片,插上铁管,临时将万能架抬高到2.24米,象一座高山堵在面前。朱建华毫不胆怯,纵身一跃,飞上去了,连着又跳到了2.28米高的海绵垫上,整套技术、动力定型、信心和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好哇,真是个好兆头!”老教练和同伴们在叫好声中向他预祝:东京,充满希望之行!
  四
  如今,希望就在眼前,考验也在眼前。
  朱建华运了一口气,朝着这希望之杆冲刺……
  第一次,失败了。在观众一片惋惜声中,横杆落地了。
  朱建华躺在一米厚的海绵垫上,仰望这个2.30米高度。横杆之上,是蓝天、白云……啊,让祖国的红旗在这蓝天、白云中飘扬,该是多么壮丽……
  朱建华来不及多遐想,跃身而起:跨过去,跨过去,跨过去就是祖国五星红旗的升起。他抖擞精神。弹跳了两下“高脚圆规”,着实感到自己两条长长的腿上象集聚着十亿双腿的力量。于是,他第二次起跑,冲击,起跳!这有力的一跳,象把他整个身体推进蓝天,来摘取白云,去亲吻祖国的红旗……
  祖国的红旗在一片欢呼声中升起来了。
  日本新闻界赞誉:这是“象征中国田径新时代的壮举!”
  朱建华举着奖杯向观众挥手致意,抬头仰望,看到的好象不是观众挥动的手臂,而是新的高度:再升高6厘米,再升高6厘米……
  这是你下一个目标吗?
  “是的,2.36米的世界纪录,1984年的奥运会。”
  这将是异常艰巨的6厘米。他又在向新的高度冲击、起跳了……
  冯贵家文并摄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