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毛边本与腰封计】 腰封
 

【毛边本与腰封计】 腰封

发布时间:2019-04-13 03:45:33 影响了:

  有编辑朋友寄来一本新书,是许倬云先生的《大国霸业的兴废》。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个毛边本。最近几年来,偶尔会收到出版社和朋友们的新书。其中,毛边本确实非常之少。  所谓毛边本,应该就是没有用裁纸刀裁封的书籍。这种书籍,尽管我们见到的比较少,但实在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老一代读书人有文字回忆说,毛边本是西方人的首创,20世纪初期引入中国。后来,因为周树人兄弟二人的倡导,竟蔚然成风。20世纪80年代以后,毛边本重新露面。今天,在小圈子里,似乎颇有发扬光大的意思。
  我把手头的这本书放在书桌上,风吹来,书页哗啦啦响。它反面朝上,颇像一只撂在沙滩上的鲨鱼——但我却没办法阅读。因为,读书需要裁纸刀。
  于是,我让人从文体商店买来刀子,兴致勃勃地坐下来,准备安静地享受边裁边读的乐趣。但,当我真的拿出刀子动手的时候,又颇有不舍的意思了——读书作文二十多年来,手头的毛边本屈指可数。明知绝非珍本,竟然也下不得手。
  鲁迅喜欢毛边本,似乎是出了名的。鲁迅在给萧军的信上曾经说,“切光的(指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光边本)都送了人,省得他们裁,我们自己是在裁着看。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
  鲁迅的这个比喻或许没有什么问题,我感到疑惑的是,难道大先生在摩挲一本新书的时候,真的有摩挲和尚或尼姑光头的感觉吗?
  以上为玩笑话,当不得真。
  国人喝茶,是分为三六九等的。
  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实行责任田的岁月,每到三秋三夏,大队里总要安排社员用特大的铁锅烧水,然后找来蓄水的泥缸。他们在泥缸里放上一撮茶叶,再冲入滚烫的开水,用胶轮车拉着送到田间地头。这,是牛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有了些积蓄,就能够看到一些老爷子们紫砂茶壶不离手。他们买了新壶,往里面装上黄豆,冲进凉水。待黄豆涨起来,泥壶就破了。接着,会有工匠给泥壶钉上铜巴锔子。这样的泥壶拿在手里,那是别致的艺术品。至于喝茶,那叫品茶。
  今天,有闲的人们,喝茶的方式就更多了。有在成都生活过的朋友,说起成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这些外地人羡慕得要死要活。当然,他们喝茶也是其中一景。至于北方人喝茶,似乎也花哨得很。我有同学,颇好茶道。什么事儿都不问,就钻研这个,他老婆为此恨得牙花子痒痒。
  其实,读书就像喝茶。读切齐了书边的书,就像牛饮;读毛边本,就像玩茶道——我一直觉得,玩文字本身也是手工活儿。读毛边本,一边用刀子裁纸,一边翻读,同样也是手工活儿。不过,现在的我,才三十多岁,似乎耗不起毛边本的休闲,也只能牛饮啦。
  说到书籍的装帧,自然也是一门艺术。出版界有个评奖,定期评选“世界最美的书”。这是出版界的选美,选出的小姐不仅要有蕙质兰心,更要衣冠楚楚。即使不得已要裸奔,也需雅致。
  同样是最近几年,出版界兴起一股子腰封(妖风)之风。一本好书,偏偏要加上“××推荐”之类的文字,感觉就像老鸨在给嫖客推荐小姐。这事儿搞得,读书不像读书,像赶场;作家不像作家,像窑姐儿;出版社不像出版社,像旧社会的牛经纪(经理人)。
  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大家都去磨道里做起了驴的营生。
  摘自《信息时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