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发布时间:2019-04-17 04:39:43 影响了:

  自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是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式是“撤点并校”。“撤点并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给学校、学生、家庭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西部地区“撤点并校”的重点在教育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通过近十年的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也有所改善,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给学校、学生、家长和农村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1.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农村中小学生遭遇“求学难”。一般来讲,服务半径越大,服务人口相对越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就越大,办学效益就越高。但当前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普遍过大,给学生带来不便。
  首先,是农村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到底多大为宜虽无具体规定,但依据平原地区地理条件及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服务半径应限制在2公里以内,初中最大不超过5公里。但在中部省份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家庭居住地离学校的距离大多数都在3~4公里,有的甚至有8~9公里。学生不得不走上很远的路去上学或寄宿。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孩子们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学生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得不接送子女,甚至有的不得不到学校所在地“陪读”。
  其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在保障每个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优化与整合。但是,由于有些地区不合理地实行学校布局调整,盲目地进行学校撤并,学校的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导致了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
  再次,有部分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食宿条件不好,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在中部省份的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的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如在中部省份的一些学校,45平方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不少学校学生住的是大通铺;部分学校的食堂条件也相对较差。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损,“问题学生”增加。在农村寄宿学校,普遍缺乏对寄宿生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小学生和初中生年龄又小,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长期寄宿远离父母教养,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问题学生”明显增多。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2.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本意是通过合理的撤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撤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和初中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出现各种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班额陡增,教学条件未得到及时改善。在一些偏远地区,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极为短缺,维持学校运转尚且不易,更不用说进行校舍建设、后勤配套、师资提高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撤点并校”后学校办学条件不但没有得到及时改善,反而有所下降。二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自身素质无法得到提高。“撤点并校”后,班额的陡增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身心压力。如中部省份一些学校的生师比,小学达到了29.4∶1,初中为22.6∶1,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生师比23∶1,初中18∶1的标准。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而现行的教师配置政策并没有顾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岗位需求的新情况,各校的普遍做法是加大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的工作量。很多教师认为“负担过重,学生安全压力过大”,没时间也没更多精力“静下来认真教学”,更不用说参加培训学习。三是大部分学校寄宿条件差,配套设施滞后,管理比较混乱。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宿舍不附带卫生间和浴室,有的农村学校学生住的是大通铺,许多学校无力配备合格食堂。大多数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偏少,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来兼职担任学生的住宿管理工作,他们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经验,住宿管理比较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对家庭的负面影响
  目前,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撤点并校”,与广大农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些地区的农民家庭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了怀疑、不满,导致当地干群关系紧张。具体影响为:一是家庭教育成本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因为不合理的“撤点并校”,离学校相对较近的农村家长只能让孩子搭车上学,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不得不寄宿在学校,这都使原来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情况更加拮据。很多有两三个孩子的家长反映子女受教育开支骤增,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二是“陪读”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欠缺,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很多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陪同孩子到中心学校所在地租房陪孩子读书,这种“陪读”现象在一些偏远山区比较突出。这样的家庭一般是男主人在外面打工,而母亲则在学校所在地陪孩子就读。
  4.对政府的负面影响
  对基层政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的额外支出和浪费。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为确保校舍安全与学生身体健康,基层政府必须尽力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学生食宿条件,投入大量资金扩建改造学生宿舍、食堂、澡堂等,还要增加中小学生的各种教学和活动器材,这无疑加重了基层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被撤并学校的教育资产闲置,造成新的浪费。被撤并的学校校舍、场地等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校舍逐渐破损,学校资产被私分、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