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血脉亲情怎么读【保护非遗传承人就是延续文化的血脉】
 

血脉亲情怎么读【保护非遗传承人就是延续文化的血脉】

发布时间:2019-04-29 04:04:00 影响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不断的文化血脉,这是我们不竭的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其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老艺人”即传承人来完成。这些传承人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的“基因”。如果没有了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自然消亡;如果没有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的生态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以人传人的传承特点,决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强势经济所携带的文化使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受到沙尘暴一样的侵袭甚至被毁灭,中华文化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在花钱买票欣赏美国大片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在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中开展命名传承人工作,就是传承承载着民族文化血脉的基因和符号,就是促进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性繁衍和茁壮。唯有做好保护非遗传承人工作,我们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能延续文化的血脉,才能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最终要到何处去。
  时代在变迁,文化在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娱乐形式日益多样,审美标准明显不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被遗忘的境地,一些传承人成为被冷落的对象。据调查,非遗传承人虽然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由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导致大多传承人生活还比较贫困,这当然不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少数行当,如剪纸,内画、陶瓷、石雕等代表性传承人,虽在尝试走产业化之路,但也面临着创作与经营、传承与生存的沉重压力。这些为了民族文化和艺术血脉延续的艺人们,用行动书写出自己的多彩人生,用不懈演绎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五彩缤纷,执著追求而无悔,却在经济大潮和盲目媚洋崇外风气的冲击下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造成民族文化血脉令人痛心的流失和削弱。另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但后继乏人,人亡歌息的现象已普遍存在。从这一现实和后果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关怀,不仅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方面,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从政府到民间,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无形文化财富”和国宝,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关怀,并形成制度和法规。如日本保护歌舞伎、相扑,韩国保护端午祭,法国保护民间工匠,意大利制定保护神父政策等,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定期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人的传承、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了使民族文化后继有人,韩国政府还为遗产履修者(学习者)发放“生活补助金”,要求他们必须跟随传承人学习6个月以上,并在相关领域工作一年以上。一些企业家和慈善机构也将保护传承人作为资助和支持项目慷慨解囊,从而使那里民间文化的传承欣欣向荣,成为一道令人赞慕的展现民族文化风采的亮丽景观。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熏陶的自然是民族情结和品格,增添的必然是爱国爱族的凝聚力和自尊自信心。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年轻人对好莱坞明星、流行歌曲往往能够如数家珍,却不知道故乡有哪些历史名人、几种特产、几种值得在世界上骄傲的技艺。造成这种社会现象不是哪个人的责任,而是民族文化教育削弱和西方强势文化侵袭的结果,是较长时间以来对民族文化不重视和外来文化强势冲击的结果,是民族文化传承人得不到应有尊重和保护的结果。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事业,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生命线”。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解决他们生存和传承的困难,不仅是当务之急,还应是一项长期政策,因为这是关系传承和壮大民族文化血脉的千秋大业。
  保护非遗传承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积极努力。目前,文化部已分批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也都分批认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对于保护非遗传承人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非遗传承人大多文字水平不高或不识字,因此抢救和保护非遗传承人首先要搞好普查,全方位立体记录、拍摄、整理民间的口头文化与技艺流程,调查其传承方式、流脉和相伴的各种民俗活动事象,妥善搜集保存相关器具。在选择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立体空间和氛围。因为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都与地域人群的日常社会习俗、生活群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脱离了相关的社会人文条件和生存土壤就要影响到他的存活和传承。所以,在对传承人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区域性文化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保护。总之,民间文化要保存在民间,保存在拥有这些文化的土壤和人群中,切忌盲目创新和作为商品炒作。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讲,尤其是被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授予“传承人”称号的民间艺人,更应意识到这是荣誉、更是责任,真正担负着国家和民族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托。传承人既要认真搞好自己所承载的文化和艺术项目的梳理、弘扬、传承和发展,还要团结和组织那些没有被命名为传承人的广大民间文化艺术承载者和爱好者,发挥群体优势,开展研究探索,把自己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精髓作为民族血脉发扬光大,为民族精神茁壮成长提供精美的食粮。
  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社会的进步需要文化的支撑。保护非遗传承人,创造适宜传承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土壤,使传承人所承载的民间文化和艺术真正成为锻造民族品性和形象的熔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理应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责任编辑:彭 洁)
  来稿日期:2012-06-2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