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发布时间:2019-06-14 04:18:24 影响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  身教育的需要。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近几年,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
  尝试。
  一、创设数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联
  系起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知活动的
  内部矛盾,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其中奥秘的欲望。
  首先,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比如对概念的抽象,原理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方法的思考,要深
  入到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直观活动,概括活动以及具体化等智力活动方式,训练学生的观
  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其次,要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抓好和建立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教学。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
  第三,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观察、实验、分析、综合为基本方法,强
  化知识的开发与吸纳,追求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效应。
  第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情境内容,打破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学生由生活
  走向学科,再由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
  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
  知识点和技能方法,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问题
  。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
  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
  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并对求解
  的过程作出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和"制作与分析统计图
  表"等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应用。
  二、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有结构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
  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数学组织形式。(1)人数结构合理。一般来讲,小组由前后两桌
  ,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需要合作时,只要前两位同学向后转身,即可运作。这样即省时间,又方便动
  作,还可以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全员参与。(2)认知结构的合理。在小组中,学生的差异各不同,在合
  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过程。在学习互动中,互帮互学、齐
  头并进。(3)情感结构的合理安排。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
  让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其次,要营造一个合理的合作环境。合理的合作环境,能使合用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可能成
  为有效的知识。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氛围中
  ,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
  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
  质疑、说理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比如,当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先经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
  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让学生
  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等)。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
  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三、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中
  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围,促进探索
  的开展,把握探索的深度,评价探索的成败。
  首先,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地位关系。把自己看成一个交换意见的
  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同时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的主动学习。明确目标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让学生知道了探索目标就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探索活动中。
  其次,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初中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
  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
  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
  探索能力。具体有:个体自学、分组学习的方式。个体自学就是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独立
  完成探索过程。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探索。对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
  讲解,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教师不仅要了解
  学生,还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