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基于网络教学语料的美国汉语初级水平学生汉语学习的语法偏误分析】
 

【基于网络教学语料的美国汉语初级水平学生汉语学习的语法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4:21 影响了:

  摘要:借助偏误分析理论,分析了获取自针对美国Bethel University的汉语初级水平学生展开的网络教学而提取出来的语料,并从误加、遗漏、误代、错序等语言形式特征层面就这些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的语法偏误进行了分类。经分析,发现美国学生所犯偏误频率从高到底依次是:误代、遗漏、错序、误加,而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语法偏误分析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并对今后对外汉语专业的网络实践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料;语法;偏误分析
  第一章 语法偏误分析
  1.偏误样本
  所用语料选取自湘潭大学对外汉语系自于2010年10月至12月以及2011年3月和4月连续5次,针对美国Bethel University的汉语初级水平学生展开的网络教学。该网络教学一月进行一次,主要包括在虚拟教室中与美国学生围绕汉语和中国文化用汉语进行讨论、根据美方的教学内容协助美方教师校对聊天记录完成后期作业修改工作等。所用语料为网络教学记录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句子。
  2.形式特征层面的语法偏误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汉语初学者的语法偏误问题。造成语法偏误的原因,由于个体的差异,其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其中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交际策略的运用、语言普遍性因素。(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2007)下面从语言形式层面进行一些分析。
  2.1误加
  误加,也称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齐沪扬,2005)在样本例句中,共出现19例误加偏误,占偏误总数的10%;其中句式标志性成分的误加占绝大多数。以下是部分例子。
  2.1.1误加语素
  (1)我喜欢热天气。
  2.1.2词语的误加
  (1) 你们上个周有考试吗?
  汉语里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如“一个人”。其中,有些时间词如“月、星期、小时”等,要用量词“个”修饰;而有些时间词自身便可作量词,不受量词“个”的修饰,如“年、周、天”等。例(1)的量词个再这个句子里则是多余的,这是学习者将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引起的。
  2.1.3句型、句式标志性成分的误加
  (1)什么问题吗?
  (2)是否茶帮你入睡了吗?
  这类误加包括简单疑问句“吗”字的多余。在汉语里,特指问是指说话一方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要求听话一方作出回答,句中会有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等。在这样的句子末尾如果要用到语气词,只能用“呢”或者“啊”,“吗”是一定不能用的,因为“吗”是一个典型的疑问语气词,在疑问句中的基本功用就是突出疑问焦点,强化疑问语气,主要用于是非问句句末。在这里,学习者将“吗”字表疑问的用法泛化了。
  2.1.4添加特定语法环境中不应出现的成分
  (1)明天天气会下雪。
  (2)冬季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长。
  (3)我的叫英文名字是 Will Anderson。
  这类添加包括这类添加集中在汉语判断句“是”字的多余,以及谓语动词的重复造成的多余。
  2.2遗漏
  遗漏就是在语言形式上少了必要的成分,造成语义的不完整或歧义。(陈昌来,2010)
  在样本例句中,误加偏误占偏误总数的30%。以下是部分例子。
  2.2.1遗漏语素
  (1)我是半个土耳其?(人)。
  2.2.2词语的遗漏
  (1)我喜欢明亮(的)颜色。
  (2)谢谢。现在我懂(了)。
  (3)对不起,我下课(了)。
  虚词“了”、“的”的遗漏十分明显。也存在副词、连词和数量词的遗漏情况。虚词“了”通常分为2个,一个是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动态助词“了1”,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一个是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了2”,表示事态出现变化或新情况发生,还可以表示肯定语气,具有成句作用。 为了减少麻烦,学习者常采取回避的策略,省掉了虚词“了”,从而产生了偏误。
  2.2.3遗漏短语的构成成分
  (1)这首歌曲被称为圣诞灯,由 coldplay(演唱)。
  (2)他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我有朋友(在)北京。
  (3)我出生于一个华人的父母(家庭)。
  这类遗漏,多表现为动宾短语、介词短语的不完整。
  2.2.4遗漏特殊句式中的成分
  (1)我是男(的)。
  (2)我的专业(是)哲学。
  (3)我(是)在巴拿马出生的客家人。
  (4)加州天气常常是很好(的)。
  (5)我觉得中文是困难(的)。
  这类偏误主要集中在汉语“是……的”字句结构不完整上。在这里,学习者所犯偏误主要集中在“的”字的漏用上,例1、4、5便是如此。从“是……的”句式与词类的组合来看,其中以“主+是+形/名+的”这种格式居多。从引的语料来看,学生在使用“是……的” 句式时,最常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简化,这是因为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是目的语的冗余部分。
  2.3误代
  误代,也称误用,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这两个或几个形式在意义、用法或者形式上有所关联,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混淆。(齐沪扬,2005)在样本例句中,误代偏误占偏误总数的32%;误代的情况常包含有句式误代、短语误代、词语误代等,而所用语料中并没有出现前两种情况,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语料来源取自初级汉语教学。以下部分例子仅就词语误代加以阐述
  (1)我们正在看戏称为(名为)Joseph。
  (2)现在我要睡觉,可是没(不)能睡。
  (3)我想来中国,今年我爸爸来(去)中国。他喜欢中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