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隐”与“引”_因隐印一 人引刃日
 

“隐”与“引”_因隐印一 人引刃日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1:31 影响了:

  摘 要:生本教育应该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施的策略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因此,建构初中思品学科的生本课堂,需要教师从理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推动者。但是,少干预并不代表不干预,放任自由,笔者觉得做一个生本课堂上的思品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必须把握好几个“隐”,钻研好几个“引”,真正成为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成长的“牧者”。
  关键词:生本课堂 教师 角色
  苏格拉底说:教学好比产婆术。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教师就好比这个产婆,学生好比就是产妇,所有的教学核心过程,都是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不能越俎代庖,但必须明确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都在,只不过更隐蔽,更巧妙,更机智。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中学思品课堂上,要努力实践如下几点:
  一、把握几个“隐”
  1.“隐”下讲台
  笔者认为,生本课堂中,教师的存在感要“隐”,“神”在,形可遁。苏教版初中思品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笔者在课堂上就尝试过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发言、辩论等诸多形式,譬如《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课中,笔者专门用一节课让学生到计算机房搜集相关素材,并进行分组归类,小组整理。此后,在教室里面上课时,学生带好了自己的资料,特别希望能上讲台展示。当到自主展示这一环节时,学生非常活跃,他们不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主动与别组进行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组内作品的成败,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整合展示的内容,远远超过本来老师整理搜集和展示的内容。由此,笔者感受颇深:把讲台给了学生,其实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权给了学生,此处教师的“隐”,是为了学生的“显”。
  2.“隐”去功利
  在生本课堂中,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奋斗的功利念头应该隐去,教师的成功之处应该是体现在让学生因为喜爱而学习,因为需要而学习。譬如前面所举例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课中,中考考点其实很少,但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深层追问等环节中层层推进,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出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责任感,笔者认为,这种责任感的培养,远高于一张试卷分数的高低,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为学生着想的课堂。在这里,学生不依赖老师来解决问题,不要迎合老师的需要来回答,有助于他们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当然,其实这些也一定会成为他们成绩提高的助力。
  3.“隐”藏管理
  在看似学生学习、互动的生本课堂中,教师的管理应该贯穿全部。落实到备课时,由原来的 “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充分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等,这些都重点表现在教学案等相关载体上。也就是说,教师先从教材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实现切实的课堂管理。
  4.“隐”含情感
  所有的“隐”,都是为了学生的“显”,为了突出学生的“学”,而这份期待,也就成了教师角色的情感着力点。“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当我们教师营造出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才能在良好的情感互动中教学相长。
  二、钻研几个“引”
  1.“引”出兴趣
  课堂中学生一旦拥有兴趣,就拥有了学习的发动机。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因“趣”而学,激“趣”而研,得“趣”而悟?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究的话题。譬如在《让我们快乐起来》一课中,笔者用一则笑话导入,启发学生从课题中寻“趣”:“快乐”是怎样的? “快乐”有何良方?“快乐”可以持续下去吗?学生很快罗列出了诸多问题,接下来就是彼此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室里欢声笑语,气氛活跃。这样的充满愉悦感的课堂,学生怎么可能还会觉得难受,觉得时间遥远而漫长呢?
  2.“引”成习惯
  生本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这一切,从何处着手?笔者认为,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笔者增加了一个时政板块,要求每节思品课的第1分钟~3分钟时间,由班里的同学自发为大家准备一个时政小要闻,可以是读报,口述,大力鼓励用PPT、视频等相关形式进行,学生们每天给这个播报的同学进行评价,填写一张表格,从“选材、剪辑、声音、神态”等角度进行评价,每月挑选一名相对优秀的学生介绍经验,协助其他同学做材料。这样一来,班级的“时政要闻”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学生们从这里学到的,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增强,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关注与理性思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个搜索资料和整理思维的习惯,这,才是生本课堂关注的要点。
  3.“引”申能力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特别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课堂应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练武场。当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课堂没有一定的掌控和驾驭能力,时不时会偏离主题,会抓不住重点,会钻“牛角尖”……这时老师的“引”尤为重要,如何引得有艺术,引得恰到好处?当学生的问题超出预设,如何处理?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地方。因此,这里的“能力”笔者觉得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能力,老师的“能力”应该也在其中,也应该在生本课堂中得到提升。
  4.“引”导生命
  中学思品的生本课堂中,教师应该要发挥“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的作用。一方面,中学思品教师要努力去创设相关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主动创新,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尊重,学会批判,学会民主……另一方面,针对有争议性的话题,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引导的较为复杂的话题,如南海问题等,学生很关心,对国家的举动有疑惑,这时中学思品教师应在课堂上拨开迷雾,要以深刻理性而又激情飞扬的语言,帮助学生开拓的思路、扩展视野、丰富角度,同时也提升自身,加强学习和思考。因为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并且在这个利他性的成长过程中,也成就自己。在生本课堂上,师生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两个主体,互相依赖,教学相长,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实现其自身的提升,教师才能真正从“纤夫”变“牧者”,用生命“引”导出更棒的生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教育首先是赋权,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其次,教育就是唤醒。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真正的教育是去唤醒他,让他实现自己,实现他的梦想,而绝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教育同时还是解放,要激发孩子去拥有梦想,敢于想象。”我想,用这样的话来给中学思品教师在生本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也很贴切,如何去做好一名赋权者、唤醒者、解放者?这是我们教师终生都要思考并解答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段万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策略初探.文学教育(下),2011(3)
  [3]裴立振.哲学解释学阐释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