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南川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怎么样【问、答、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南川路径】
 

南川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怎么样【问、答、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南川路径】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7:41 影响了:

  每当晚上走在南门桥盛丰源一带的时候,我总是要放慢脚步,静静地欣赏清清的河水,拔地而起的高楼,笔直宽阔的沥青路,现代时尚的路边盆景树,内容丰富的墙壁宣传画,排列整齐的免费自行车,这些都让我感到政府尽心、尽情、尽力在为南川人民谋福利……
  这是一位名叫“起凡”的网民留在“南川方竹论坛”里的帖子——《南川的幸福高地,这个可以有》。
  2012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小雨。南川城区半溪河畔,微风掠过清澈的河面,垂柳随风拂动,新投入使用的160辆自行车和40辆旅游观光车在护城河岸来回穿梭……“生活在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南川,感觉就是安逸!”南川区西城街道西大街社区居民李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今在南川城乡,到处都能感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幸福。这种幸福的背后,是南川区委、区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幸福高地的艰苦探索。
  “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广泛倾听民众的意见,真正做到拜人民为师,把事关民生的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说,南川近年来牢牢抓住问、答、考三个环节,探索出一条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问
  “东风路世纪广场旁边绿化草地最好不要修建公厕,一来会破坏原有绿化,二来卫生搞不好会影响周围居民”,“南川广场太少,连跳坝坝舞都没得地方”……
  2009年7月6日,南川区领导作客“南川在线”,以“倾听网友心声、共谋南川发展”为主题,邀请网友交流城市发展意见,“问计于网·倾听民声”的帷幕由此拉开。不到一周,在线访谈就收到395条留言,条条关乎民生大计。
  “为了征求网民意见,我们先后建立区领导定期在线访谈、网络直播区政府常务会、网络留言回复、建立南川微博等制度。”南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清尧说,如今南川已形成完善的网络问政体系。
  “问计于网”让南川的决策层找到了一条网络时代了解民意的新通道,但区委、区政府发现,从网络上得来的意见尽管能反映一部分民众的心声,但在广泛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能不能从网络走向现实,在全区范围内问计于民,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从源头上摸准社会管理的症结?经过深入调研,南川区委、区政府决定大规模地开展问计于民活动。
  2012年1月5日,南川区体育场。
  “问计万家·情满南川”活动正式启动,全区两万余名干部走访慰问全区25万户群众,力求做到一户都不少。
  “干部要把党委、政府的‘礼包’送下去,把群众的‘建议包’带回来。”谭家玲在启动仪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次行动共收到涉及交通建设、人畜饮水、看病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意见1000余条。
  为了让问计于民常态化、制度化,在开展“问计万家”活动的同时,南川区还推出以大学生“村官”信访代办员制度为代表的“问计于法”,以及针对旅游发展的“问计全球”活动。“问计于法”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和合理代办群众信访四项职能,在区委、区政府和村民之间搭建了一条固定的民意通道;“问计全球”大型意见征集活动,则极大地提升了南川的影响,开阔了决策层的视野。
  “问计于网”、“问计于法”、“问计万家”、“问计全球”,不仅问出了实情、问出了需求、问出了意见、问出了智慧,而且让决策层与老百姓心心相通,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区委副书记张兴益说。
  答
  2012年1月12日晚,南川区第五期区级领导在线访谈活动正在进行。
  “半溪河两岸的道路存在严重‘肠梗阻’,断头路比较严重,建议拆掉城区段两岸的旧房子,修建漂漂亮亮的河滨路,与凤嘴江河滨路对接……”
  来自“jinfodaxia12345”网友的一条建议令在场的领导眼前一亮。
  访谈活动结束后,区委、区政府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研究,“半溪河亲水景观工程”出炉。
  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问只是手段,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才是目的。
  为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区委、区政府对收集到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认真研究,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认真办理。比如“半溪河亲水景观工程”,区政府就多次组织人员考察,仅对工程方案的修改就不下50次,最后形成了“一脉二带四区多节点”的思路——以半溪河为纽带,把滨水栈道带和两岸滨水绿地作为载体,沿岸设置都市生活街、时尚风情街、动步滨廊、城市滨水绿地走廊,进行功能定位,并结合地形设计主体景观节点,打造亲水平台,将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有机结合,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自从接到这个规划设计任务之后,没有休息过一天。”作为规划设计人员之一,南川区水务局副局长朱仁明说,“我们修改的图纸都要装七八筐。”
  而今,半溪河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水清岸绿的母亲河。“沿河设置了19座桥梁,一桥一景,两岸设置了各种浮雕,彰显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人文民俗特色。”朱仁明自豪地说。
  广纳群众智慧,南川城市建设高潮迭起,金山大道、南园路、盛丰源步行街荣获重庆“十佳最美街道”等荣誉……南川正慢慢成为“一座万山丛中拔地而起的秀美城市”。
  考
  “帮我们从五公里外的高山上引水,重新整治、加宽年久失修的渠道。”南城街道官地村村民周立贤在谈到区里“问计万家·情满南川”活动带来的好处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去年底才同下乡走访的干部反映吃水难的情况,今年初他们就来调查、勘测、动工。只有心里装着群众,行动才能这么迅速啊!”
  周立贤不知道的是,干部们之所以行动如此迅速,除了“心里装着群众”,还因为头上带着“紧箍咒”。
  “以前是‘问得少,答得少’,或者是‘问而不答’、‘答非所问’。”南平镇云雾村党支部书记邹书华说,现在可是动真格——干部不仅要“问”出水平,还要“答”得精彩,否则考核就过不了关。
  “在走访慰问、问计于民活动中,对弄虚作假、组织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善元说,对于南川区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问计于民、为民办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问与答的背后,都有严密的考核和监督办法。比如“问计万家·情满南川”活动一开始,谭家玲就在电视上向全区公开了活动内容和考核办法,请市民监督。“参加活动的干部,要填写活动登记表,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联系电话、走访对象类型、群众评价、意见建议等。活动结束后,以乡镇(街道)、区级部门为单位,分别汇总编辑成册,报区委督查室。”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明中说,区纪委、监察局与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等单位联合当“考评官”,以随机抽查、电话询问、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于网络问政,南川区更是从2009年开始就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比如,针对部门网上留言回复作出时限规定:涉及本单位的网友建议和意见,须在三个工作日明确答复;即便确需延长办理时限的网帖,也须在三个工作日内网上说明,最长办理时限不得超过15天。在2012年提速为“一般在一天之内回复,最长不超过三天”。“现在网络问政工作已被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建立了公开交办、公开反馈、公开问责的监督机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赖云说,区有关部门每周通报网络回复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今年已通报31期。
  “金杯银杯抵不上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抵不上老百姓的夸奖。”谭家玲说,虚心问计、认真作答、严格考核,这种社会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了南川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民生幸福高地的动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