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本科毕业论文封面及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封面及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发布时间:2019-07-17 15:20:45 影响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现代背景下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文化殊异与认同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

年 级 2012级

学 号 [**************]

姓 名 刘怡婧

指 导 教 师 王倩予

成 绩

2016年 3 月

目 录

现代背景下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文化殊异与认同

刘怡婧

西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是新疆许多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两者的之间的民族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也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的出现,并且在当下社会中愈演愈烈;同时,在维汉民族社会文化矛盾中又出现了以语言为代表的文化涵化与认同。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及一些方面的文化认同,以及维汉民族应该如何和谐相处,建立新时期的和谐民族关系。

【关键字】维吾尔族 汉族 民族关系 矛盾 融合

【正文】一、现代背景下维汉民族关系现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包括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几十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是占新疆总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同时这两个民族的关系也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不断有汉族进入到新疆进行生产经济建设,给当地的维吾尔族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巨大改变。随着维汉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交流互动也逐渐频繁,通过这种跨种族的交流中,大家也渐渐认识到双方的民族差异很大,两个民族出现了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所导致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冲突。

二、 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区域性和独特性,不同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观和风俗习惯,事实证明,维汉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文化差异始终存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

维吾尔族人民都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并不是最先传入新疆的,而是先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发展,在两百多年后的唐末时期才传入了新疆,从此伊斯兰教就跟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宗教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维吾尔族在生活中种种行为都是受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的古籍《古兰经》的约束,比如维吾尔族不能出死掉的牲畜和动物的血液,不能出吃猪肉、狗肉、兔肉和马肉等,在维吾尔族面前其他民族也不能吃一些非清真的食物等等;汉族却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在汉族群体中经常能看到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大部分汉族在生活生活习惯方面并没有特定的约束。 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冲突大多是由于宗教信仰问题而引起的,一些伊斯兰教信仰者坚

持认为非伊斯兰教信仰者都是自己的对立者,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思想才导致一些影响新疆稳定安全的行为的发生。

2、语言文字

人类的语言文字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语言文字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标志,所以民族也会把自己的历史经验沉淀在自己的语言文字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的文化是不能被传承的,没有文化的语言也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维吾尔族一直把维吾尔语作为自己的母语,因此形成了完整的语言文字体系,这就和汉族的汉语形成了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体系。维汉民族的交流中语言成为了最大的阻碍,这样就更加增大的两者之间的民族距离,民族差异也就显得越来越大。但是两种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中,语言也有互相借鉴的成分,新疆的汉语方言也在维吾尔语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原本没有的词语,比如皮牙子(洋葱)、巴扎(集市)、巴郎子(小男孩)、开台(出发)等新疆特色方言。

从现今的维汉民族交流状况来看,两个民族之间更需要共同的言语来进行交际。其实在新疆生活的人都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生活在自己周围的维吾尔族人大都会说汉语,都可以用汉语跟汉族进行正常的交流,反而会说维语的汉族人却寥寥无几,证明维吾尔族学习汉语的主动性较强。一些维吾尔族群众既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又能了解汉语,在自己家中用维吾尔语交流,对外使用汉语,这一部分维吾尔族就和汉族友好的相处;但是有一些不太懂汉语甚至是完全不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群众,就会造成与汉族的交流互动的失败。

如果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人不断增加,或者是使用维吾尔语的汉族人不断增多的话,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会容易的多,容易让对方放下心理戒备,逐渐接受自己,新疆维汉民族关系就能更进一步。

3、民族风俗习惯

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习俗,它能比较完整的展现出这个民族在衣食住行、丧葬嫁娶、节日庆典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的体现。

其实全世界每个民族都把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这也关系到每个民族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尊严。维汉民族在饮食文化、葬礼婚礼习俗、节日习俗、接人待物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维吾尔族受宗教的影响不能吃猪肉或者没有通过阿訇念经而宰杀的牲畜,但是汉族就没有这方面的忌口;维吾尔族有两个比较盛大的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汉族则习惯过春节;维吾尔族人结婚过程有特定的跳舞唱歌节目等多种表演形式,而汉族大多数没有这些过程等。

但是维汉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中,风俗习惯也受到了各自的影响,维吾尔族的传统食物馕和馓子也经常出现在汉族的餐桌上;维吾尔族近几年的服饰也逐渐追求时尚,同时汉族也十分青睐维吾尔族创造的“艾得来丝绸”制作的衣服。尤其在饮食习惯方面,维汉民族更有一种逐渐融合的形式,新疆的汉族因为没有宗教信仰束缚,所以在饮食习惯方面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这也给汉族一个享受其他民族美食的机会。长期居住在新疆的汉族主要喜欢吃面食,口味比较重,喜欢吃羊肉,这就是长期被维吾尔族饮食口味同化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来评判其他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就会形成我们认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完美的,瞧不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会认为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落后的。这就是不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所导致的结果,维汉民族之间不太了解彼此风俗中的禁区,产生文化上的碰撞,这也是导致维汉民族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

三、新时期维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普遍的现象,本质上是民族在这个社会的地位待遇以及所获得的群里和利益,从而带来的民族情感上的认同。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看,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历史基础,两者在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相互影响,但是维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两者的关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将从三个部分来论述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还包括新时期影响维汉民族关系的因素和如何维护维汉民族和谐关系。

1、解放以来新疆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在历史上的新疆被称为西域,清朝的道光皇帝第一次使用新疆这个名称,同时这个称谓也被沿用至今。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的聚居地,汉族是到达西域最早的民族之一,因此汉族不论是在语言、饮食习惯和服饰文化等方面向新疆的原住民统一,同时汉族的血缘也逐渐和新疆原住民相互交融。从表一可以看出,解放以来新疆的总人口为433.34万人,其中维吾尔族有329.11万人,占新疆的总人口的75.95%,人口数量位占第一;汉族人口委29.1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数的6.72%,人口数量位占第三,而且汉族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地区。

表-1 新疆维汉民族人口数量状况变化

单位:万人

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在新疆的长期社会发展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维吾

尔族和汉族在融合影响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为新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事实表明,正是新疆的发展造成了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也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注入新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对新疆的民族关系发展十分的重视,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新疆在这几十年中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此期间,维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基本是好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都增加了不少。由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饮食文化、语言交流方面等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就极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尤其是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矛盾尤为凸显。例如我国五十年代的到新疆的基层干部们,普遍都通晓维语,这样很利于民族之间的工作开展,而且部分领导的工作作风都深得当地民众的肯定。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去新疆基层工作的领导们,绝大部分都不会说维语,这给各项工作都带来了多多少少的不便。而且大部分领导只是单纯地把国家给予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解读给少数民族同胞,没有真正的站在少数民族的利益方面考虑问题,或许国家颁布的某些政策并没有真切的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基层领导又只是单纯的强调民族团结和谐,并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是否接纳这些问题。以上原因都会导致一些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关系变得紧张。 维吾尔族民风都很淳朴,尤其愿意接受懂自己语言的人们。比如著名作家王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发配到新疆伊宁,他几年时间内学会了维语,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在维吾尔族居民比较多的地区的汉族人都愿意学习维语,那么新疆的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此期间,也有不少民族分裂的恶势力企图挑拨维汉民族关系,想要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他们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帜,鼓动了一大批维吾尔族人民参与到了有组织的“打砸抢烧”的恐怖活动中。

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意图加速把新疆从中国分离出去。在1990年4月5日,阿克陶县巴仁乡的一小伙民族分裂势力带领暴徒两百多名在当地政府门前挑衅闹事,同时还殴打警察和无辜民众,更恶劣的是还使用枪支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射杀,导致多数人死亡,很多人受伤;1992年2月5日,乌鲁木齐52路车发上爆炸,导致车上三人死亡,十几人受伤,与此同时还有两辆公交车发生爆炸,也造成了不少伤亡,这正是民族分裂主义者所策划的;1997年2月5日,民族分裂主义者又在伊宁策划了一场“打砸抢烧”的恐怖活动,总共杀害了汉族同胞七人,打伤无辜群众两百多人,还损坏多出民房民车。由以上的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正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利用了维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来挑拨两者民族之间的关系,虽然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

地打击这些民族分裂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消灭干净,也就是说维汉两个民族之间只要存在矛盾,民族分裂主义就很容易趁虚而入,造成社会的恐慌。所以,我们汉族同胞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与维吾尔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必须在未来的时间里一步步化解,双方应该一起对抗所谓的民族分裂主义者,维汉民族人民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疆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缓和,依旧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尤其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关系。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不少的援疆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提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本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新疆逐渐形成一种四通八达的交通局面,这也使新疆由一个之前比较封闭的状态变成全面开放的地区。由于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行,各民族之间的合作交流也逐渐增多,但是各民族之间毕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方式,所以各民族之间产生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矛盾的产生,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否则长期下去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009年的“7·5”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政府和民众长期忽视维汉民族之间矛盾带来的一次很恶劣的社会事件,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维吾尔族人民有着些许的忽视,社会群众对维吾尔族同胞的偏见,社会和国际上部分势力借此发挥到处煽动民族分裂主义。 “7·5”事件之后,国家认识到了之前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不妥之处,国家决定对新疆增加物力人力的投资,努力改善新疆人民社会生活现状,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让维吾尔族人民自愿接受一些关于他们的政策,让他们主动的走入汉族同胞社会范围;汉族同胞更要尊重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不要对维吾尔族人民产生错误的歧视。曾经我在家附近的菜市场中发现一家卖猪肉的商铺就被安排在一家维吾尔族卖馕的旁边,卖馕的大叔几次找菜市场的管理员商量希望卖猪肉的商铺调整一个位置,因为自己的信仰受到了伤害,他们一家人感觉到了精神心理的侮辱,却被管理员拒绝了好几次,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最后维吾尔族大叔不得不离开了这个能为自己一家人糊口的地方。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习俗会造成一些矛盾,但是我们应该拥有一个理解的心态,尊重对方的特殊文化习俗,毕竟想让对方接受自己要先保持一个互相尊重的态度。同时维吾尔族人民也要主动接受汉族和其他民族,不要带有敌视的心态,要民百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的维汉关系整体来说是比较和谐的,主要就是能长期的稳定发展,在不断地深入交流中,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显现,相同的地方也逐渐多起来。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维汉民族在遵守自己的宗教信仰前提下的生活方式都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学校和各单位都推行双语教学课程,大大的减弱了为汉民族之间的交流困难。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长远的发展,如果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不存在文化认同,那么这两个民族之间必定会产生隔阂和矛盾。在现代背景下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双方都自愿接受对方的一些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和宗教信仰,两者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也越来越高。但是这种文化认同感的深度却不够,维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不能消除的,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夸大这种文化差异,这样的心态只会形成更大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也会影响维汉民族关系。产生这种距离感背后的原因是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脑海里只有对方的表象,而对对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缺乏了解。

2、新时期影响维汉民族关系的因素

社会学家特纳说过:“互动总是一个暂时性的过程,一个不断的验证某人对他人角色看法的过程。”[1]由此可见,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十分的重要的,两个民族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看清楚自己的文化本质,更能充分的了解到对方的民族内涵,淡化了自身的族别意识。总之,影响新时期维汉民族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等。

我认为现今影响维汉民族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其实是本民族以自身的宗教信仰和自身的认同感来看待其他的民族。一个民族充分的认可自己的民族,并且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有着正确的认识,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对其他民族持有友善的态度,把对方和自己放到平等的地位上。如果一个民族得不到其他民族的认同和有好的对待,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民族仇视敌对心理,影响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等民族,其他的民族劣等民族,这种狂妄自大的民族民族心理是万万不可取得,长此以往会不自觉的对其他民族产生偏见和误解,伤害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很容易挑起民族之间的纠纷,严重危害社会关系。

维汉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展现出对对方民族的心理态度,所以在民族交往中一定要避免一些消极的态度,否则会会出现民族偏见,导致交流无法继续下去。因此维汉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不能只根据自身的生活社会环境对对方怀有片面的看法,一旦有了这种片面的看法,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民族偏见,同时在交往中也会出现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攻击,这样必然会导致民族交往出现中断,甚至还会出现社会纠纷。

3、如何维护维汉民族和谐关系。

⑴、对维汉民族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

通过上文的一些阐述,可能有些人认为民族文化差异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换一种角度考虑的话,正是因为这种民族差异性的存在,我们国家的民族才能多姿多彩的发展,充满着

勃勃生机。

⑵、维汉民族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缩小民族之间差距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维汉民族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维汉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因素下形成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但是在长期的交往中,维吾尔族和汉族都吸收了双方的文化,两者相互借鉴对方文化中的精髓,逐渐变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⑶、了解维汉文化差异,努力创建宽容的交流环境缩小文化差异

维汉民族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肯定对方存在的文化差异,不能凭借自己道听途说或者是一些偏见来看待对方的文化,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发现各自文化的精华和长处。维汉民族之间是有文化差异,但是并不代表两者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在交流过程中既不能有民族优胜感也不能有民族自卑感,要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宽松的交流环境。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维汉民族同胞交往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双方的文化差异所在,还要对此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这样一来,有民族差异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也就很好解决了,同时也给维汉民族的交流提供了保障。

⑷、对待宗教问题要有客观实际的认识

近几十年的新疆民族分裂主义者都是打着“宗教”的旗帜在维吾尔族人民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与汉族的关系。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少数民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强制压制住,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恩不利习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和节日庆典等都息息相关。在新疆的某些地区宗教信仰有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当地人民把自己民族保守起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样很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所以要尽量消除这些消极的宗教信仰。

⑸、政府在维汉民族人民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维汉民族的交流与互动。可以通过一些基层社区组织来推动小区域的居民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让各民族人民在同等的条件下抛开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来进行身心交流,例如新疆的篮球队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拥有各个民族的粉丝,而且篮球队里也有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同胞,正是在这种体育竞技面前,每个民族都消除了以往的交流障碍,用身心来体会这种运动带来的荣誉感。所以政府应该多举办各民族之间的活动,这比光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有用的多。

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大每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场所,让每个居民都享受到不同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同时政府还要注意民族心理问题和增强民族交往次数,这就需要政府多派民族干部去各个地方进行民族心理辅导、民族团结教育和相关调查,如果发现该地区存在民族心理障碍要及时进行处理。

⑹、国家要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出适合新疆的民族政策

维汉民族之间友好的交流互动是缩小文化差异和化解偏见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国家一定要重视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渠道。现今,不论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人民权利都应该受到国家充分的保护,加强对汉族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维语教学,在当地的学校推广双语教学,同时也要对维吾尔族人民进行汉语教学。这样无形就增加了维汉民族的交流机会,消除了之前语言不通的障碍,长此以往,维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在交流互动中被对方所接受。 ⑺、提高新疆地区民族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

由于近几年新疆信贷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和文化程度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对自身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交通和通讯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多,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也逐渐增多,这无疑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一种冲击。一部分少数民族在国外一些势力的煽动下,认为和汉族之间文化的逐渐相融合是被“汉化”的过程,这样就会造成社会矛盾。

在了解了现今的维汉民族关系现状,民族干部首先要肯定当地民族的差异性,在维护当地积极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要看到宗教信仰方面的消极作用,所以要对这些消极因素进行改革。但是民族干部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以自身民族的文化来审视对方的文化,要在充分的交流和学习后,制定出合理的民族工作计划

⑻、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系统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新疆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改变了以往封闭的状态,交通网和信息网都变的四通八达。这给民族差异的缩小提供了很便利的条件,同时信息的输入输出在国内外也比较容易,因此也会有一些国外势力通过这些信息渠道向少数民族传递不法信息。

面对这样严峻的状况,国家并不能完全的封闭新疆的网络传播,只能加强监管新疆的网络信息,尤其是民族关系比较紧张的地区,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这对稳定新疆的民族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疆的民族关系一直都存在于社会的发展中,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关系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们今天不仅要研究现代背景下的民族关系,还要透

过一些历史事件来看清新疆民族关系的本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维汉民族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站在各自的民族的角度上去了解,也不是局限在一个原因上的,维汉民族关系既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又有民族心理的原因在其中做引导。虽然文化差异把我们分成了不同的种族,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流,只要我们能互相尊重宽容对方的民族差异,那么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现今新疆的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维汉民族关系,这需要维吾尔族和汉族都作出努力,维汉民族要学着去接受去理解对方特定的文化习俗,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同时还有利用一些外界力量来缩减民族差异,比如国家政策、现代网络传媒和文化宣传建设等等,努力使维汉民族差异越来越小,减小民族心理带来的一些消极形象。总之新疆不是一个民族的新疆,而是所有中国人的新疆,每一个在新疆的民族都是一个团体,大家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环境中共同建设美好的新疆。

参考文献

【1】 金炳镐 《民族理论通论》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2】 尹筑光 《新疆民族关系研究》 北京: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

【3】 金炳镐 《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系》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4】 马大正 《新疆史鉴》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5】 费孝通 《民族与社会》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6】 靳薇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2011

【7】 戴宁宁 《维汉民族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2012

【8】 苏丽燕 《浅谈新疆维汉民族时间的文化差异》 新闻事件 201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