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妙用变式和反例_变式反例
 

妙用变式和反例_变式反例

发布时间:2019-07-24 09:31:03 影响了:

妙用变式和反例,演绎经典课堂

----听张冬梅老师《倍的认识》有感

秦南小学 张朋燕

10月23日--10月24日,这两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不过的周末,绵绵的阴雨却让深秋显得肃杀一些。对于我来说,这两天,却实在是不一般的。因为我有幸参加了在海门实验小学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海门论坛”,与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领导老师齐聚一堂,共享这无比丰盛的筵席。此次献课的有以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为核心,张齐华、许卫兵、徐斌、张冬梅、王俊、蔡宏圣等一批特级教师组成的富有特色的“海门实小”专业教师团队。大师们的课让我折服,听他们的课,更多的是意境,更多的是享受。

其中张冬梅老师的《倍的认识》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堂课中,张老师不漏痕迹地运用了变式和反例,促使学生探索发现,建构有关倍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并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片段一: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红蓝两种圆片,你能动手摆一摆,创造“3倍”关系吗?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在上面一排摆了两个蓝圆片,下面一排摆了六个红圆片

生2:我在上面一排摆了十二个红圆片,下面一排摆了四个蓝圆片。

生3:„„„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也是摆的“3倍”关系,但是他摆的“3倍”关系和我们前面遇到的不一样,是哪个同学摆的?

生:„„„„

师:谁来说说这样摆为什么也是表示“3倍”关系?

生:因为蓝圆片有四个,而红圆片里有3个4,所以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

倍。

师:看来在表示倍数关系时,1份数可以像前面出现的几题一样放在上面,也可以放在下面,都表示其中有几个几。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圆片,还能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吗?

生4:红圆片不是蓝圆片的3倍,因为它们没有像前面排列起来。

生5: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因为蓝圆片有3个,红圆片里有3个3,所以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

生6: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因为我数过了蓝圆片有3个,红圆片有9个,三三得九,所以说所以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在认真地数,通过数来发现红蓝圆片之间的关系,可见小朋友们真的很爱动脑筋。怎样可以看得更清楚呢?我们可以把红圆片和蓝圆片排排队。(将两种圆片分别排好)这样是不是看得更清楚呢?

生:蓝圆片有3个,红圆片里有3个3,所以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 张老师在这个环节很好地运用了变式,新课程倡导教师运用变式教学。那么,什么是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问题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讲一题会一题,但一旦变换的条件、情境甚至是数字都无法入手,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常常会以“不灵活”加以定义,有些学生对

于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的认识,有时还会产生一些混淆和错误。上面提到的

学生创造“3倍”关系,我们可以以常规的思维将一份数放在上面,如果将一份数放在下面这就是很好地变式,学生呈现出的两种“3倍”关系的状态,其实都是“3倍”关系不同的表现方式,同样都表示“3倍”关系,只是一份数上下的位置不同,这是它的非本质属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变换了非本质的特征,但都突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本质特征。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倍数”关系,张老师设计了一幅红蓝圆片杂乱无章排列的图,让学生思考红蓝圆片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辩论,学生发现蓝圆片有3个,红圆片里有3个3,所以说红圆片是蓝圆片的3倍。如果说前面的横向排列只能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理解,那么张老师的这次变式,更暴露了“倍”的本质特征,即不管怎样排列,只要表示几个几,就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变式就是变化它的非本质属性,而突出它恒常的本质属性,学生对“倍数”的理解达到了越来越高的概括化程度,这就是变式的意义。

片段二:

(蓝花)

(黄花)

师:小兔说:黄花是蓝花的两倍。小兔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1:不对,因为蓝花有两朵,而黄花有六朵,所以说黄花的朵数不是蓝花的两倍。

生2:蓝花有两朵,把两朵圈成一份,可下面的黄花却是三朵圈成一份了,应该还是每两朵圈一份,应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三倍。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真善于发现,是的,上面把两朵蓝花圈成一份,下面黄花也应该每两朵圈成一份,黄花里有3个2 ,所以说黄花是蓝花的3倍。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反例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反例是变化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本质属性一变,它就质变为他事物了,然后通过跟肯定例证的比较,以反激正,从反面突出正面,这是它的反例的心理学原理。反例对于正确理解数学概

念,牢固地掌握公式、性质、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预防和纠正错误,都能起到特有的作用。如上面提到的,在学生学习了两倍关系的基础上,张老师引出了小兔的问题:蓝花有两朵,黄花有六朵,将蓝花两朵圈成一份,而黄花每三朵圈成一份。问孩子们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两倍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又反问:“怎么不是呢,黄花不是有这样的二份吗?”学生一听这么讲就特着急,“老师不对啊,你上面是两朵圈成一份,而下面是三朵圈成一份,,因为我们圈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地圈的,一定要根据一份数来圈,所以下面圈错了,应该也是两朵圈一份。”

他们为了驳倒老师,就必须搬出看家本领,而他所谓的看家本领就是关注了一份数必须相同的本质属性,学生充分地理解了“倍”指的是一份数的几倍,“几个几”指的是包含了几个一份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反例确实可以从反面来衬托出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样的一个思辨的过程中,倍的内涵通过一个反例而得以暴露无遗。

变式和反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念,符合数学教学心理学。

把变式和反例与主体性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想,这样的课堂,不光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更彰显了经典课堂的魅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