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

发布时间:2019-08-04 10:21:13 影响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

作者:(美)费正清 编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

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在半个多世纪里,费正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考察中国,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观点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的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自其门下。

费正清生平年表: 1907 5月24日,出生于南达科他州的休伦 1911 举家迁往南达科他州的苏费尔斯 1923 进入新罕布什尔州菲力普斯·埃克塞特学校 1925 进威斯康星大学 1927 转入哈佛大学 1929—1931 获得罗兹奖学金,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 1932 2月到中国为其博士论文做研究;初夏,在北京与威尔玛·迪尼奥·卡侬(Wilma,Denio·Cannon)结婚 1933—1935 任北京清华大学讲师 1935 圣诞节离开中国返美 1936 秋,在哈佛大学任教 1941 8月,进华盛顿特区情报协调局远东组工作 1942 被情报协调局(1942年6月改名为战略情报局)派往重庆 1943 年底返回华盛顿,调陆军情报局远东部 1945 9月,到中国,为美国新闻处工作 1946 秋,重回哈佛大学任教 1948 《美国与中国》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1952 3月10—11 日遭控告,到麦卡伦委员会(参议院的国内安全小组委员会)进行陈述 1952—1953 以古根海姆基金会学者的身份在日本访问 1953 《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条约口岸的开放》一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1956 任新成立的东亚问题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主任(1961年更名为东亚研究中心,1977年又更名为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1958 当选为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 1960 第一次赴苏联,参加国际东方学家代表大会 1960 《东亚:伟大的传统》[与赖肖尔(Edwin,O.Reischauer)合作]由洪顿·米夫林出版社出版 1965 《东亚:近代的变革》[与赖肖尔、克雷格(Albert M. Craig)合著]由洪顿·米夫林出版社出版 1966 开始编著《剑桥中国史》,和特威切特(Denis Twitchett)共同主编(3月10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对华政策作证 1967 在剑桥①举行六十大寿庆祝会;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莫菲(Rhoads Murphey)、芮玛丽(Mary Wright)等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入门》(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以作贺礼 1968 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1972 夏天,与威尔玛重访中国 1973 5月,辞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任哈佛东亚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 1977 3月,为哈佛大学作最后一次讲课 1979 感恩节,几乎致命的心脏病发作 1982 《心系中国》由哈勃一娄出版社出版 1991 9月12日完成《中国:一个新的历史》书稿交哈佛大学出版社;两天之后于9月14日在剑桥去世 注意:自从1978年以后,费正清先生开始否定了自己以前的一切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 并且最终写了集一生精华的一本书《新评中国》。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两部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描述了1949—196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共两编,第一编记录了新政权将苏联模式运用于中国尝试,第二编论述了为寻求本国发展模式而做的努力。两编都分析了该时期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状况,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发生的作用。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毛泽东以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总编辑序第一章 中国的再统一第一篇 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7年第二章 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第三章 恢复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第五章 党与知识分子第六章 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第二篇 寻求中国道路,1958-1965年第七章 ***和延安领导的分裂第八章 重压下的中国经济,1958-1965年第九章 教育的新方向第十章 党和知识分子;第二阶段第十一章 中苏分裂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总编辑序第一章 1949年至1978年的毛泽东思想第一篇 *****:混乱中的中国1966—1969年第二章 危机时期中国的状况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第二篇 *****:为继承权而斗争1969-1982年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问题和毛主义的终结第五章 对美开放第三篇 *****及其后果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贯彻情况第七章 教育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第四篇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和文学第九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农村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第五篇 分离的省份第十二章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1949-1982年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部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有相当权威性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它的畅销也许不是偶然的,其中肯定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该书较充分地搜集和运用了西方现有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成果;在整理和分析史料方面,应用了西方比较新的研究方法,视野比较开阔,研究领域包括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文学、农村、城市等多方面;还专门有一章研究1949年后的台湾,明确将其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对国际问题的研究,材料丰富,有不少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对历史事件有亲历者和旁观者的差异,特别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差异,该书中有些重要观点和分析评析有着根本的分歧,一些错误的看法是不接受的。

费正清的的确确是一个严肃的学者。他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他开拓了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新领域,倡导用中国的原始文献来研究近现代中国,给美国乃至西方的整个中国学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研究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否认,费正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要了解并改善中美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他不遗余力地主张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竞争来取代军事上的敌视和对抗,并希望这两个国家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能够共存。在他看来,在影响中美关系的种种因素中,关键是:中美两国所具有的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由他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系列”可以了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的水平,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历史。

[1] 北京三读书社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